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能否让学生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根据新课标“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重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给学生创设学习的安全感,对学生实施教学,课后要认真进行教后反思,让教师自身专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学生也得到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58-02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和措施。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介于理论与方法之间,既包含能指导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带规律性的教学方法。浅析课堂教学策略,要以素质教育思想理论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的实践。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是多方面的。
一、巧用互动,激活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利用每一次的师生互动,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久,运用它来解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他们熟悉的算术方法进行比较.所以,当我讲授完新课后问:“对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你想说些什么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马上就有学生向全班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惑,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用算术方法比较简便一些,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个内容呢?”又有学生说:“以前我总搞不清数量间的关系,不知道怎样解答,学习了这个内容后,清楚多了,对于数量间的关系问题我以后也不会出错了.”还有学生说:“我觉得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不是对每一道应用题都适用,我们一定要好好判断.”原来,学生们还有那么多的看法,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针对学生们提出的几个最有争议性的问题,我顺水推舟地举行了一场辩论赛,学生通过正反方的举例辩论,在面红耳赤的争论中,逐步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到最后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辩论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辩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二、我们要赋予情感色彩,促进知情交融
教学中,认知、情感相互作用,贯穿于始终,直至知情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把缺乏情感因素的内容,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达到知情交融。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學《椭圆的认识》时,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把小学生带到这样的故事场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想一想:你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不行?椭圆是没棱没角的,为什么也不行?圆形轮子的小车行走为什么会平平稳稳?这时学生的认识已逼近圆的特征了,于是因势利导地提出“圆有什么特征呢?”这样的新课导人,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带着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知情自然融为一体。
三、注重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注重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人,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如《最小公倍数》的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2.创设情境,注重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真正参与的学习活动,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完善人格。“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的更能学得好”。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大多数老师只是拿一个钟面来演示,如果这样,只有部分学生在参与,要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就要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拿着钟面,相互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员参与,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动起,才能真正达到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可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悦纳、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个体成长并焕发生命活力。
4.注重教学方法科学化,提升课堂效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4+l=?,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l、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总而言之,面对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我们必须会把教科书中的图画转化为具体实物,将语言转化为具体材料,挖掘和拓宽教材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感知、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为探究学习作铺垫。
参考文献:
[1]闫少驷.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
[2]顾苏.爱学会学会用――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2014,(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58-02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和措施。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介于理论与方法之间,既包含能指导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带规律性的教学方法。浅析课堂教学策略,要以素质教育思想理论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的实践。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是多方面的。
一、巧用互动,激活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利用每一次的师生互动,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久,运用它来解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他们熟悉的算术方法进行比较.所以,当我讲授完新课后问:“对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你想说些什么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马上就有学生向全班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惑,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用算术方法比较简便一些,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个内容呢?”又有学生说:“以前我总搞不清数量间的关系,不知道怎样解答,学习了这个内容后,清楚多了,对于数量间的关系问题我以后也不会出错了.”还有学生说:“我觉得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不是对每一道应用题都适用,我们一定要好好判断.”原来,学生们还有那么多的看法,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针对学生们提出的几个最有争议性的问题,我顺水推舟地举行了一场辩论赛,学生通过正反方的举例辩论,在面红耳赤的争论中,逐步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到最后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辩论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辩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二、我们要赋予情感色彩,促进知情交融
教学中,认知、情感相互作用,贯穿于始终,直至知情发展目标的共同实现。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把缺乏情感因素的内容,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达到知情交融。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學《椭圆的认识》时,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把小学生带到这样的故事场面:唐老鸭要逛公园,先坐正方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动不了。接着改乘椭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开动了,但唐老鸭忽上忽下,惊魂不定。最后他登上圆形轮子的小车,小车滚滚向前,唐老鸭舒心惬意。这时,教师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大家想一想:你们见过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不行?椭圆是没棱没角的,为什么也不行?圆形轮子的小车行走为什么会平平稳稳?这时学生的认识已逼近圆的特征了,于是因势利导地提出“圆有什么特征呢?”这样的新课导人,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带着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知情自然融为一体。
三、注重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注重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人,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如《最小公倍数》的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2.创设情境,注重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真正参与的学习活动,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完善人格。“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的更能学得好”。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在教学钟表的认识时,大多数老师只是拿一个钟面来演示,如果这样,只有部分学生在参与,要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就要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拿着钟面,相互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员参与,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动起,才能真正达到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社会性品质,并可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悦纳、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个体成长并焕发生命活力。
4.注重教学方法科学化,提升课堂效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4+l=?,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l、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总而言之,面对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我们必须会把教科书中的图画转化为具体实物,将语言转化为具体材料,挖掘和拓宽教材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感知、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为探究学习作铺垫。
参考文献:
[1]闫少驷.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
[2]顾苏.爱学会学会用――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