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基础教学任务。本文对此提出了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革新课堂教学方法、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培养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转变学生的成才观这五种培养策略,供高职院校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文素养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要像工匠一样保持着精心雕琢、永不懈怠、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精神。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职业人才的摇篮,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高职院校应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场所,首先要营造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这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对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丰富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当代工匠精神意义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践行教育精神。对此,学校也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定期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向教师讲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工匠精神在社会上的应用和实践。
二、教师应革新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要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来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外,学生要以团队的形式参加每个星期的项目建设中;在课内,学生也要以团队的形式将项目的进展情况汇报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变成了真正的“职业人”,他们需要与企业的真实客户展开商业谈判,签署商业合同,并遵照企业的标准和制度进行工作。这种真实的项目实践经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培养工匠精神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涉及很多方面,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高职院校一定要参考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实际上,工匠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很多互通之处,这就需要教师依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应多加利用社会和历史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对相关素材进行拓展,具体化工匠精神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工匠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缺失,会导致学生无法认同和热爱所学技能,他们也很难在未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激情,容易陷入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状态当中。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校内打造国学讲坛,并邀请一些人文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到学校演讲;多设置一些和人文、艺术有关的选修课;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等。这些方式都能潜移默化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当中。
五、转变学生的成才观
错误的成才观会导致学生心浮气躁、三心二意,无法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学好技术。当前的就业市场形势无比严峻,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碰壁之后不知道从自身寻找原因。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自身文凭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想要拥有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就必须掌握一门拿得出手的技术,具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而这些都是匠心精神的体现,它需要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成才观。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爱迪生等人的故事。爱迪生是工匠出身,但通过自身努力成了伟大的发明家。学生在听到伟人的事迹之后,必然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崇高的敬意。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培养“匠人”是未来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但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仍停留在探索阶段。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学生及所在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中国“匠人”。
参考文献:
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重点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7C128)。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文素养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要像工匠一样保持着精心雕琢、永不懈怠、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精神。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职业人才的摇篮,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高职院校应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场所,首先要营造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氛围。这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对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丰富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当代工匠精神意义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践行教育精神。对此,学校也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定期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向教师讲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工匠精神在社会上的应用和实践。
二、教师应革新课堂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要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来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外,学生要以团队的形式参加每个星期的项目建设中;在课内,学生也要以团队的形式将项目的进展情况汇报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变成了真正的“职业人”,他们需要与企业的真实客户展开商业谈判,签署商业合同,并遵照企业的标准和制度进行工作。这种真实的项目实践经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
三、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培养工匠精神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涉及很多方面,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高职院校一定要参考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实际上,工匠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很多互通之处,这就需要教师依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应多加利用社会和历史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对相关素材进行拓展,具体化工匠精神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工匠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缺失,会导致学生无法认同和热爱所学技能,他们也很难在未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激情,容易陷入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状态当中。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校内打造国学讲坛,并邀请一些人文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到学校演讲;多设置一些和人文、艺术有关的选修课;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等。这些方式都能潜移默化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当中。
五、转变学生的成才观
错误的成才观会导致学生心浮气躁、三心二意,无法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学好技术。当前的就业市场形势无比严峻,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碰壁之后不知道从自身寻找原因。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自身文凭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想要拥有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就必须掌握一门拿得出手的技术,具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敬业精神,而这些都是匠心精神的体现,它需要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成才观。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爱迪生等人的故事。爱迪生是工匠出身,但通过自身努力成了伟大的发明家。学生在听到伟人的事迹之后,必然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崇高的敬意。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认识到培养“匠人”是未来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但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仍停留在探索阶段。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学生及所在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中国“匠人”。
参考文献:
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重点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7C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