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腹腔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IM)、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患者年龄、BIM、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高于无感染组,白蛋白水平低于无医院感染组。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必须采用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住院安全。
【关键词】 腹腔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33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2013年9月医院60例腹腔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胆囊手术、肠梗阻手术、肠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切口感染发生于术后2-6d,平均(4.23±1.04)d,表现为腹部切口红、肿、热、痛及有脓性分泌物伴体温升高,其中18例切口部分裂开,5例为全部裂开,深达腹直肌前鞘,符合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年龄13-78岁,平均(58.12±13.89)岁。选择同期60例无切口感染的腹腔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病例。
1.2 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IM)、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差异。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感染组患者年龄、BIM、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高于无感染组,白蛋白水平低于无医院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引起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见表1、2。
表1 两组腹腔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比较
表2 两组腹腔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布率(%)比较
3 讨 论
3.1 腹腔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3.1.1 年龄:感染组年龄平均(58.12±13.89)岁,高于无感染组的(49.67±12.67)岁,与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有关,手术的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使机体杀菌能力减弱,组织愈合能力差,易发生感染[1]。
3.1.2 BIM高:腹壁脂肪层肥厚,供血功能较差;BIM高切口脂肪层厚、手术暴露困难、延长手术时问,手术中拉鈎压迫脂肪组织使之坏死、液化,感染随之增加。
3.1.3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术前滥用抗菌药物或术后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严重和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增加等,也导致切口感染增加。
3.1.4 手术种类:Ⅲ类手术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创伤较大,使局部细菌数量增多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感染组Ⅲ类手术比例31.67%高于无感染组的13.33%。
3.1.5 手术时间:研究显示手术时间每延长1h,切口感染率将增加1倍,长时间创口暴露,空气以及与体表相通的空腔脏器带入细菌增加[2]。
3.1.6 住院时间:本研究感染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9.23±4.45)d,高于无感染组的(14.68±3.56)d,说明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切口感染率明显增高。
3.2 预防性护理措施
3.2.1 加强感染监控。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无菌操作管理。每个月对手术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微生物监测,确保达到控制标准。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进入病房必须戴口罩、帽子。护士每日检查消毒隔离情况,做好空气消毒及卫生管理,开门窗通风,保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对正在感或可能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并结合病房内的病原菌实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术前净化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灭菌,患者衣服不得带入手术室内,不安排手术参观。
3.2.2 对患者感染的预防。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证一患一套检查护理用具,尽量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病房内保持适应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换气。加强术前准备,①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有吸烟史者规劝其戒烟,提倡戒烟时间最好在术前2周以上。②备皮方法的改进,用递毛刀递毛时注意手法,避免划伤患者皮肤,给患者做好备皮后,嘱患者沐浴,做好自身清洁。遇到不能下床时,给患者擦洗,保持切口部位清洁。备皮时间改为手术当日,不超过24h。
3.2.3 加强感染宣教。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感染控制知识宣教:重点进行切口感染、手卫生、口腔卫生、饮食卫生的知识宣教。讲解切口感染的各种危害以及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强调预防感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预防感染的基本注意事项。必要时,可发放宣传册或重复宣教,以确保宣教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腹腔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必须采用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住院安全。针对感染病因,通过采取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改善卫生流程,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目标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积极有效综合管理措施,及时了控制感染蔓延。
参考文献
[1]金杰.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5).
[2]杨贤杰.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 当代医学,2013,(18).
【关键词】 腹腔手术 切口感染 因素 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33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2013年9月医院60例腹腔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胆囊手术、肠梗阻手术、肠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切口感染发生于术后2-6d,平均(4.23±1.04)d,表现为腹部切口红、肿、热、痛及有脓性分泌物伴体温升高,其中18例切口部分裂开,5例为全部裂开,深达腹直肌前鞘,符合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年龄13-78岁,平均(58.12±13.89)岁。选择同期60例无切口感染的腹腔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病例。
1.2 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IM)、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的差异。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感染组患者年龄、BIM、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高于无感染组,白蛋白水平低于无医院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引起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见表1、2。
表1 两组腹腔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比较
表2 两组腹腔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布率(%)比较
3 讨 论
3.1 腹腔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3.1.1 年龄:感染组年龄平均(58.12±13.89)岁,高于无感染组的(49.67±12.67)岁,与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有关,手术的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使机体杀菌能力减弱,组织愈合能力差,易发生感染[1]。
3.1.2 BIM高:腹壁脂肪层肥厚,供血功能较差;BIM高切口脂肪层厚、手术暴露困难、延长手术时问,手术中拉鈎压迫脂肪组织使之坏死、液化,感染随之增加。
3.1.3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术前滥用抗菌药物或术后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严重和广泛的药物不良反应、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增加等,也导致切口感染增加。
3.1.4 手术种类:Ⅲ类手术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创伤较大,使局部细菌数量增多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感染组Ⅲ类手术比例31.67%高于无感染组的13.33%。
3.1.5 手术时间:研究显示手术时间每延长1h,切口感染率将增加1倍,长时间创口暴露,空气以及与体表相通的空腔脏器带入细菌增加[2]。
3.1.6 住院时间:本研究感染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9.23±4.45)d,高于无感染组的(14.68±3.56)d,说明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切口感染率明显增高。
3.2 预防性护理措施
3.2.1 加强感染监控。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无菌操作管理。每个月对手术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微生物监测,确保达到控制标准。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进入病房必须戴口罩、帽子。护士每日检查消毒隔离情况,做好空气消毒及卫生管理,开门窗通风,保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对正在感或可能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并结合病房内的病原菌实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术前净化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灭菌,患者衣服不得带入手术室内,不安排手术参观。
3.2.2 对患者感染的预防。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证一患一套检查护理用具,尽量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病房内保持适应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换气。加强术前准备,①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有吸烟史者规劝其戒烟,提倡戒烟时间最好在术前2周以上。②备皮方法的改进,用递毛刀递毛时注意手法,避免划伤患者皮肤,给患者做好备皮后,嘱患者沐浴,做好自身清洁。遇到不能下床时,给患者擦洗,保持切口部位清洁。备皮时间改为手术当日,不超过24h。
3.2.3 加强感染宣教。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感染控制知识宣教:重点进行切口感染、手卫生、口腔卫生、饮食卫生的知识宣教。讲解切口感染的各种危害以及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强调预防感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预防感染的基本注意事项。必要时,可发放宣传册或重复宣教,以确保宣教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腹腔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必须采用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住院安全。针对感染病因,通过采取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改善卫生流程,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目标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积极有效综合管理措施,及时了控制感染蔓延。
参考文献
[1]金杰.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5).
[2]杨贤杰.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 当代医学,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