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 《卫生法学》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y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现有高职卫生法学课程传统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 《卫生法学》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
  一、高职《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构建法治中国、和谐社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确立了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课程则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开展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正适应国家对法治人才的需要。
  同时随着健康中国理念在民众中的不断深入和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各种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医疗纠纷和医疗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卫生法学》课程是高职医药类学生掌握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来源,是专业与法律的交叉学科,是医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掌握卫生法律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以法为准则规范其职业行为,对于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卫生法学》课程是高职医药类学生掌握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来源,该课程具有现实性、针对性与实践性,该课程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逻辑思维、总结归纳的能力,将医学与法学的基本理论结合起来运用于医学事件,运用合法的手段保护公民的健康和生命。然而就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看,根据高职医药类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调查,大多数学生仍然无法有效地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很多学生的行为甚至与法律背道而驰,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课程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理论教育主导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其实施过程及成效同利益相关者的期待相距甚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卫生法律法规教育,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有必要进行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
  由于学科发展的滞后性,《卫生法学》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起步比较晚,受重视程度一直不高。教学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和传统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课程教学仍然较落后,目前注重课堂理论灌输,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卫生法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虽然有一些教学改革,但仍然存在教学案例滞后、情景模拟表演性居多等问题,没有很好地与实践有机、科学地结合,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目标的定位不准确。
  课程目标定位的不同,课程实施必然不同,教学效果自然大同。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既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人文素质的养成,因此医药类专业基本都开设《卫生法学》这门课程。但在确定课程目标时究竟应该是着眼于卫生法法律知识的传授,还是学生专业法律素养的提升,还是相关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卫生法的培训,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在课程实施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中仍是“填鸭式”教学,主要普及专业法律知识,部分是围绕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应试教育”,极少数以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为目标开展“能力教学”。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正是由于课程目标的定位不准确导致的。
  2.课程教学课时分配不足,实践教学课时更少甚至缺失。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培养专业技能同时注重人文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常常缩减人文科学类课程的教学时数,甚至干脆不开设部分人文课程。从所调查的高职院校看《卫生法学》课程大多数为周两课时,学期共计36节,有的只有16节,在课时安排上理论可是仍占多数,只有少量甚至没有实践教学。
  3.教学方法运用单一化,教学形式不合理。
  目前《卫生法学》教学,主要以教师和教材填鸭式的讲解为中心,以教师法律概念的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法律条文为主,整个学习以老师一张嘴讲解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对于学生无法深化拓展的知识,授课教师可以精讲详析,但是对于学习能力偏弱的高职学生来说,这种单一、单向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
  4.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授高职《卫生法学》的教师普遍是从大学毕业后受聘进入学校,很少有机会进入社会获取相关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可能是在改革中转型教授这门课程,并不具备专业法律知识,本身对理论掌握不牢固,更别说实践经验。有的老师可以通过寒暑假进行短期实践,增长实践经验,但是这种“参观式”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并不能满足该课程全过程的实践需求。
  三、高职《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前者教师处于指导者地位,学生是主体,主要通过实践探索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而课程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某一具有明确知识体系的课程,旨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提升专业技能而采取的具有实践特征的教学方式。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高职《卫生法学》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卫生法律知识的传授,不是应对各种考试,而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卫生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约束自身的行为并解决将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以实用为准则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属于法理部分的课程内容掌握以理论“必须”、“够用”为原则,所谓“必须”是针对学生理解该课程专业法律问题时必须,“够用”则是指针对讲解后续单行法时够用;二是针对能力培养目标,选取课程内容时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章、节及前后顺序,推行项目化教学,分解成若干项目,使每一项目对应一个能力培养目标。高职医药类专业的《卫生法学》课程内容体系应当包含下列几个项目:卫生法学基础知识认知——医疗主体法——医疗行为法——医疗责任法,以法律关系为主线,选取临床易发生的法律关系为教学侧重点,这样学生较容易梳理知识体系,同时直面法律问题,更易分清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而明确医患双方的法律责任。
  3.合理分配授课时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卫生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医护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法律课程,不能只是学习枯燥法律理论,更应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用。实践教学课时的合理分配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内涵和真谛。因此笔者认为在一般36课时的总学时中应该安排18课时的实践课时,这样学生才能切实掌握“够用、实效”的法律理论,同时真正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高职医药类专业《卫生法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与法学专业课不同,与本科院校《卫生法规》课程有所区别。要根据高职的特点,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方法体系。
  (1)卫生法基础知识部分教学
  该模块基本上是理论部分,笔者认为对于枯燥的理论部分的教学应侧重启发式教育,采取梯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可分别采用讲授启发、提问启发、案例启发、实践启发等教学方式,并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提问、学生试讲、课堂讨论、课堂总结等方法不断强化学生对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关系的理性认识。如针对医疗法律关系这一知识,我们可以先从普通的社会关系入手,用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关系,然后过渡到医疗法律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克服学生社会经历浅的矛盾,又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卫生法实务部分教学
  卫生法实务部分包括医疗主体法、医疗行为法和医疗责任法等。该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很强,这些知识一般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制度、规范等形式出现,要使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法律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笔者认为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卫生法学》课程属于法律与医护类专业的交叉学科。因此,最理想的课程教师是贯通法律和医护专业两个学科领域。只通法律,则无法与医护专业很好地衔接;只通医护知识,则因欠缺法律思维,无法掌控法律知识。“只有二者很好地综合,才能在专业课与法律法规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与此同时,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因此,笔者认为加强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学院应鼓励和支持《卫生法》课程授课教师通过进修等方式加强相应的专业学习,同时采用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求教师丰富实践经历,从而提高教师的水平,更好地胜任课程的教学工作。
  6.以检验学生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和水平为标准确定课程的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标准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乃至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的重要环节。确定课程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一考定终局的做法,应当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实践操作考核,将学生对卫生法规法律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力、对卫生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法律事务的处理能力纳入考核范围,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考核的范围。其考核体系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张演,张志斌.高职卫生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4(10):46.
  [2]汪丽青.医学院校《卫生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医学专业认证为背景[J].医学与法学,2014(06).
  [3]李筱永,袁明卫.医事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寻—多维度合作式建设[J].卫生软科学,2013(11):686.
  [4]马长琼,张渝.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学理论,2012(29):234.
  [5]洪亦卿.以医为主,以法为主,抑或医法并重—反思医学院校医事法学和卫生法学专业的定位[J].医学与哲学,2010(9):77.
其他文献
站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政治违伦、婚恋违伦和宗教违伦三个方面分析南非著名黑人作家扎克斯·穆达著《与黑共舞》中的社会伦理问题,探讨小说人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很难适应现实需要,尤其对基础较弱的参加春考的学生。本文从参加春考的学生教学现状着手,着重探讨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春季高考数学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 微课 春考数学 实际应用  微课是指利用较短时间讲解知识点、考点或者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多媒体微型教学。当今社会,电脑、平板、手机随处可见,微时代早已来临。数学,尤其是高三春考数学教学始终难以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国家教育考试是一个信息量极大、操作复杂的烦琐过程,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国家级教育考试中极大地提高了整个考试工作效率。本文主要探讨我国考试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 考试信息化 建设问题  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考试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依靠强大数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动态演变过程。地理过程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改变了传统地理学的静态研究,能提供和预测地理环境变化的发展趋势。  一、“地理过程”含义及有效教学意义  1.“地理过程”含义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动态演变过程,可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的考查主要包括地球运动过程、
期刊
摘 要: 教师资格证“国考”倒逼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公共心理学作为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必须顺势而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国考”要求,适应新时期教师的能力和素养要求。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国考 公共心理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规定从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后将实行全国统考(以下简称“国考”),不再分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教
摘 要: 职业技术学院与一般综合性大学不同,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简言之,就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直接与职业相关,对技术要求很高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职业技术学院中理科和工科比较多且要求比较高。  关键词: 数学教育 问题 改革 发展  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及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兴趣、生活为突破口,以知识结构必需、够用为度
摘 要: 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有关英语阅读的学习有如下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等。阅读理解是中考英语的重头戏,是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集中体现,阅读理解在中考中约占卷面总分的四分之一,所以阅读理解部分是冲刺
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 journalism)是由美国骑士报团的记者梅耶(philip mey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1973年,梅耶总结自己的报道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成果,写成了名著《精确
摘 要: 新高考英语题型的改变,不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无疑是全新的挑战,因此改革传统套路式阅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读后续写的教学实践要注意材料的选择、段落开头句的编写及关键词的选择;概要写作的教学实践要考虑到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多样性。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贯穿在长期有意识、有目的的以读促写的课堂当中,让学生真正从怕写到愿写再到会写、悦写。  关键词: 以读促写 读后续写 概要写
摘 要: 基于创新和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校地共建、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措施,实践证明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实验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大学侧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实验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实验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有着区别,实验教学重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