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21-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性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那么,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在教学中,我有如下的教学体会:
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本节课各个自主努力目标, 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解决新知的办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从而增强自主参与意识,使新知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如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一课时,课始我先出示第一个学习目标:今天我们用直尺和线来测量一些图形(包括规则和不规则图形)一圈的长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随即动手测量。当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后,我即告诉学生:我们测量的这些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得到理解后,我再出示第二个学习目标:测量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并计算出来。有的学生根据长方形边的特点很快得出答案;有的一边一边去测量后再计算,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结果是一样的。我又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比比看,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和算法,找到你最喜欢的方法,练一练。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并比较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课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一个个自主努力目标中,有效地掌握了新知,自主参与性得以充分体现。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关键。所以,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有趣”,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
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节时,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北京赢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全国人民欢庆的不同场面,并介绍申奥成功来之不易,学生的情绪显然受到极大感染。再出示北京是以多数票的绝对优势获得申奥成功的统计表,提出:算算看,当时我们北京获得的票数比其他国家城市获得票数多多少呢?学生在兴奋中都急于想知道北京比其他国家城市多多少张票,学习兴趣再度高涨。从而为本节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带来很好的学习契机。整個一节课,学生都带着"北京比其他国家多多少张票?"的问题而乐于去算,带着"北京赢了"的喜悦心情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例如: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在学生已了解周长的含义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测量,按自己的测量数据去计算出它们的周长,通过与其他学生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从而找到自己喜欢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性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那么,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在教学中,我有如下的教学体会:
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本节课各个自主努力目标, 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解决新知的办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从而增强自主参与意识,使新知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如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一课时,课始我先出示第一个学习目标:今天我们用直尺和线来测量一些图形(包括规则和不规则图形)一圈的长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随即动手测量。当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后,我即告诉学生:我们测量的这些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得到理解后,我再出示第二个学习目标:测量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并计算出来。有的学生根据长方形边的特点很快得出答案;有的一边一边去测量后再计算,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结果是一样的。我又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比比看,你喜欢哪种测量方法和算法,找到你最喜欢的方法,练一练。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并比较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法。整个课堂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一个个自主努力目标中,有效地掌握了新知,自主参与性得以充分体现。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关键。所以,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有趣”,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
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一节时,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北京赢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全国人民欢庆的不同场面,并介绍申奥成功来之不易,学生的情绪显然受到极大感染。再出示北京是以多数票的绝对优势获得申奥成功的统计表,提出:算算看,当时我们北京获得的票数比其他国家城市获得票数多多少呢?学生在兴奋中都急于想知道北京比其他国家城市多多少张票,学习兴趣再度高涨。从而为本节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带来很好的学习契机。整個一节课,学生都带着"北京比其他国家多多少张票?"的问题而乐于去算,带着"北京赢了"的喜悦心情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例如: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在学生已了解周长的含义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测量,按自己的测量数据去计算出它们的周长,通过与其他学生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从而找到自己喜欢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