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律性,包括价值核心规律、价值认可规律、价值重组规律、价值自觉规律等,提出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强化教师的表率作用,基于大学生的成长发育规律传播核心价值观,占领互联网教育的制高点,并细化落实到制度上。
【关键词】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规律性 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2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的价值理念是当代大学生最根本的精神给养,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保障。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律性是高校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持久性的需要,积极有效的传播策略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律性与传播策略。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律性
新时代下,高校在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同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也是当下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课题。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自身的创新改革,从精神培育到行为引领,从树德明理到教书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高校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国家、全社会建立文明教化的培育之地,为公民树立高尚明德的清明之所。
探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律性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长效性的需要,是探寻大学生成长培育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核心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观指引,是引导其他价值观的核心,它所指引的方向、思想的内涵深度、内在的规律性无不是当今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基底和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个人行为观念的价值规范,都彰显着他的引领和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铸造了价值信仰的核心,为迷茫前行路点上了一盏明灯,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引领都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和核心,它代表高校群体所有价值观系统的本质取向,是高校多元价值观系统的驱动力量,是高校价值观的基础性准则。如果没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那么高校的价值观系统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波,我们所有的思想教育方向将是模糊的,内容将是空泛的,传播也将是乏力的。因此,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一定是所有价值观教育的核心阵地,并对其他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认可规律。在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在迫切需要文化和思想指引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如甘泉汇入时代的大潮中,迅速被接纳和认可,也重新建构了高校的价值观框架。高校的师生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接受度,但是對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不变的,对于真理的追求也是执着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契合了大家的追求,在认识上达成了共识。对于主体内容的概况和解读符合了当下我们的时代发展和创新性的要求,并有着其他价值观所无可替代的高度,契合了真实性和有效性,符合大家的心理接受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优秀文化精华,是弘扬我国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高校群体是接受文化知识最敏感的群体,在纷繁复杂的价值标准充斥的今天,首先要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接纳它,并反思、消化和重构,这样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认可规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重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价值内涵应该是高屋建瓴,居于所有价值观的中心地位,凝聚了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化和价值观的精华,因此它所拥有的价值观思想应该是最先进的,那么对于其他多元的、不同样态的价值观思想,它应该具有重组的功能。重组规律就是辩证地吸纳其他价值观精华而剔除糟粕,使所有优质元素都被囊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内。这样的重组规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所代表的价值观核心思想要最优秀、最先进、最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能够为人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向,它使所有其他的价值观都自觉地归入其强大的体系内,它是价值观体系最优秀的代表。高校的价值观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内在的价值培育,精神风貌,思想基础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因为它能够为国家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持,能够为社会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后备保证,具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强大张力,它的不断反省和自我超越,都保证了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具有强大的重组性规律。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自觉规律。高校的价值取向总是涌动着最新鲜的血液和时代节奏,校园内外的价值观、师生之间的价值观、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古往今来的价值观以及国内外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取向给师生们带来了多元的价值选择。所谓价值自觉是指对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步凝练的文化精髓的理性把握与认识,是对能够反映特定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念等的自我提炼与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价值诉求,是最先进价值观的凝练,高校群体具有价值观的判断力和鉴别力,通过深入思考,纯净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努力把握最核心的价格观取向,不断地解读和选择,坚持价值观选择目的性和规律性,使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一致,择优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社会的主导和共识,代表着时代最先进的价值观取向。同时要警惕各种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流行风潮,时刻保持自己的价值自觉,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一阵风,走过场,而是要持之以恒。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价值观建设,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文化养成、实践有效等方方面面入手,共同发力,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高校落地生根发芽。必须以领导带教师,以名师带青年教师,以教师带学生,以老生带新生,生生不息,持久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园文化。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践行传播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于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有开明、崇高、深刻的校训,作为学校的精神基石,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和鼓舞高校师生的价值观方向,创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表现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念。其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力引导,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观导向的文化社团和文化活动,运用校刊、校内广播和各种专题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培育和浸润,用其特有的校园“价值象征”向学生传递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优秀的校园文化如春风拂面,可以净化同学们的心灵,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使得他们的身心得到洗礼,提升他们人格和品格。
(二)强化教师的表率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的影响人群预设中,教师的言行和示范性作用对于高校学生的影响最大。因此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首先让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传播的表率,让教师处处身先示范,展现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化和教育学生,让师生双方彼此欣赏,这样的效果比起用上课硬性灌输的模式更易于学生接受。教师也应与学生用平等的、朋友般的交流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来表达和展示自己。在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探索教育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师生之间更多的共鸣,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并创造更多的机会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基于大学生的成长发育规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属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层次的、稳定的价值观点,大学生正处于建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点,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心理、认知和接受的实际情况。在信息高速传播和运转的时代,大学生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如何让他们有意识地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传播中认识和实现价值选择,允许他们有质疑,有思想上的斗争,不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去服从,硬性地要求他们去接受。要有意识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学风、思潮和培优中去,以此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并使之内化到日常的观念、学習和实际生活中。
(四)占领互联网教育的制高点。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亿多,其中网民中最主要的群体是大学生。身处高校内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各种资讯,无论是用于学习的资料查询,还是通信沟通、娱乐购物、交友活动等,他们的生活无处不在地充斥着互联网。互联网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同时庞大的信息也是泥沙俱下的,大量的网游和其他不健康的信息也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一定要进网络,充分应用这一覆盖面最广的新渠道,加强管理,切实有效地通过互联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意识地树立正面的教育典型,有效地搭建思想沟通的平台,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教育的制高点。
(五)细化落实到制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不能一阵风,要想持之以恒地传播就必须落实到高校的制度建设工作中。要建立传播教育制度,有目标、有组织、有活动、有阵地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实效,到实践活动中求得真善美。要建立全员育人的制度,不能人为地把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只分配给辅导员、团支部、党支部来承担,所有的专业教师和其他教辅人员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避免传播无法在统一的思路和框架下进行的弊端。要建立校园网络防控制度,净化校园网络信息,引导舆论方向,并做到网络规范化管理。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指标体系,全员落实和及时反馈学习和开展情况,从不同层面和部门以及具体细节入手,全面评估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推进工作。
【参考文献】
[1]瞿振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EB/OL].(2014-09-10)[2018-04-01].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910/c40531-25631150.html
[2]朱哲,薛焱.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与价值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4(5)
[3]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课题(YB20144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富 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治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规律性 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2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的价值理念是当代大学生最根本的精神给养,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保障。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律性是高校切实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持久性的需要,积极有效的传播策略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律性与传播策略。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律性
新时代下,高校在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同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也是当下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课题。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自身的创新改革,从精神培育到行为引领,从树德明理到教书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高校建设的方方面面,为国家、全社会建立文明教化的培育之地,为公民树立高尚明德的清明之所。
探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规律性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长效性的需要,是探寻大学生成长培育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核心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观指引,是引导其他价值观的核心,它所指引的方向、思想的内涵深度、内在的规律性无不是当今时代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基底和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个人行为观念的价值规范,都彰显着他的引领和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铸造了价值信仰的核心,为迷茫前行路点上了一盏明灯,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引领都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和核心,它代表高校群体所有价值观系统的本质取向,是高校多元价值观系统的驱动力量,是高校价值观的基础性准则。如果没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那么高校的价值观系统将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波,我们所有的思想教育方向将是模糊的,内容将是空泛的,传播也将是乏力的。因此,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一定是所有价值观教育的核心阵地,并对其他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认可规律。在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在迫切需要文化和思想指引的前提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如甘泉汇入时代的大潮中,迅速被接纳和认可,也重新建构了高校的价值观框架。高校的师生群体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接受度,但是對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不变的,对于真理的追求也是执着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契合了大家的追求,在认识上达成了共识。对于主体内容的概况和解读符合了当下我们的时代发展和创新性的要求,并有着其他价值观所无可替代的高度,契合了真实性和有效性,符合大家的心理接受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优秀文化精华,是弘扬我国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高校群体是接受文化知识最敏感的群体,在纷繁复杂的价值标准充斥的今天,首先要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接纳它,并反思、消化和重构,这样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认可规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重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价值内涵应该是高屋建瓴,居于所有价值观的中心地位,凝聚了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化和价值观的精华,因此它所拥有的价值观思想应该是最先进的,那么对于其他多元的、不同样态的价值观思想,它应该具有重组的功能。重组规律就是辩证地吸纳其他价值观精华而剔除糟粕,使所有优质元素都被囊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内。这样的重组规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所代表的价值观核心思想要最优秀、最先进、最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能够为人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向,它使所有其他的价值观都自觉地归入其强大的体系内,它是价值观体系最优秀的代表。高校的价值观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内在的价值培育,精神风貌,思想基础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因为它能够为国家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持,能够为社会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后备保证,具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强大张力,它的不断反省和自我超越,都保证了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具有强大的重组性规律。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自觉规律。高校的价值取向总是涌动着最新鲜的血液和时代节奏,校园内外的价值观、师生之间的价值观、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价值观、古往今来的价值观以及国内外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取向给师生们带来了多元的价值选择。所谓价值自觉是指对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步凝练的文化精髓的理性把握与认识,是对能够反映特定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念等的自我提炼与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价值诉求,是最先进价值观的凝练,高校群体具有价值观的判断力和鉴别力,通过深入思考,纯净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努力把握最核心的价格观取向,不断地解读和选择,坚持价值观选择目的性和规律性,使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一致,择优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社会的主导和共识,代表着时代最先进的价值观取向。同时要警惕各种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流行风潮,时刻保持自己的价值自觉,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策略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一阵风,走过场,而是要持之以恒。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价值观建设,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文化养成、实践有效等方方面面入手,共同发力,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高校落地生根发芽。必须以领导带教师,以名师带青年教师,以教师带学生,以老生带新生,生生不息,持久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校园文化。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践行传播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于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有开明、崇高、深刻的校训,作为学校的精神基石,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和鼓舞高校师生的价值观方向,创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表现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念。其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力引导,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观导向的文化社团和文化活动,运用校刊、校内广播和各种专题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培育和浸润,用其特有的校园“价值象征”向学生传递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优秀的校园文化如春风拂面,可以净化同学们的心灵,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使得他们的身心得到洗礼,提升他们人格和品格。
(二)强化教师的表率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的影响人群预设中,教师的言行和示范性作用对于高校学生的影响最大。因此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首先让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传播的表率,让教师处处身先示范,展现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化和教育学生,让师生双方彼此欣赏,这样的效果比起用上课硬性灌输的模式更易于学生接受。教师也应与学生用平等的、朋友般的交流方式,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来表达和展示自己。在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探索教育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师生之间更多的共鸣,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并创造更多的机会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基于大学生的成长发育规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属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层次的、稳定的价值观点,大学生正处于建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点,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要符合他们的生理、心理、认知和接受的实际情况。在信息高速传播和运转的时代,大学生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如何让他们有意识地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传播中认识和实现价值选择,允许他们有质疑,有思想上的斗争,不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去服从,硬性地要求他们去接受。要有意识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学风、思潮和培优中去,以此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并使之内化到日常的观念、学習和实际生活中。
(四)占领互联网教育的制高点。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亿多,其中网民中最主要的群体是大学生。身处高校内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各种资讯,无论是用于学习的资料查询,还是通信沟通、娱乐购物、交友活动等,他们的生活无处不在地充斥着互联网。互联网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同时庞大的信息也是泥沙俱下的,大量的网游和其他不健康的信息也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一定要进网络,充分应用这一覆盖面最广的新渠道,加强管理,切实有效地通过互联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意识地树立正面的教育典型,有效地搭建思想沟通的平台,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教育的制高点。
(五)细化落实到制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不能一阵风,要想持之以恒地传播就必须落实到高校的制度建设工作中。要建立传播教育制度,有目标、有组织、有活动、有阵地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实效,到实践活动中求得真善美。要建立全员育人的制度,不能人为地把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只分配给辅导员、团支部、党支部来承担,所有的专业教师和其他教辅人员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避免传播无法在统一的思路和框架下进行的弊端。要建立校园网络防控制度,净化校园网络信息,引导舆论方向,并做到网络规范化管理。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指标体系,全员落实和及时反馈学习和开展情况,从不同层面和部门以及具体细节入手,全面评估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推进工作。
【参考文献】
[1]瞿振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EB/OL].(2014-09-10)[2018-04-01].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910/c40531-25631150.html
[2]朱哲,薛焱.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与价值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4(5)
[3]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课题(YB20144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富 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治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