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埃博拉历史回眸 拯救人类的英雄壮举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1984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全世界携手抗击新冠的战斗仍在继续,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已经导致2.5亿人确诊,超过500万人死亡,给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回首华夏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基于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加之白衣天使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义举,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我国已经取得了此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在抗疫中作出重大贡献的陈薇院士等被颁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列宁曾言: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陈言的长篇报告文学《拯救: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将我们带回那个几乎鲜为人知的重大传染病事件中。在那场举世瞩目的非洲埃博拉疫情中,中国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中非患难见真情的新篇章,赢得了非洲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也实现了我国防疫端口前移的战略目标,为全国人民筑起了牢固的生命防线。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富有感染力的笔触,饱含深情地讲述了被誉为“埃博拉终结者”的解放军女少将陈薇院士率领团队2次远赴埃博拉病毒肆虐的非洲前线抗疫的动人故事,尤其是她领衔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为抗击埃博拉疫情作出突出贡献的艰辛历程。通过作者的实地采访和切身感受,记录下这些杏林翘楚在抗击重大传染病中始终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展示了中国科学家为了人类共同的安全,攻坚克难,贡献华夏智慧和中国力量,竭尽全力拯救人类的英雄壮举。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闭角期患者房水内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的32例(32只眼)NVG闭角期患者(NVG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包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注射、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在内的三联序贯治疗并随访至少12个月。NVG组患者在抗VEGF药物注射前、小梁切除术前及NVG复发时收集房水标本,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VEGF、白细胞介素(IL)、趋化因子等45种细胞因子的浓度
目的:分析虹膜角膜内皮(IC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IC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类型、生活视力、临床特征及继发性青光眼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中的Wald χ2检验等方法对3种临床类型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4例(127只眼)ICE综合征患者,其中女性64例,男性50例;就诊年龄为(49±13)岁。Chandler综合征(CS)53例(46.5%),进行性虹膜萎缩(PIA)36例(31.
目的:探讨年轻的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并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AC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发病年龄≤40岁的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入院诊断、性别、发病年龄,收集患者常规眼科检查及A型超声波测定、超声生物显微镜、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及视野检查的结果。分析PACG与SACG所占比例、病种构成,比较两类患者的发病年龄、视力、视野、眼球生物学结构参数及初诊误诊率。非正态分布资
目的:分析单眼盲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的单眼盲患者(单眼盲发生时年龄<16岁)。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包括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等7个维度)。根据MoCA量表总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45例单眼盲患者,其中
期刊
期刊
近日,笔者阅读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我国著名医学家郎景和撰写的书籍《一个医生的故事》(2015年4月出版),该书回归了一个医生的本真立场,写下了郎景和院士从医五十年间平凡而难忘的经历,记录了工作中艰辛与快乐的瞬间,诠释了医学的科学与人文。凝结在岁月里那难以忘却的点滴小事串联而成的每个章节,以朴实而饱含深情的文字,囊括了其行医的经历、对于医患关系的解释、行医的医德与原则,还有一些医学专业知识。书中很多章节讲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有人文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很适合当下医学专业的人来读,来思考如
期刊
期刊
目的:在“政用产学研”视角下,探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与合同研究组织(CRO)如何协同发展,以促进临床试验更好、更快地进行。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学习,结合作者在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中的工作实践,系统总结了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政用产学研”模式,探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与合同研究组织如何协同发展。结果: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存在CRO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监管部门以及与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不能充分合作等问题,导致临床试验资源无法共享,影响临床试验质量。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机构与CRO的协同发展:用好政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