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孙中山历史观之比较研究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xiaop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梁启超与孙中山都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活动与斗争实践都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某些特点。比较一下他们的历史观,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他们政治思想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认识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孙中山稍长于梁启超,而在历史舞台上,梁启超却捷足先登,历史观的形成也是梁先孙后。他们在阐述社会历史发展、特别是如何解决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危机时,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围绕“民”来陈述自己的历史观和政治主张。“民”是他们的历史观的出发点和核
其他文献
一种简易冷翻轮胎设备,包括磨挫机、压胶机。磨挫机和压胶机同时组装在平台上,平台上还装一门式机架,在机架左立柱上连接一轴,右立柱上连接另一轴,轴上分别装有2块相对应的子扣压
<正> 三年前,在厦门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美学年会上,笔者曾就美与实践的亲和性这个问题谈过一点想法。会上,得到了几位先生的支持与赞同。但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却始终没有机会来做进一步地思考与整理。现在,总算可以如愿以偿了,只是仍然写得匆匆忙忙,仍然是一个研究的提纲。
据了解,目前三大产胶国仍是中国天然胶的主要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从泰国进口天然胶(不含复合胶)67.3万t,占进口总量的41.8%;从马来西亚进口43万t,占26.7%;从印尼进口33.5万t,占20.8
<正>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已经进行多年。讨论中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批判的,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另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
<正>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明确提出并深刻闸述了真理观的两个问题:“(一)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二)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
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新疆呼图壁县紧抓农村产权改革和“两权”贷款试点政策机遇,将金融和科技作为强力支撑,以大丰镇红柳
<正> “人类学”以研究“人类”为对象的一门科学,出自西方。它究竟於什么时候正式传人中国?近二十年来,海峡两岸人类学工作者以及民族学者,曾於单篇论文或专著中一致认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林纾、魏易就德国哈伯兰《民种学》英译本转译成中文,在北京出版,是人类学传人中国的先导;1916年上海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2卷4期)刊出孙
2007年1月18日,由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共同完成的“高门尼黏度丁苯橡胶(SBR)粉末化工业技术开发”的科研项目,通过了甘肃省科
<正>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问题,是长期争论的老问题。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史上,对于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重新认识和付出巨大代价的艰难曲折过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伴随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价值规律问题又以崭新的课题提到人们的面前。实践启迪人们思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许多经济规律,为什么唯独价值规
<正> 自孔夫子以来,统治阶级就以“资治”、“劝惩”做为文史著述的基本宗旨。至司马迁才提出“发愤”一说,强调了以作者的主体爱憎情感为基点(即不以统治者意志为依归)的批判精神和理想追求,带有明显的离经叛道色彩。再至蒲松龄又把司马迁的“发愤”说援入文言小说创作,他把自己的创作情境概括为“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十个大字,进一步发扬了司马迁的伟大战斗精神。吴昌炽的《客窗闲话》,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许奉思的《兰苕馆外史》等一样,也是这一创作路线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