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各高校的领导对学生的党员培训和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并逐逐渐形成了规范的学生党员的培训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本文就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机制进行探究,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的现状及特点、新常态下的管理形式、和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工作策略,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相关工作者的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 高校学生 党员培育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7-02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新进分子以及中坚力量的高校学生党员,为了充分发挥其模范作用,高校必须通过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训和管理,将这股青年力量更好的融入党的建设,培养出具有建设共产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远大抱负的优秀青年大学生,作为党未来建设发展事业的接班人。这即是常态下,各高校领导面临的新课题,也是高校建党事业的新挑战。
一、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和管理现状和特点
从近几年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的现状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各校越来越重视党建工作的发展,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办法,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实现科学规范化。
1.注重学生党员的发展先进性
党员的发展教育中,严格遵循党的方针要求: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严格控制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总量,优化学生党员队伍的结构。加强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考察,严格执行审核评价机制。重点执行预备党员的考核制度、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制度等,建立完善的党员发展绩效考评体系,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总体质量。重视党员队伍的基础性工程建设,竭尽全能提升党员素质,不断满足和适应党的新要求。培养出牢记党的宗旨原则,并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先进积极分子。
2.初步形成了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各级党建组织遵循了当代大学生的代际特征,将理想信念的教学理念至始至终贯穿于学生党员学习始终,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管理运行体制。其中包含了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预备党员、学生党员教育、离校教育。
3.逐步完善了教育管理制度体系
以上海市今年高校党建工作为例,上海市教卫党委结合上海高校党建工作实际,制定了《上海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加强上海高校毕业班党建工作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在2006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上海高校党建工作若干意见中》,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指出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规范。各高校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并配合工作,不断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探索新情况和途径,并在实践中成功的推进高校学生党校教育管理制度完善的向前一大步,逐步实现其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期望。
二、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和管理机制的新常态
1.教育对象的个性化新常态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党员,绝大部分是成长与改革开放时期的“90后”,由于绝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并生活在现代社会,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个性表现突出,具有时代先进思想。“90后”大学生党员的代际特征为具有双重思想格局,一般表现为:非常渴望成功,但是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建设性的思想,但却不具备政治热情。
对于“90后”大学生党员所具备的代际特征来看,高校党组织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这类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个性特征,采取新颖又不失严肃的教育和管理。
2.自媒体新常态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衍生出了一代代的新式自媒体,类似于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类型,现如今已经成为学习和工作等重要交际平台。对社会发展趋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1)可以作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载体;(2)冲击了高校党建培训和管理的传统模式,并促使其新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因此,自媒体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平台,必须合理科学的应用到党建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从严治党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新常态党建工作,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为规范党员的发展,在新修订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规范,并新部署了基层党建的工作。总的来说,从严治党的新常态,要求高校必须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眼于未来的新角度,实施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的强化工作。
三、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1.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
我国中央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育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但是中央始终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指导,并没有注意到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学生党员数量的庞大性。各高校在响应上级号召以及配合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以及目标;此外,在学生党员入党到正式入党、最后结业离校教育中,缺乏规范化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进行学生党校教育中,没有主导的核心培育方向,学生党员在学习中没有约束自我的目标。
2.学生党员培育管理机制的呆板
根据对各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的调查发现,高校在具体教学管理中,手段太过单一、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
(1)忽视了学生党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高校党建组织的主导地位又太过强调,使得学生党员教育的教学形式呈现单项灌输,并没有的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回馈,一直处于单方面教学过程;
(2)受集中管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太深,没有满足新时代下,学生对自媒体的需求,教学中严重缺乏互动性、实践性;
(3)在组织生活的手段、以及活动主题方面,部分高校党建组织工作做得不够完善,甚至存在每学期只召开一到两次民主生活会,并且开展的形式太过单一,不具有吸引力。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参加都显得被动性和应付性,并不能达到活动开展的实效。 3.学生党员培育管理队伍存在问题
此外,上述调查中还发现,我国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和学生党务工作人员的人数在8:1。由此来说,高校党建师资力量严总缺乏,学生党员培育管理队伍建设缺乏合理性。此外,在党校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还要身兼多职,导致不能够专注的进行学生党员培育管理工作。
4.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现目前的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常态化。无论是学生培育质量方面,还是学生党员培育管理考核机制方面,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导致评价体系的片面和失真,不能发挥实效。
四、新常态下高校党员培育和管理工作的策略
1.完善培育管理机制
(1)突出教育对象的重点性和层次性
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离校党员开展分层教育,突出重点教学对象,结合严要求、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的培育原则,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党员的党性。
(2)实现集中和分散教育的教育方法
集中培育方式是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且教育主体具有明确性,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教学实践具有集中性;分散教育就是指一般的日常教育活动。两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积极尝试各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形式和载体,例如新媒体的运用等,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和创新更多的教育方式。
2.学生党员培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建立健全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的长效机制,以激发党员先进内在动力为重心,树立学生党员管理过程的全面质量观念,实现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的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党组织队伍的建设,并健全保障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的体制的体系,最终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机制。
3.构建科学的考评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普通学生、党组织成员),并为之带来了双重心理作用,具有复杂身份区分矛盾和角色压力。所以,科学的培育管理以及考评机制,对学生党员培育管理效果具有保障作用。结合学生党员的身份和心理特征,考评机制的刚性构建同时,一定要融入柔性的培育管理理念,才能确保学生在高指标的约束下,能够自觉规范活动行为。
五、讨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和管理机制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新的尝试和新的探索,已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培育管理机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规划。但是,任何事物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解决,才能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因此,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和管理机制还需要加强建设管理队伍、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考评机制,一步一步实现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徐子军. 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79-80.
[2]刘洋.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90-192.
[3]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顾继虎.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12,19:66-71.
[4]王建君.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初探——党员成长卡片机制建设[J]. 改革与开放,2015,04:124-125.
[5]张彦坤. 学生党员助理班主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4:133-136.
[6]于运国. 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福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编号:2014BD01)
【关键词】新常态 高校学生 党员培育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07-02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新进分子以及中坚力量的高校学生党员,为了充分发挥其模范作用,高校必须通过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训和管理,将这股青年力量更好的融入党的建设,培养出具有建设共产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远大抱负的优秀青年大学生,作为党未来建设发展事业的接班人。这即是常态下,各高校领导面临的新课题,也是高校建党事业的新挑战。
一、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和管理现状和特点
从近几年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的现状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各校越来越重视党建工作的发展,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办法,高校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实现科学规范化。
1.注重学生党员的发展先进性
党员的发展教育中,严格遵循党的方针要求: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严格控制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总量,优化学生党员队伍的结构。加强对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考察,严格执行审核评价机制。重点执行预备党员的考核制度、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制度等,建立完善的党员发展绩效考评体系,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总体质量。重视党员队伍的基础性工程建设,竭尽全能提升党员素质,不断满足和适应党的新要求。培养出牢记党的宗旨原则,并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先进积极分子。
2.初步形成了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各级党建组织遵循了当代大学生的代际特征,将理想信念的教学理念至始至终贯穿于学生党员学习始终,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管理运行体制。其中包含了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预备党员、学生党员教育、离校教育。
3.逐步完善了教育管理制度体系
以上海市今年高校党建工作为例,上海市教卫党委结合上海高校党建工作实际,制定了《上海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加强上海高校毕业班党建工作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在2006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上海高校党建工作若干意见中》,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指出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规范。各高校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并配合工作,不断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探索新情况和途径,并在实践中成功的推进高校学生党校教育管理制度完善的向前一大步,逐步实现其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期望。
二、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和管理机制的新常态
1.教育对象的个性化新常态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党员,绝大部分是成长与改革开放时期的“90后”,由于绝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并生活在现代社会,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个性表现突出,具有时代先进思想。“90后”大学生党员的代际特征为具有双重思想格局,一般表现为:非常渴望成功,但是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建设性的思想,但却不具备政治热情。
对于“90后”大学生党员所具备的代际特征来看,高校党组织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这类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个性特征,采取新颖又不失严肃的教育和管理。
2.自媒体新常态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衍生出了一代代的新式自媒体,类似于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类型,现如今已经成为学习和工作等重要交际平台。对社会发展趋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1)可以作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载体;(2)冲击了高校党建培训和管理的传统模式,并促使其新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因此,自媒体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平台,必须合理科学的应用到党建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从严治党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新常态党建工作,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为规范党员的发展,在新修订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具体规范,并新部署了基层党建的工作。总的来说,从严治党的新常态,要求高校必须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眼于未来的新角度,实施学生党员培训和管理的强化工作。
三、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管理面临的问题
1.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
我国中央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育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但是中央始终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指导,并没有注意到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学生党员数量的庞大性。各高校在响应上级号召以及配合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标准规范以及目标;此外,在学生党员入党到正式入党、最后结业离校教育中,缺乏规范化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进行学生党校教育中,没有主导的核心培育方向,学生党员在学习中没有约束自我的目标。
2.学生党员培育管理机制的呆板
根据对各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的调查发现,高校在具体教学管理中,手段太过单一、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
(1)忽视了学生党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高校党建组织的主导地位又太过强调,使得学生党员教育的教学形式呈现单项灌输,并没有的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回馈,一直处于单方面教学过程;
(2)受集中管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太深,没有满足新时代下,学生对自媒体的需求,教学中严重缺乏互动性、实践性;
(3)在组织生活的手段、以及活动主题方面,部分高校党建组织工作做得不够完善,甚至存在每学期只召开一到两次民主生活会,并且开展的形式太过单一,不具有吸引力。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参加都显得被动性和应付性,并不能达到活动开展的实效。 3.学生党员培育管理队伍存在问题
此外,上述调查中还发现,我国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和学生党务工作人员的人数在8:1。由此来说,高校党建师资力量严总缺乏,学生党员培育管理队伍建设缺乏合理性。此外,在党校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还要身兼多职,导致不能够专注的进行学生党员培育管理工作。
4.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现目前的高校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常态化。无论是学生培育质量方面,还是学生党员培育管理考核机制方面,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导致评价体系的片面和失真,不能发挥实效。
四、新常态下高校党员培育和管理工作的策略
1.完善培育管理机制
(1)突出教育对象的重点性和层次性
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离校党员开展分层教育,突出重点教学对象,结合严要求、严教育、严管理、严监督的培育原则,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党员的党性。
(2)实现集中和分散教育的教育方法
集中培育方式是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且教育主体具有明确性,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教学实践具有集中性;分散教育就是指一般的日常教育活动。两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并积极尝试各种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形式和载体,例如新媒体的运用等,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和创新更多的教育方式。
2.学生党员培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建立健全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的长效机制,以激发党员先进内在动力为重心,树立学生党员管理过程的全面质量观念,实现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的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党组织队伍的建设,并健全保障学生党员培育管理的体制的体系,最终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机制。
3.构建科学的考评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具有双重身份(普通学生、党组织成员),并为之带来了双重心理作用,具有复杂身份区分矛盾和角色压力。所以,科学的培育管理以及考评机制,对学生党员培育管理效果具有保障作用。结合学生党员的身份和心理特征,考评机制的刚性构建同时,一定要融入柔性的培育管理理念,才能确保学生在高指标的约束下,能够自觉规范活动行为。
五、讨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和管理机制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新的尝试和新的探索,已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培育管理机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规划。但是,任何事物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解决,才能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因此,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和管理机制还需要加强建设管理队伍、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考评机制,一步一步实现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徐子军. 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79-80.
[2]刘洋.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90-192.
[3]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顾继虎.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12,19:66-71.
[4]王建君.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初探——党员成长卡片机制建设[J]. 改革与开放,2015,04:124-125.
[5]张彦坤. 学生党员助理班主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选择[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4:133-136.
[6]于运国. 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基金项目:福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编号:2014B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