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数学实验,灵动初中数学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it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放手.数学实验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点,它将课堂还于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新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灵动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实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实验活动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采用合理的手段,让学生借助学具动脑、动手、动口,引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到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数学实验,变以往的“听”数学为“做”数学,使复杂的数学知识在“实验”中变得“可视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数学综合素养,促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与提升.
  一、开展实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枯燥的数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由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例如,教学“无理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无理数的知识内容前,选择和学生一起探究思考.首先教师让学生准备了两张边长为2的小正方形纸,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将其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并让学生思考拼成的这一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多少?学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都非常主动的进入到操作探究中.很多学生在剪拼完成后,发现这一新的正方形的面积是4,它的边长是2.随后,教师又问学生:如果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将其剪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最后的面积和边长分别是多少?学生很快整理出这一新图形的面积是2,但其边长,学生一时之间不知道是多少,只是知道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乘积,学生迫切地想要揭开这个谜底.这时,教师引出无理数的知识内容,学生也非常興奋地跟随教师的引导去思考、探究.整节课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想要学习的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组织实验活动,加深知识理解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习惯向学生倒灌、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机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改变创新,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巧妙地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能够从中非常真切地体验知识的有效生成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有效地掌握数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时,教师没有直接出示边角边这一公理,而是和学生一起尝试需要几组条件相等时才能全等.教师适当地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了一个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每名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怎样才能使剪下的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能够重合?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通过举反例说明一个或两个条件不行,让学生体验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小组发现:两条直角边相等或一组直角边一组斜边相等时可以重合.对部分同学的发现,其他同学跃跃欲试,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大家一起来动手验证:教师给定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和这两边夹角的角度,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画出这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都纷纷画出了一个三角形,并在完成操作后,主动地交流、探讨,发现大家画的三角形能完全重合,于是学生从中大胆地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通过剪、画、比,在活动中主动地思考,从直观上很好地感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这三个条件,并加深了对这三个条件的理解.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学生感知了知识的发现、验证过程,锻炼了动手能力,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引导实验探索,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是一个灵活的个体,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多从学生角度开展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矩形”时,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用学具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对角线是两根橡皮筋,如果扭动这个框架,那么平行四边形的边的位置、内角的度数、对角线的长度都随之变化.课堂上学生扭动这个框架,当其中一个内角变为直角时,发现这就是矩形.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矩形比平行四边形多了“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条件.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使学生理解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矩形还有哪些特殊性质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度量后发现: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对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等等.再由小组讨论证明.在这一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思考,多角度观察、认识图形,主动建立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发现了矩形的特殊性质.学生从直观感受中加深了对矩形定义、性质的理解,延伸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操作实验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数学内容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探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借助数学实验,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本身有着很强的抽象性,直接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厌烦,而机械的记忆会使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刻.数学实验的有效开展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充分简化数学内容,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体验,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先做后想.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有趣的数学实验,旨在让学生用“脑”思考、用“心”学习: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沿部分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由于对展成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没有要求,剪错了没有关系,可粘上重剪,学生在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大胆尝试.剪好后小组讨论归纳:把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需要剪开7条棱;同一个正方体纸盒沿不同的棱剪开,展成的平面图形可以不相同.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逐步过渡到先想后做:你能把正方体纸盒展开成下面的平面图形吗?要求学生将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如何剪?这样剪行吗?下一步又怎样剪?学生边思边剪,是本节课内容的一个提升,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XC9-7.TIF,JZ〗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学中的重点.纵观一些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映入教育工作者的眼帘,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小组合作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化,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有效性、竞争性和自主性远远要大于其他教学模式[2].国内外对小组合作学习虽然都有研究,但是当地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各种因素还存在着不足,需
【正】 参与省分参与机关应徵出品北京一三一六三二直(?) 九一七五
期刊
在人工智能教育日益重要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面向中职学校,立足中职数学教学,探析以开展算法教学为第二课堂的中职数学课如何渗透人工智能教育,希望能够为人工智能教育在中职学
【摘要】数学不管对哪个阶段的学生都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也是与其他学科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数学由基本知识与思想方法组成,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过去并没有被关注,然而数学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就应该是对思想方法的教学,可以影响学生发现学习规律、形成活跃的逻辑思维.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一、数学思想方法概述  (一)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
为贯彻落实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共同营造“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文化,交通运输部将今年的9月19日至25日确定为“公交出行宣传周”。大连本次宣传周的主题
【摘要】高考数学具有较强的筛选功能,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在高考数学中,应用题的分值为70分,要想在数学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与其他同学在应用题上拉开分数差距.当下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没有认识到应用题的重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掌握高效的应用题教学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今后的高考中对应用题的重视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本文以高考数学应用题为切入点,对高考数学应用题近
【正】 祇因——专想永不能至之幸运与遗产·渴望胜利·而临战则退却·因循苟且·而机会不之待·不能辨析事物之重大与否·必要与否·
期刊
在小学数学实践对分课堂的过程中,时常有一些教师提出关于教师精讲和学生不探究的困惑和疑问.分析常见的困惑,透彻理解对分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实践对分课堂.
日前,天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建设被财政部确定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国家示范项目”,计划到2016年全市建设公交充电站40个、公共充电桩2000个,总投资约5.16亿元。
近日,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彭小平,副主任吴承凯,杨鹏飞率队来集团公司调研。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张平代表集团从人员构成、生产经营、资产运作、场站建设四个方面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