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学校体育竞赛创新的必要性,构想了一种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节相结合的,小型多样经常的体育竞赛模式。并设法解决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 创新;体育竞赛;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46-02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竞赛仅限于一年一次的以田径等竞技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并且还难以保证。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这种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难以保证,组织管理科学性差,效率底,对积极性调动不足,欠缺引导。有许多是学生自由活动或去做作业等其他“重要”的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 体育课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2 学校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
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3 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4 学校体育竞赛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宣传机会也没有加以利用。
5 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5.1 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现在各级教委均发出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规定学校的周上课时间和作业量。我们应真正持执行这些规定,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竞赛。并且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健体。强化行政约束力,使各级领导重视学生的体质发展,使体育活动时间形成制度,而不至他们课外依然习惯化的去完成教师“法定”化的作业。
5.2 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若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全民健身、全体参与。那么奖励如果还采用那种锦标主义只管前几位成绩的奖励措施,必将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受挫。多计团体分,全员参与后的平均分,多比增长和各种率,完成比赛者均加分,采用恩斯特。琼克提出的考虑竞争激烈程度的评估方法等等,均可参照选用。另外,对于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服务工作贡献大、组织工作佳、提出好的建议等许多事均可评比,记入团体总分,以达到激,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5.3 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影响。
学校群众体育竞赛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种地不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经济状况和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特点,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有恒性和适用性而又不泛竞争性等要求,逐步形成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竞赛体系,形成本校的传统制度。使体育活动竞赛尉然成风。
参考文献
[1] 楚继军,汤起宇《普通高校群体运动竞赛内容的改革》《体育函授》[M]1996(4)
[2] 鲍源林,崔承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体育函授通讯》[M]1997(1)
[3] 李居昭 《体育协会把课外活动搞活了》《中国学校体育》1999(2)
【关键词】 创新;体育竞赛;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46-02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竞赛仅限于一年一次的以田径等竞技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并且还难以保证。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这种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难以保证,组织管理科学性差,效率底,对积极性调动不足,欠缺引导。有许多是学生自由活动或去做作业等其他“重要”的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 体育课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2 学校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
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3 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4 学校体育竞赛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宣传机会也没有加以利用。
5 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5.1 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现在各级教委均发出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规定学校的周上课时间和作业量。我们应真正持执行这些规定,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竞赛。并且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健体。强化行政约束力,使各级领导重视学生的体质发展,使体育活动时间形成制度,而不至他们课外依然习惯化的去完成教师“法定”化的作业。
5.2 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若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全民健身、全体参与。那么奖励如果还采用那种锦标主义只管前几位成绩的奖励措施,必将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受挫。多计团体分,全员参与后的平均分,多比增长和各种率,完成比赛者均加分,采用恩斯特。琼克提出的考虑竞争激烈程度的评估方法等等,均可参照选用。另外,对于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服务工作贡献大、组织工作佳、提出好的建议等许多事均可评比,记入团体总分,以达到激,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5.3 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影响。
学校群众体育竞赛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根据种地不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经济状况和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特点,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有恒性和适用性而又不泛竞争性等要求,逐步形成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竞赛体系,形成本校的传统制度。使体育活动竞赛尉然成风。
参考文献
[1] 楚继军,汤起宇《普通高校群体运动竞赛内容的改革》《体育函授》[M]1996(4)
[2] 鲍源林,崔承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体育函授通讯》[M]1997(1)
[3] 李居昭 《体育协会把课外活动搞活了》《中国学校体育》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