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南部的海濱小城拉姆萨尔,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一个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公约,后来,2月2日就被定为“世界湿地日”。那么什么是湿地呢?为什么要保护湿地?本期就让大鸭梨带你——
茫茫绿树,悠悠碧海,一直延伸到天边。沿海的滩涂上,白琵鹭、黑脸琵鹭正在寻找美食;盘根错节的红树林中,凤头鹰、红脚隼不时出没;清澈的海水里,鱼虾蟹蚌其乐融融;偶尔,传说中的“美人鱼”——儒艮也会露出它神秘的面容……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呀?它就是位于咱们广西北海市的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全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呢。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此获得了“地球之肾”的美名。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湿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6%,却有20%的生物物种在其中孕育生存。这是因为水陆交界的特殊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茂密的植被又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水生动物,吸引了包括很多珍稀水禽在内的鸟儿前来繁衍生息,在南来北往的迁徙途中中转歇脚。
生长在湿地的高等植物中,濒危种有100多种。图中的木榄就是一种珍贵的濒危红树林湿地植物。
一只白鹭宛如身披白纱的仙子,在浅水中优雅地漫步。常年在湿地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白鹭、天鹅、白鹳、鹈鹕、大雁、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椋鸟等。
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绶草分布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它可不是草,而是世界上最小的兰花。
大苇莺主要以昆虫为食,是农民的好帮手。夏季,在我国各地水域附近的苇草丛中几乎都能看到苇莺的身影,秋季它们则飞至南方越冬。
湿地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它除了能为动植物提供栖息的家园,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还能:
清洁水质。当污水流经湿地时,流速会减缓,这一来水中的有机质、氮、磷、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就会通过重力沉降、植物和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等过程被清除,这样水就得到了净化,水质就能变好。
常见的湿地植物芦苇具有庞大的根系,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过剩养分和有毒物质。
防灾减灾。湿地具有强大的蓄水和调水功能,洪峰来时能吸纳大量的水,枯水期又能将水再释放出来,从而减少水旱灾害的发生。生长于热带海滨湿地的红树林,还能抵挡台风的侵袭呢。
调节气候。湿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储存库,全球湿地储存的碳总量约为7700亿吨,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在缓解全球变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位于我国东北,蓄水量高达38.4亿立方米呢。
红树林植物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就像一道坚固的堤坝,能阻挡从陆地冲来的沙土,减少近海的含沙量;而它们茂密高大的枝干则宛如绿色长城,能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湿地为人类作出了这么多的贡献,可近几百年来,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人类却给湿地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围湖、围海造田等活动,直接减少了大量湿地面积;不合理地使用土地,导致土壤酸化和其他形式的污染,严重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
洞庭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但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使洞庭湖的水面面积明显减少。
水体营养化、石油泄漏等水污染,导致成千上万的水生动物和鸟类死亡,重创湿地生态系统。
河流改道工程虽然在农业生产、防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影响了河流对湿地的水量补给,造成湿地萎缩。
听到了吗?湿地在哭泣,在向人类发出悲伤的呐喊!人类该如何作出回应?今年的“世界湿地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寒假里,我们可以这样做:
生活垃圾对湿地的污染触目惊心。然而肉眼看不见的污染也许更严重。
一、通过书籍、网络、展览等,了解更多湿地知识;制作一份手抄报或做一天志愿者,宣传湿地知识。
【相关链接】湿地中国网站:http://www.shidi.org/ 中国湿地博物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
二、制做生态瓶,体验湿地的作用。
材料:4000ml、500ml的矿泉水瓶各3个,粗砂,细砂,泥土,草屑,草籽,锥子。
制作步骤:
1.将4000ml的矿泉水瓶如右图方式切开(注意不要损坏瓶口和瓶盖),每个瓶盖上用锥子钻几个小孔。
2.瓶A中用粗砂填满底部,粗砂上放细砂,细砂上放少许泥土,再用草籽种出小草。瓶B中逐层放上粗砂、细砂、草屑。瓶C中逐层放上粗砂、细砂、泥土。
3.在3个瓶口处分别挂上半个切开的500ml矿泉水瓶。往3个大瓶中加入等量的水,等瓶中的砂土含饱水后,水会从瓶盖上的小孔中流到小矿泉水瓶里。
三、亲近湿地,亲身体验湿地的美妙。
【相关链接】央视评出的“中国十大魅力湿地”:1.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齐齐哈尔);2.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北海);3.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盘锦);4.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巴音郭楞);5.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浙江杭州);6.沙湖自然保护区(宁夏石嘴山);7.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云南红河);8.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福州);9.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山东济宁);10.澳门湿地。
茫茫绿树,悠悠碧海,一直延伸到天边。沿海的滩涂上,白琵鹭、黑脸琵鹭正在寻找美食;盘根错节的红树林中,凤头鹰、红脚隼不时出没;清澈的海水里,鱼虾蟹蚌其乐融融;偶尔,传说中的“美人鱼”——儒艮也会露出它神秘的面容……这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呀?它就是位于咱们广西北海市的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全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呢。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此获得了“地球之肾”的美名。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湿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6%,却有20%的生物物种在其中孕育生存。这是因为水陆交界的特殊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茂密的植被又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水生动物,吸引了包括很多珍稀水禽在内的鸟儿前来繁衍生息,在南来北往的迁徙途中中转歇脚。
生长在湿地的高等植物中,濒危种有100多种。图中的木榄就是一种珍贵的濒危红树林湿地植物。
一只白鹭宛如身披白纱的仙子,在浅水中优雅地漫步。常年在湿地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白鹭、天鹅、白鹳、鹈鹕、大雁、苍鹰、浮鸥、银鸥、燕鸥、苇莺、椋鸟等。
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绶草分布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它可不是草,而是世界上最小的兰花。
大苇莺主要以昆虫为食,是农民的好帮手。夏季,在我国各地水域附近的苇草丛中几乎都能看到苇莺的身影,秋季它们则飞至南方越冬。
湿地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它除了能为动植物提供栖息的家园,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还能:
清洁水质。当污水流经湿地时,流速会减缓,这一来水中的有机质、氮、磷、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就会通过重力沉降、植物和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等过程被清除,这样水就得到了净化,水质就能变好。
常见的湿地植物芦苇具有庞大的根系,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过剩养分和有毒物质。
防灾减灾。湿地具有强大的蓄水和调水功能,洪峰来时能吸纳大量的水,枯水期又能将水再释放出来,从而减少水旱灾害的发生。生长于热带海滨湿地的红树林,还能抵挡台风的侵袭呢。
调节气候。湿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储存库,全球湿地储存的碳总量约为7700亿吨,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在缓解全球变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位于我国东北,蓄水量高达38.4亿立方米呢。
红树林植物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就像一道坚固的堤坝,能阻挡从陆地冲来的沙土,减少近海的含沙量;而它们茂密高大的枝干则宛如绿色长城,能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湿地为人类作出了这么多的贡献,可近几百年来,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人类却给湿地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围湖、围海造田等活动,直接减少了大量湿地面积;不合理地使用土地,导致土壤酸化和其他形式的污染,严重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
洞庭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但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使洞庭湖的水面面积明显减少。
水体营养化、石油泄漏等水污染,导致成千上万的水生动物和鸟类死亡,重创湿地生态系统。
河流改道工程虽然在农业生产、防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影响了河流对湿地的水量补给,造成湿地萎缩。
听到了吗?湿地在哭泣,在向人类发出悲伤的呐喊!人类该如何作出回应?今年的“世界湿地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寒假里,我们可以这样做:
生活垃圾对湿地的污染触目惊心。然而肉眼看不见的污染也许更严重。
一、通过书籍、网络、展览等,了解更多湿地知识;制作一份手抄报或做一天志愿者,宣传湿地知识。
【相关链接】湿地中国网站:http://www.shidi.org/ 中国湿地博物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
二、制做生态瓶,体验湿地的作用。
材料:4000ml、500ml的矿泉水瓶各3个,粗砂,细砂,泥土,草屑,草籽,锥子。
制作步骤:
1.将4000ml的矿泉水瓶如右图方式切开(注意不要损坏瓶口和瓶盖),每个瓶盖上用锥子钻几个小孔。
2.瓶A中用粗砂填满底部,粗砂上放细砂,细砂上放少许泥土,再用草籽种出小草。瓶B中逐层放上粗砂、细砂、草屑。瓶C中逐层放上粗砂、细砂、泥土。
3.在3个瓶口处分别挂上半个切开的500ml矿泉水瓶。往3个大瓶中加入等量的水,等瓶中的砂土含饱水后,水会从瓶盖上的小孔中流到小矿泉水瓶里。
三、亲近湿地,亲身体验湿地的美妙。
【相关链接】央视评出的“中国十大魅力湿地”:1.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齐齐哈尔);2.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北海);3.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盘锦);4.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巴音郭楞);5.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浙江杭州);6.沙湖自然保护区(宁夏石嘴山);7.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云南红河);8.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福州);9.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山东济宁);10.澳门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