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蓝天野随性养生记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天野是人艺建院后第一批演员,也是人艺早期培养的导演,1944年开始从事话剧事业。几十年来在舞台上,他先后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等角色,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他是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在《渴望》中,他是王沪生温文尔雅的老父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曾经因为体力不支昏倒在舞台上。可是退休后,蓝天野神奇地“返老还童”了!

睡眠障碍


  蓝天野年轻的时候,身体是人艺演员里最差的,因为体弱多病,有一次还晕倒在舞台上,同事们把他送到医院里,一番折腾下来,除了体质差也没有查出什么病。妻子只好买来一些营养品,还想着法儿做一些可口的饭菜,可是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就算是一只鸡都很难弄到。对于妻子的好意,蓝天野并没有放在心上,由于想演好剧中的角色,他经常睡觉前琢磨半个小时,角色是领悟了,可是不久之后,他出现了睡眠问题,躺着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时间一久,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他甚至害怕上床睡觉。


  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陪着蓝天野看睡眠科医生,医生分析他睡不着的原因,是因为他太想演好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长期给自己压力,特别是睡觉前琢磨角色,让他的大脑细胞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就出现了睡眠障碍,尽管有时候能睡着,但也会经常做梦,让大脑得不到休息。
  医生给蓝天野开了一些药物,可是吃药也没有什么效果。妻子又陪着蓝天野看心理科,医生表示:你要老是有負担,就越来越睡不好,最好不管它,顺其自然。包括吃药也是这样,你老想吃药不好,有副作用,只是给自己添加思想负担,这何必呢。一席话说得蓝天野茅塞顿开,过去他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了,生怕自己表演不好,于是给自己压力,最好的办法是不去想,顺其自然。
  1987年,蓝天野退休了,他断绝了和话剧的一切往来,有十多年的时间,一趟人艺他都没回过。为了让自己能静下心来,蓝天野就开始学画画,磨墨、展纸、运笔、挥毫,一气呵成,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流走了。
  蓝天野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退舍”,以提示自己注意生活调理。慢慢地,蓝天野喜欢上了这种静心的方式,他的画和表演风格十分相似,即在写实的基础上求写意,以典雅、洒脱见长,有浓郁的书卷气。一段时间后,蓝天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著名画家许麟庐应邀助兴,并欣然为他题词“勤于笔墨,独辟蹊径”。由于有书画养性,蓝天野的心灵得到了很好陶冶,而妻子也想着办法改善他的体质,渐渐地,他的睡眠障碍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2011年,蓝天野以84岁高龄重返人艺出演《家》,一出《家》让他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心,重新点燃了内心埋藏多年的火焰。2012年,蓝天野参加了剧院六十周年院庆大戏《甲子园》,并担纲主演和艺术总监。在紧张的排练、演出之余,他时时在向年轻演员言传身教“人艺人”应当具备的艺德和品性。
  2015年,蓝天野88岁了,他再次执导了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贵妇还乡》。在两个多月的排练中,他坚持每天早来晚走,对每一位演员的台词、动作仔细推敲,认真讲解。一次排演中,有位年轻演员的肢体动作始终不到位,站在一边的蓝天野扔掉手里的拐棍,倒地进行示范。“您这么大岁数了,这样做很危险。”旁边的人一边说,一边赶紧扶起老爷子。事后谈起这些,蓝天野说:“为人艺培养人才是我分内的事,有什么豁不出去的。”
  不断登上舞台,让蓝天野愈发觉得心态轻松,特别是和年轻人在一起,他更是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朝气,他一高兴称自己是“90后”。有一次,在一位年轻演员的带动下,蓝天野还爱上了玩蛐蛐,他专门从北京图书馆借了介绍养蛐蛐的《促织经》来看,有空时他还坐在蛐蛐笼子边观察蛐蛐活动,边叽里咕噜地说着妻子根本听不懂的话。妻子抱怨,蓝天野就乐呵呵地说:“我说的是蛐蛐语,要是你听懂了就怪了!”

爱好奇石


  蓝天野爱上石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有一次,郭沫若请剧院的同事参观周口店,在展厅中蓝天野看到了一个大屏风,那是一整块鱼化石。站在大屏风前,蓝天野立刻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不仅保留着原始的鲜活形态,更让人感叹沧海桑田的变化。当时,蓝天野由于剧务缠身,只能遗憾地把对石头的喜爱埋藏在心底。退休之后,他决定重拾当年的这一爱好。
  1998年6月,首届大连国际观赏石艺术节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各个石种,许多石头都是蓝天野从未见过的。在艺术节上,蓝天野结识了全国众多的石友,让他开阔了眼界。一个叫石友志的藏家特别热情,两人一聊,石友志是蓝天野的超级粉丝,两人围绕话剧和石头的收藏畅所欲言。分别时,石友志还把自己钟爱的一款奇石送给了蓝天野。
  在当年国庆期间,广西柳州市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柳州奇石艺术大展。蓝天野被凝重古朴的来宾石、华丽多彩的大化石、素雅温馨的彩陶石所吸引。
  回到家里,蓝天野宣布了自己要搞奇石收藏的打算,他专门开辟了一个房间用于收藏,而妻子则到书店买回了一大堆奇石收藏的书籍,蓝天野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从柳州国际奇石展开始,蓝天野每年都要去柳州两三次,在柳州期间,他与当地的一些藏石名家结成了朋友,用心去体会、去感悟他们看石的眼光。为了增长自己对奇石收藏的知识,除了不断参加各种奇石展览,他还学会了上网。一段时间后,他拥有了一双鉴赏奇石的慧眼。
  有一次蓝天野在柳州看到一块正在等待配座的来宾石胆,那浑圆的体态,流畅的线条,古朴厚重的感觉竟在一瞬间抓住了他的心,该石呈现出雕塑的整体美感,人的肩、背、头都充满张力,仿佛介乎于罗丹与摩尔之间,比摩尔雕塑更具像些,比罗丹更简洁些。一打听,对方开出15万的价格,尽管价格不菲,但蓝天野还是把它买了下来,并为它配了一个简洁的方形台座。   还有一次,蓝天野到北京平谷去淘寶,一位石友送给了他一块轩辕石。回到家里,他把石头放在书案上细细把玩,当他把石头反过来立起的时候,被这块奇石所呈现出的气势震撼了:古代武士的形象,仿佛兵马俑中即将出征的秦军将官,头发盘在头上,形成一个发髻,身穿皑甲,手执兵符,目光坚定,气宇轩昂。蓝天野给这块石头起名为《秦俑》。
  就这样,蓝天野的收藏室很快就塞满了各种宝贝。蓝天野为这些奇石拍照片,上传到网上,听着网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他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有时,一些藏家也邀请蓝天野到他们的论坛上发言,蓝天野自然卖弄一番:奇石为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不刻意去追求奇石像什么,我更喜欢奇石带给我美的享受,美学的韵味,那饱满的张力,动感的情愫,飞扬的灵动都让我为之心仪。我观赏石是凝聚天地灵气的,但我并没有把它们看作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而是看成可以信赖的朋友。无论是搁置在床头、案几,还是变化为有实用价值的器物,都承载着与我的一种缘分。
  自从恋上了奇石收藏,蓝天野的心情愉快了,睡眠更好了。

五忘养生


  很多次,媒体找蓝天野做节目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您身体为什么这么好?怎么养生的?”蓝天野说:“你们找错人了,我告诉你们一个我的观念,那就是我觉得人不要养生。”就在主持人惊讶时,蓝天野解释说:很多人太注意养生了,但人不要老琢磨自己的身体,顺其自然就好。
  在加盟《家》剧组之前,蓝天野的心里其实是很忐忑的,这么多年没登台了,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而且,在《家》中,要一改之前主演正面人物,挑战伪善的冯乐山一角,蓝天野觉得心里没底。
  为了达到剧组的要求,蓝天野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参加排练直到晚上十点多。在排练中他不慎摔伤,手指骨折,可他起身后的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第二天,他仍坚持带伤出现在排练现场,要求导演必须给自己安排排练,“我是要让大家安心,看到我没事儿”。
  剧目上演后,媒体称呼蓝天野为“大师”“泰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蓝天野不高兴了:“现在我们有很多称呼,比如说小鲜肉、老戏骨,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尊敬的称呼。演员就是演员,他不是卖肉的。比方说我,你最好不要说我是什么大师、国宝、泰斗,叫我演员就可以了,我将来要是不再演戏了,就养两只狗,一个叫‘大师’、一个叫‘泰斗’。”
  2017年5月4日,蓝天野导演北京人艺建院65周年院庆大戏《大讼师》,由于事务繁忙,他在排练场度过了90岁大寿,剧组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人艺院领导和濮存昕、郭达、冯远征、梁丹妮、卢芳等人艺各个剧组的演员,都到场给老爷子送去祝福。原本因为工作忙碌并没有过生日打算的蓝天野,被大家的热情和祝福包围,他说:“我最好的生活,还是在舞台上。”
  曾经有媒体问蓝天野,他已经荣登“90后”了,到底要干到什么时候才能享受人生。蓝天野笑道:“我已经是90的人了,什么都看得很淡,因为健康的心态对养生很重要。”其实对于蓝天野来说,上舞台就是他最好的修身养性。
  一方面不注重养生,另一方面却重视心态健康。在蓝天野看来心态健康来自五个方面:忘形,高尚的道德修养,有助坦然面对万事万物。即使身患疾病也会泰然处之,不焦不虑、不消极,有利于身体康复;忘劳,能够任劳任怨地参加一些工作或劳动,并把它看成是生活的乐趣,这将利于身体健康。相反,只追求舒适生活,四体不勤,怕苦怕累,必然损害健康;忘怀,忘记以往的是是非非,不自忧、不自悲、不沉沦,面对现实中的不幸或打击,豁达宽容,利于心境开阔、心情愉悦;忘情,精神活动太过强烈或持久,容易成为致病因素,面对喜怒哀乐之事,要淡然处之,使神情超脱;忘年,不要总想“人老了,不中用了”,这只会增加烦恼,要忘掉年龄,多想自己还“年轻”,这对延缓心理衰老大有益处,经常参加社交活动,尤其与年轻人多交往,可达到“忘年”效果,使自己觉得更为年轻。
  如今,蓝天野依然精神矍铄,爱画画、爱话剧、爱读书、爱收藏。祝福这位兴趣爱好广泛的老爷子健康长寿!
  编辑郑佳慧
其他文献
我叫范红玲,今年27岁,在石家庄开着一家小饭馆。我的丈夫大伟是饭馆的老板兼厨子。给贵刊投稿是想讲讲我和大伟之间的爱情故事,我们俩文化水平都不高,文章写得不太好,可我还是鼓起勇气想借贵刊宝地把对大伟的爱大声“喊”出来,也算高调地秀一次恩爱吧。服务员爱上厨子  大伟是我打工时认识的,他老家河北邢台,弟兄三个,他是老大,三个弟兄里面他最老实,个子不高,憨厚得近乎木讷。大伟曾经以准男友的身份陪我回过几次家
期刊
说到行为艺术,很多人会不屑一顾甚至反感,但她多年坚持用行为艺术来表达对生命、环保和这个世界的热爱。徐克说,一个年过六旬却依然如孩童般热爱这个世界的女人,当然会被这个世界深深地喜欢!  孔宁的头衔,除了行为艺术家还有很多:画家、诗人、设计师、律师和短片导演。但是她最在意也一定会坚持到老的身份却是行为艺术家。2018年,在孔宁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玫瑰城堡”里,她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有人说她的生活就
期刊
2018年4月18日,随着犯罪嫌疑人张路萍从青岛抓捕归案,发生在河南方城县女大学生抢劫闺蜜巨款案终于告破。  犯罪嫌疑人张路萍毕业于郑州一所重点大学,案发前刚刚考取研究生。正为学费发愁的张路萍无意间从身为某银行职员的闺蜜李芸那获知,她们的另一个好友、傍上香港大款的张静静从香港回到方城。穷困二人密谋,向她下了手……三个不同命运的闺蜜女友  今年24岁的张路萍和23岁的李芸都出生在河南省方城县,双方父
期刊
前不久,张钧甯和张翰主演的电视剧《温暖的弦》收官,全网播放量达到惊人的72亿,播出期每天都有热词登上微博热搜,在电视台也创下多个全国第一的超高收视。张钧甯凭着炸裂的演技,迅速走红。看似柔弱的她最爱各种挑战类极限项目:去南极滑雪、西藏转山、贵州攀岩、澳洲跳伞、东南亚海里裸泳。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不敢做的。就连《荒野求生秘技》节目主持人贝尔,都对她竖起大拇指!患恐慌症,慢跑让她豁然开朗  张钧甯19
期刊
2018年6月22日,在广州天河区体育西路发生了一起车祸。在这起车祸中,一个叫崔媛的女孩受伤。经过警方调查,确定这起车祸是人为制造的。   然而崔媛的伤刚好,又在2019年3月21日在自己住所的楼道里被陌生男子连捅三刀。   这个年轻的女孩到底得罪了谁?什么人要如此狠毒地对付她,非取其性命不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排调查,警方终于侦破了此案,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想要置崔媛于死地的竟是她的两个“准后妈
期刊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碰到每一个看似平凡又不起眼的人,会在某些时刻,颠覆你对世界的认知,为你打开另一个奇妙世界的大门……还没有隔壁钟点工抢手   叶芷芷从来没有想过,她的人生,会因为三个中年妇女而改变,而且还是她曾经瞧不上的那三个——   1989年冬天出生的叶芷芷,名字很诗意。不认识她的人,若只看名字,一定会想到身材窈窕,长发飘飘,且自带诗书气质的大美女。   实际上,她只是个一眨眼就会隐入人
期刊
当今社会人们工作压力都很大,缓解压力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正常方式缓解压力本无可厚非,然而身为外企高管、年薪百万、有房有车的天津男子刘铭,竟然沉迷于碰瓷来缓解工作压力,最终碰跑了女友,碰丢了工作,自己也碰进了监狱……工作“压力山大”,海归金领靠盗窃减压  1985年出生的刘铭本科毕业于天津一所名牌大学,随后赴英国深造。2014年1月,刘铭回国后应聘到塘沽一家美资企业做销售主管。同年2月份经朋友介绍,
期刊
章虹聪明好强,为了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她不惜与丈夫分居,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章虹用了非常手段,隐瞒婚姻的实际状况,假扮“伪单身”女郎,利用自己的魅力扩大客户范围,成为金牌保险女。然而,当一切顺风顺水时,她将要面对的却是暗潮汹涌……征婚交友,初尝业绩甜头   2016年3月的一天,当章虹路过人寿保险公司的招聘台时,一下子就被“代理佣金丰厚”“上不封顶”的条件吸引住了。她想到自己效
期刊
“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时,鸡飞狗跳,嗷嗷喊叫。前一秒如胶似漆,后一秒叮咣就削。”网上的这个段子曾引起过很多家长的共鸣和热转,在热转之后,很多妈妈也在反思并寻求解决之道:为什么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做到不吼不吵,做一个温柔、耐心、体贴的“零吼妈妈”?顺应这种需求,现在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的情绪管理课程也应运而生,有的是免费讲座,有的是系列培训课,甚至还有在五星级酒店举办
期刊
不久前,电视剧《脱身》热播,多年未出演影视剧的陈坤一人分饰二角,演技“炸裂”,赢得一致好评。  在娱乐圈里,陈坤算得上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明明可以靠美貌,却偏要扮丑拼硬实力;他事业风生水起,却不安于做明星,一心投身公益事业;他在大漠荒地里行走,在荒郊野岭中盖学堂,还不忘出书、玩摄影、搞设计。  这些年,陈坤不断拓展着生命的广度,俨然活成了娱乐圈最高级的男人。如果翻开陈坤的过往,就会发现他之所以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