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父母的作品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lg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个朋友有个有趣至极的儿子,这个8岁的小家伙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是“成为自己的人”。
  成为自己的人,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者”,他们具有许多优点,如:
  宽容而又嫉恶如仇:
  悦纳自己的切体验;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情绪为中心:
  超然独立的性格,不迷信权威:
  没有审美疲劳:
  能容忍模糊状态,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如果父母不去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的角色,而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么即便是幼小的孩子也可以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
  先讲几个关于他的小故事吧。
  故事一:前不久,他跟妈妈去参加一个聚会。吃饭时,一个叔叔逗他说:
  “小孩儿,你喝酒吗?”
  他回答说:
  “让小孩喝酒是犯法的,小心我告你,你就会被抓进监狱,判××天的监禁。”
  故事二:去年,一次在麦当劳吃东西时,旁边桌上的一位妈妈先是催自己的儿子:“快点吃!你慢得像猪一样!我们上课时间就晚了!”
  她儿子显然有了情绪,说:“不吃了!我们走吧!”
  他这句话一下子令他的妈妈陷入歇斯底里状态,她暴跳如雷地训儿子,嘴里嘟噜出了一大堆别人难以听清楚的难听的话。
  朋友的儿子看不下去了,7岁的小家伙站出来对那位阿姨说:“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妈妈!”
  这句话令那位妈妈惊讶地合不上嘴,等稍一醒过神来后,就二话不说拽着儿子的胳膊向外冲了出去。
  故事三:小家伙三四岁时,话都说得不利索,妈妈带着他在小区散步,迎面一条狗走了过来。
  它像是一条流浪狗,脏兮兮的,似乎好多天没有人管它了,妈妈本能地说了一句:“这条狗真丑!”
  这句话被儿子抓住了把柄,常被妈妈教育讲礼貌的他对妈妈说:
  “你对狗怎么这么没礼貌!狗有狗的模样,你通过你的眼光看觉得它丑,狗狗们可不一定这么看。”
  她讲完第三个故事后,我先是震惊得有
  瞬间不知道说什么,接着和她起大笑起来,笑完后,对她说:“你儿子真了不起,这么小就有大哲学家风范,已能站在动物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它们考虑。”
  我这是真心话。她也说,当时她完全被小不点给震惊了,她本来认为自己够有同情心了,但和儿子天然的“众生平等”相比,实在相差太远。
  她说完这句话后,我感慨说:“你儿子不是你教的。”
  她明白我这句话中的意思,样感慨说:“的确不是我教的,是他自己长成了这样子,我教,他就会被毁掉。”但是,这至少是个宽容的母亲。
  也就是说,这个小家伙虽然很小,但他已是“成为自己的人”了。
  其实,所有的孩子
  开始都是“成为自己的人”,但抚养者们非得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自己的孩子,于是孩子的意志就被压制了,最终在不同程度上丢失了自己。
  如撒旦的“养育婴儿的计划书”,很多父母在塑造孩子时都在扮演“行使赏罚的天使”这个角色,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达到某个条件,如果达到了,就奖励他,如果没达到,就惩罚他,于是孩子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而逐渐变成了父母意志的产物。结果,在家中,他们很容易被父母的意志所左右:在学校,也很容易被“行使赏罚”的老师所左右。
  我这个朋友讲,上小学
  年级时,她儿子的班里竞选班长。绝大多数孩子的竞选词都是父母或其他亲人所写,但她没有替儿子操办这种事,而是对有点焦虑的儿子说,你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第次竞选班长,他自然是什么都不会说,所以他要求最后个发言,这样他好先听听别的同学是怎么说的。等所有同学挨个“念”完大人给写的、看似精彩但其实又臭又长的竞选词后,他上去就说了三句话:“我叫×××,我希望大家支持我做班长,我会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
  结果,他以最高票当上班长。
  有趣的是,当了一年班长后,他觉得做班长太不舒服了,于是找到班主任说,他不想当班长了。那个班主任惊讶至极,她教了这么多年书,还是头次遇到有不愿意当班长的孩子,而且这个孩子都不和家长商量就辞职不干了,这简直匪夷所思。
  不过,老师们普遍不喜欢他。因为,老师们的赏罚手段对这个孩子差不多无效,他们夸奖他没用,惩罚他也没用,这个孩子不会轻易偏离自己的轨道。但同时,他也决不会成为个问题儿童,因为他的内心自然会指引他走在自己所渴望的道路上,而这样的道路很少是不对的。
  些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有
  个问题:喜欢个老师,就喜欢门课:讨厌一个老师,就讨厌一门课。但像这个孩子,是不会有这个毛病的,因为他热爱门课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老师行使奖励的结果:他不喜欢门课也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老师行使惩罚的结果。所以,热爱
  门课是忠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忠于老师的选择。其他孩子热爱
  门课则是对老师表忠心,但若老师令他讨厌,他就对这门课失去兴趣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读小学时的故事。记忆中,我没逃过次课,也从来都没厌过学,甚至连逃课的想法都没产生过,而且尽管有多个老师令我不大喜欢,但我所有科目都学得不错。那时的具体心境已记不得了,但可以说,驱动我学习的动力决不是父母和老师的奖励,而是掌握知识满足好奇心所带来的天然快乐。
  不过,有趣的是,尽管我的成绩从来都排在前五名,只有次最差到了第14名,同时我也很少惹事,但我却没成为少先队员,对于我这种学习成绩的孩子而言,这是绝无仅有的事。现在想想,这就很容易理解了,少先队员是老师们用来奖罚孩子们的工具,但我对获得别人的奖励兴趣很低,所以自己也不努力去表现,而老师们也讨厌我这种人,虽然学习好,虽然不惹事,但却怎么都掌控不了,所以他们不会将这种奖励浪费在我身上。
  喜欢使用奖罚手段的父母和老师,都是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变化,那样孩子就是他们意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作品。但依照摩门教的传说,这就是行使撒旦之事。
  知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写了《爱和自由》
  书,大致的观点是,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孩子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就会开始就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个自我实现者。
其他文献
不少朋友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孩子总是闲不住,他可能有多动症吧?”“孩子为什么总是抢人东西、打人、抓人?”“孩子的注意力总是集中不了,每次让他看会儿书,他看不了两分钟就开始玩这个玩那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真的是种问题行为吗?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在他语言能力发展起来之前,是处在“手快于心”的阶段的,所以他会像蒙特梭利描述的那样,“借双手探索世界”,因为他的双手是他“理解事物的直接器官”。所
期刊
秦勒是女儿从小的好朋友。从多小算起呢?应该是3岁吧,进个幼儿园,上一个小学,一路手拉手长到了7岁。  去幼儿园接女儿,还没走到后院的游戏场,总是有老师笑眯眯地抢先过来告诉我:“和泰勒起玩呢!”有些老师还会举起两根手指,交叉下,形象地说:“密不可分。”于是,我快走几步,远远望去,总能看到女儿小小的身影和这个叫泰勒的男孩儿在  起。他们或是蹲在沙坑边玩儿沙,或是挤坐在个秋千架子上荡秋千。有时,孩子们在
期刊
2010年夏天,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和  家心理咨询中心联手组建了个教学团队,开始在北京安惠里小学试行性教育课程。  2010年底,历时三年制定出来的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大纲草案在45所中小学中开始了新轮试点。  东直门中学作为最早的试点之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其中8到10个课时涉及青春期的性教育。为孩子讲课的老师是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陈萱。  陈萱给孩子们上课时编了个案例:高二文理分班,1
期刊
我的两个孩子相差近7岁,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碰到各类问题时,正好让我有机会思“前”想“后”,以“大”比“小”,分析两个宝宝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表现,找出问题的源头。  最近我发现  个有趣的现象,当我向孩子发出同样的指令时,两人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外面天气很冷,我让大家穿上外套准备出发。大儿子会说:“妈妈,真得很冷,快多穿点。”而小儿子好像没听见我说什么,直接开门跑出去,等发现外面很冷,才跑回来找
期刊
画者:14岁,初二男生  男孩是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我的咨询室的。来找我的原因是,男孩在语文课上没有背会课文,被老师惩罚,拒绝去学校,已经有十几天了。  父母没有进来,等在外面。我注意到,坐在我面前的男孩,右脸上有块馒头大小的像是胎记的东西,他不停地眨着眼睛,神情紧张。  我了解到,男孩的妈妈是老师,爸爸是转业军人,他是家中独子,从小跟爸爸随军在四个不同的城市住过,还因此两次转学。  男孩不爱说
期刊
管孩子,先要和他“拉关系”    家长有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忘记了和孩子保持种良好的关系。比如说,你越不喜欢我,我就越得管你。可是这种教育恰恰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学习越来越糟糕,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达成效果。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不是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
期刊
男子汉既有天生的气质因素,更有后天打造的成分。从儿子2岁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在一些行为习惯上培养他的男子汉气质。    创造机会让他充当“保护神”的角色    每天下班回到家,累得直想往床上躺,可还得对付儿子的“纠缠”,但我明白,这个阶段让他明白你的辛苦是不太现实的。于是,我轻轻对他说:“妈妈累了,能把你的肩膀借我靠靠吗?”儿子不明所以,但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头歪到  边,小小的肩膀向我凑过来,还认真
期刊
多动症、抽动症要及时治    近日记者不断在青岛智力健阳光工程中心看到这样的幕:“大夫,我们孩子12岁了,还能治吗?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啊。孩子的病都让我们给耽误了,要是早给孩子治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了,我们感觉真对不起孩子啊。”在智力健康复中心,明明妈妈倒出了心里的苦水,“原来明明上年级时,老师就和家里反映明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很慢,而且脾气还很大,不遵守纪律和游戏规则,和同学们不合群。当时明
期刊
在朋友家玩,她的女儿正蹒跚学步,不小心摔倒了,抬头看着朋友。  朋友说:“没事儿,没事儿,起来吧。”甚至没有起身去扶的意思。  孩子挣扎着站起来,继续摇摇晃晃朝前走。朋友的解释是:“小孩子重心低,摔了也摔不疼,要是大惊失色地跑去抱她的话,反倒可能让她觉得很严重——孩子摔倒了哭,多数时候不是疼,而是被父母吓的。”  我深以为然,想起第次看到影视剧中“有人害十白打雷”的情节时,我很惊奇,甚至有点难以理
期刊
来自CCTV的报道:  智能笔的先进技术被ccTV经济频道报道后,受到许多国内国际科技工作者及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的高度关注。智能笔多次获得国家科技教育产品的各种荣誉及奖励,面对这样个有助于孩子发育成长的学习产品,家长怎能不心动呢?  全博视·智能笔内置高科技智能芯片,是集光学、电子学、机械学于体的高科技学生书写智能笔,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全博视·智能笔适合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的学生使用,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