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艺教学是素质教育园中的奇葩。陶艺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人思维发展的理性要求。毫无疑问,承传与发展陶艺教学,激发创新思维,是崇尚自然之美与理想之美的典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路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这为学校教改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鉴赏力、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源远流长、造陶形式及表现技法繁多,而我的家乡景德镇又给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把具有千年手工传统的陶艺制作技巧,轻松愉快地教会给中小学生,使他们拥有灵巧的双手,让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能力在玩陶的享乐中得到不断升华,是素质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青少年陶艺活动,主要是让青少年使用陶泥进行雕刻与塑造物体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手、眼、脑三者的协调能力与心智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并且具有认知功能。当手在接触物体时,会感知到物体的属性(如软与硬、冷与热)。手部在劳动操作中,产生的触摸感觉,形成一种机能复杂的运动分析能力。而这种能力,青少年可以在搓、捏、团陶泥、塑造陶泥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此外,在陶艺活动中,青少年获得立体三维空间感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平面艺术所欠缺的。
一、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1.身份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快乐地玩陶,让孩子不受世俗的功利性,概念化的教条影响,以一种直接的、单纯的、自然天成的、淳朴的心态来创作陶艺作品。使他们已有的艺术潜能可以很好地被激发出来,把技能和技巧变为引导辅助孩子保持活动兴趣和进行创造的手段。
2.追求语言的快感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创作源泉
在上创作课时,我要求同学们在创作前先闭上他们的眼睛,想一想他们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想要表现的作品可以是故事中的天使、人物、动物、植物、用具等等。然后反复强调陶艺课是动手课而不是动嘴课。一定是用泥巴来当作一种“语言”来描述的,要有主体、细节、还可以有表情、动感、喜怒哀乐的情绪在里面。这种语言是极其丰富的,也是极富想象、个性张扬的特性的。力图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为发展再造想象力和创造想象力打下基础。
二、陶艺的教育功能
1.陶瓷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
陶艺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陶艺教育是以造型图象来传递信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艺术的欣赏和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繁多的造型图象信息,如平面的、立体的、光滑的、粗糙的、软的、硬的、色彩等的收集,丰富了学生大脑中形象信息的储存,陶艺教育以它这种参与性、直观性的特点,使学生获得风格不同、表现各异、色彩缤纷的视觉冲击,并通过视觉从外界刺激中获得信息,在實践中与科学的、严谨的逻辑思维交替作用,从而产生新的启示和发明。
正如上述所说,陶艺由于其制作过程的随意性以及丰富的可能性特点,促进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人们常说陶艺的制作过程如同玩的过程,从制坯成型到高温烧成,即从泥土变为陶瓷通过陶泥变为一件活生生可触摸到的艺术品,这种如同孕育生命般的感受无疑会让学生产生出成就感,在玩的方式中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坚强的意志投入到学习之中,这些看似非智力的培养,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及学习兴趣的因素。
2.陶艺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但大脑左右半脑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的,右脑偏重于控制动作和形象思维;左脑偏重于语言和抽象思维。目前人类对大脑的智力开发只占一小部分,而就这一小部分,也以左脑的抽象思维为主。陶艺教育作为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挖掘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陶艺教育过程中大脑智力活动通过动作技能外部表现形式这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共同参与的特点,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记忆、思考、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广阔性和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以及逻辑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来发展学生的智力。
3.陶艺教育能树立个性、陶冶情操
时代在发展变化着,陶瓷艺术这一古老的传统优秀艺术既有着丰富的传统性,又在不断变化着。当今,人们对陶瓷艺术的审美追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社会的人的情感、心理日趋多样、复杂,在大工业化生产整齐划一的环境中,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意识也日益加强。因此,陶艺制作由于具有火与土的丰富多变、自然天成以及其朴实性特点,已成为更多的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制陶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处手工所体现出的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个性化意识更被人们重视,使现代陶瓷艺术更增添了一份个性特征。在自我精神价值受到肯定和尊重的氛围中,陶艺提供给学生的无限可能性,是学生树立个性的良好土壤。
4.在陶艺素质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收获
⑴原来不擅长动手的孩子、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无拘无束的“玩泥”,手变勤了、胆子变大了、自信心增强了。
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陶艺课的熏陶之后,原来最担心的他们陶艺创作课反而变得最简单、最精彩了。例如,每个班都有一些孩子,在前期的创作课上什么也不肯做,只是一味地说“不会”,在老师的耐心、细致的不断鼓励下,最后的创作课上,一些孩子用鞋底去踩泥片,做出一些极具创意的肌理陶艺作品。让老师和家长感到惊喜!
⑶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年龄和承受力,每节课课程的设置时间控制在60分钟之内,少讲理论,多示范。并每堂课都要配置一名辅导老师,协助主讲老师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同老师一起动手玩泥。
总之,通过现代理念的陶艺教学并提供好的环境,正确的教学方法,孩子可以在玩陶中去锻炼技巧,拥有灵巧的双手,创作出很多令成人难以达到并叹为观止的优秀作品。启智、陶情、健体正是陶艺教育之目的 ,也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一中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路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这为学校教改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通过让学生亲自制作陶艺作品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鉴赏力、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源远流长、造陶形式及表现技法繁多,而我的家乡景德镇又给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把具有千年手工传统的陶艺制作技巧,轻松愉快地教会给中小学生,使他们拥有灵巧的双手,让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能力在玩陶的享乐中得到不断升华,是素质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青少年陶艺活动,主要是让青少年使用陶泥进行雕刻与塑造物体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手、眼、脑三者的协调能力与心智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并且具有认知功能。当手在接触物体时,会感知到物体的属性(如软与硬、冷与热)。手部在劳动操作中,产生的触摸感觉,形成一种机能复杂的运动分析能力。而这种能力,青少年可以在搓、捏、团陶泥、塑造陶泥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此外,在陶艺活动中,青少年获得立体三维空间感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平面艺术所欠缺的。
一、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1.身份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快乐地玩陶,让孩子不受世俗的功利性,概念化的教条影响,以一种直接的、单纯的、自然天成的、淳朴的心态来创作陶艺作品。使他们已有的艺术潜能可以很好地被激发出来,把技能和技巧变为引导辅助孩子保持活动兴趣和进行创造的手段。
2.追求语言的快感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创作源泉
在上创作课时,我要求同学们在创作前先闭上他们的眼睛,想一想他们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想要表现的作品可以是故事中的天使、人物、动物、植物、用具等等。然后反复强调陶艺课是动手课而不是动嘴课。一定是用泥巴来当作一种“语言”来描述的,要有主体、细节、还可以有表情、动感、喜怒哀乐的情绪在里面。这种语言是极其丰富的,也是极富想象、个性张扬的特性的。力图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为发展再造想象力和创造想象力打下基础。
二、陶艺的教育功能
1.陶瓷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
陶艺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陶艺教育是以造型图象来传递信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艺术的欣赏和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繁多的造型图象信息,如平面的、立体的、光滑的、粗糙的、软的、硬的、色彩等的收集,丰富了学生大脑中形象信息的储存,陶艺教育以它这种参与性、直观性的特点,使学生获得风格不同、表现各异、色彩缤纷的视觉冲击,并通过视觉从外界刺激中获得信息,在實践中与科学的、严谨的逻辑思维交替作用,从而产生新的启示和发明。
正如上述所说,陶艺由于其制作过程的随意性以及丰富的可能性特点,促进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人们常说陶艺的制作过程如同玩的过程,从制坯成型到高温烧成,即从泥土变为陶瓷通过陶泥变为一件活生生可触摸到的艺术品,这种如同孕育生命般的感受无疑会让学生产生出成就感,在玩的方式中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坚强的意志投入到学习之中,这些看似非智力的培养,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及学习兴趣的因素。
2.陶艺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但大脑左右半脑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的,右脑偏重于控制动作和形象思维;左脑偏重于语言和抽象思维。目前人类对大脑的智力开发只占一小部分,而就这一小部分,也以左脑的抽象思维为主。陶艺教育作为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挖掘和开发学生智力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陶艺教育过程中大脑智力活动通过动作技能外部表现形式这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共同参与的特点,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记忆、思考、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提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广阔性和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以及逻辑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来发展学生的智力。
3.陶艺教育能树立个性、陶冶情操
时代在发展变化着,陶瓷艺术这一古老的传统优秀艺术既有着丰富的传统性,又在不断变化着。当今,人们对陶瓷艺术的审美追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社会的人的情感、心理日趋多样、复杂,在大工业化生产整齐划一的环境中,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意识也日益加强。因此,陶艺制作由于具有火与土的丰富多变、自然天成以及其朴实性特点,已成为更多的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制陶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处手工所体现出的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个性化意识更被人们重视,使现代陶瓷艺术更增添了一份个性特征。在自我精神价值受到肯定和尊重的氛围中,陶艺提供给学生的无限可能性,是学生树立个性的良好土壤。
4.在陶艺素质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收获
⑴原来不擅长动手的孩子、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无拘无束的“玩泥”,手变勤了、胆子变大了、自信心增强了。
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陶艺课的熏陶之后,原来最担心的他们陶艺创作课反而变得最简单、最精彩了。例如,每个班都有一些孩子,在前期的创作课上什么也不肯做,只是一味地说“不会”,在老师的耐心、细致的不断鼓励下,最后的创作课上,一些孩子用鞋底去踩泥片,做出一些极具创意的肌理陶艺作品。让老师和家长感到惊喜!
⑶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年龄和承受力,每节课课程的设置时间控制在60分钟之内,少讲理论,多示范。并每堂课都要配置一名辅导老师,协助主讲老师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上要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同老师一起动手玩泥。
总之,通过现代理念的陶艺教学并提供好的环境,正确的教学方法,孩子可以在玩陶中去锻炼技巧,拥有灵巧的双手,创作出很多令成人难以达到并叹为观止的优秀作品。启智、陶情、健体正是陶艺教育之目的 ,也是素质教育之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