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理解和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责任重大,将新的理念贯穿子历史教学之中,让历史课程回旧生活是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历史课程 生活
人类进入2l世纪,国际问题日趋激烈,这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标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让历史课程回归生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理念,近两年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将生活引人课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力的情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这种方式使本来活生有趣的知识变得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根本适应不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在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将生活引入课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布置学生调查社会上主要交通工具。第二天,学生的发言异常踊跃,有的说主要交通工具有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飞机、火车;有的说还有轮船、轿车、三轮车;有的说在偏僻的农村还有马车、牛车、拖拉机;还有的说在东北冰天雪地的时候,有雪爬犁……面对如此丰富的答案,教师首先给予了表扬和肯定,然后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些交通工具进行归类,哪些是用电为动力的,哪些是用石油的,哪些是用畜力和人力的,学生们有兴趣地进行了归类,这时教师提示学生人类使用电和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社会实践,让历史回归生活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要在学校中学会应学会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历史学科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学科。在新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与人合作、互相倾听、相互激活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将学生分成学习活动小组,学生自愿选择组长和组员,围绕感兴趣的历史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让历史回归生活,达到了深化教材的知识,健全人格的双重目的。
例如,在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教材介绍的比较简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就几个专题进行合作学习并展开社会调查研究。一组学生调查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史实;一组学生调查日本在华侵略罪行的史实及对现在中国的危害;一组学生研究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等。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跑图书馆、走访老前辈、观看日军在侵华时修筑的设施、上网调查一些有关军国主义等问题的资料,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交流彼此所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对学生本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伙伴来说这些信息也是一种资源,伙伴之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们不但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而且让历史回归了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次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探索了生命的意义,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三、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历史课程责任重大
当学生走进校园,他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如何使学生成为既有真才实学又是人格健全,品格高尚的人呢?这是值得历史学科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时刻精心选择、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新理念,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规律,学会学习。另一方面要注意用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历史,让学生以吏为鉴,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真正做到为生命奠基。
例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唐朝前期的繁盛时,引导学生在掌握“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的同时,还要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并对李世民这一历史人物作出一个全面的评价。学生们认为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君民关系,善于纳谏,使唐初繁盛起来,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许多当代人应具备的起码的优点,如他在民族关系方面,他宽容大度,平等对待并给予优厚的政策;在对外经济方面,唐朝是个开放的王朝,在拥有两条陆上丝绸之路。的同时还拥有海上丝绸之路在对外关系中,他也有所创新,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可以留下参加科举考试并在朝中做官等,最终形成的“中华文化圈”是与他的政绩分不开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求实创新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思考交流中碰撞、接纳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应时刻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大胆地摆脱传统历史学科对教学的束缚,让历史回归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充分说明了新课改革的成功。
(陕西神木中学;719300)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历史课程 生活
人类进入2l世纪,国际问题日趋激烈,这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标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让历史课程回归生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理念,近两年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将生活引人课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力的情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这种方式使本来活生有趣的知识变得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根本适应不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在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将生活引入课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布置学生调查社会上主要交通工具。第二天,学生的发言异常踊跃,有的说主要交通工具有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飞机、火车;有的说还有轮船、轿车、三轮车;有的说在偏僻的农村还有马车、牛车、拖拉机;还有的说在东北冰天雪地的时候,有雪爬犁……面对如此丰富的答案,教师首先给予了表扬和肯定,然后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些交通工具进行归类,哪些是用电为动力的,哪些是用石油的,哪些是用畜力和人力的,学生们有兴趣地进行了归类,这时教师提示学生人类使用电和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社会实践,让历史回归生活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要在学校中学会应学会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历史学科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学科。在新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主动与人合作、互相倾听、相互激活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将学生分成学习活动小组,学生自愿选择组长和组员,围绕感兴趣的历史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让历史回归生活,达到了深化教材的知识,健全人格的双重目的。
例如,在学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教材介绍的比较简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就几个专题进行合作学习并展开社会调查研究。一组学生调查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史实;一组学生调查日本在华侵略罪行的史实及对现在中国的危害;一组学生研究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等。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跑图书馆、走访老前辈、观看日军在侵华时修筑的设施、上网调查一些有关军国主义等问题的资料,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交流彼此所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对学生本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伙伴来说这些信息也是一种资源,伙伴之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们不但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而且让历史回归了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次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探索了生命的意义,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三、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历史课程责任重大
当学生走进校园,他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如何使学生成为既有真才实学又是人格健全,品格高尚的人呢?这是值得历史学科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时刻精心选择、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新理念,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规律,学会学习。另一方面要注意用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历史,让学生以吏为鉴,实现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真正做到为生命奠基。
例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唐朝前期的繁盛时,引导学生在掌握“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的同时,还要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并对李世民这一历史人物作出一个全面的评价。学生们认为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君民关系,善于纳谏,使唐初繁盛起来,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许多当代人应具备的起码的优点,如他在民族关系方面,他宽容大度,平等对待并给予优厚的政策;在对外经济方面,唐朝是个开放的王朝,在拥有两条陆上丝绸之路。的同时还拥有海上丝绸之路在对外关系中,他也有所创新,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可以留下参加科举考试并在朝中做官等,最终形成的“中华文化圈”是与他的政绩分不开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求实创新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思考交流中碰撞、接纳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应时刻将“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大胆地摆脱传统历史学科对教学的束缚,让历史回归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充分说明了新课改革的成功。
(陕西神木中学;71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