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镇机插粳稻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安丰镇机插粳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适插壮秧,提高栽插质量,加强大田管理,防灾减灾等。
  关键词:机插粳稻;高产;栽培技术;安丰镇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50-02
  俗话说“秧好一半稻”。过去几年安丰镇采用泥土育秧,常出现取土难,用工多,秧苗素质不平衡的现象。现在基质育秧技术在我地已经成熟。基质育秧安全性好,提高了出苗率、成苗率、秧苗素质、分蘖率及成穗率,拓宽了秧龄弹性,提高了适栽性,经济实惠,重量轻,能耗低,操作简便。
  1 培育适插壮秧
  采用塑盘培育适插壮秧。根据移栽期及适宜秧龄计算适宜播种期,我地适宜的播种期5月20日至6月3日。根据基本苗、千粒重等精确计算播种量。一般大田用种量3~3.5kg/667m2。适宜机插的壮秧,一般叶龄3.5叶,株高12~17cm,苗基粗大于2.5mm,不定根数大于11条,叶长大于叶鞘长,叶色鲜绿、无黄叶,无病虫危害,秧龄18~20d,全基质育秧可以放宽到25d。
  1.1 苗床准备 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田块,按秧大田比例1∶(80~90)留足秧田。在播种前10~15d上水耖田耙地,开沟做板,苗床面宽1.4m,沟宽25cm,沟深15cm,田周围沟宽30cm,深25cm。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铺盘前2d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1.2 种子处理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分蘖性中等偏上、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穗型较大的优质品种,如迟熟中粳品种武运粳24、淮稻5号等。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d,每667m2应用“2mL氰烯菌酯”(恶苗病菌已对“18%盟歼—脒鲜胺和16%恶线灵清”产生了抗药性)药剂浸种48h,浸种后采取日浸夜露的方法,至种子自然破胸露白。
  1.3 铺盘和上基质 将秧盘沿秧板长度方向并排对放,盘间紧密铺放,将基质均匀平整地铺放在盘内,使用的育秧基质放盘时将基质抄拌使其蓬松,不可结块装盘(表面更不得出现较大的颗粒,以防播种后种子滑落,发生空塘现象),也不需向基质中添加任何肥料或杀菌剂等农药,基质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
  1.4 精量播种 芽谷播种应尽量(不提倡先窨水后播种,以防田间操作困难)提倡喷淋窨足底水,使底土水分饱和,以防止播种后未能及时窨水发生回芽现象。定量播种,粳稻每盘均匀播芽种160~180g,精播匀播,提倡机械播种。
  1.5 均匀盖籽 播种后,再轻撒基质盖好种子,盖籽厚度0.8~1㎝(略厚于盖土),刮平并去处多余基质。使用简易播种、覆土机播种、盖籽。
  1.6 盖无纺布 播种盖籽后,用幅宽1.6m的无纺布居中覆盖,用土将无纺布四周压实,以保温、保湿、防芽种灼伤。
  1.7 清理沟系 播种结束后,清理内沟和围沟,开好排水口。
  1.8 苗期管理 一是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维持基质表面温度在25~30℃,晚上不低于15℃。出苗后气温维持适温的低限,特别是夜温应取适温的低限管理,以控制幼苗徒长。如播种期早或播种后平均气温低于25℃,应在无纺布上加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全苗。二是水浆管理。掌握芽前足水,芽期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保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严禁水上板面,出苗前当基质表面干燥时,应即时补水。顶土出苗后,适当控制水分,整个苗期均应保持基质湿润,切不可过度控水导致根系受伤;也不宜水太多,否则,不利于秧苗盘根。
  2 提高栽插质量
  2.1 耕作准备 在小麦收获后水稻栽插前7d开始整地。先选用大中型秸秆还田机,对小麦秸秆进行还田作业,再选用大中型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旋耕深度15cm左右,然后上水泡田、漫田。整地要做到田平,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cm,表土上烂下实。为防止壅泥,水田整平后需沉实,沙质土沉实1d左右,壤土沉实1~2d,粘土沉实2~3d,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时不陷机,保持薄水机插。
  2.2 精确栽插 (1)根据秧苗素质确定合理的栽插期,我的适宜的栽插期6月的上中旬,最迟6月25日栽插结束。(2)调整株行距,本地选用的高速插秧机,行距是固定的30cm,只有调整株距。根据我地合理基本苗要求,适宜株距为12cm,栽1.85万穴/667m2。(3)调节秧爪取秧面积,使栽插穴苗数符合计划栽插苗数,按照6万~7万/667m2基本苗要求,取苗数应掌握在3~5苗,平均4苗。(4)提高安装链箱质量,放松挂链,船头贴地,插深合理均一,控制栽插深度为2.0cm左右有利于高产,栽插过深,活棵慢,分蘖推迟,分蘖节位升高,地下节间伸长,群体穗数严重不足;栽插过浅,容易造成漂秧。(5)田间水深要适宜。水层太深,易漂秧、倒秧;水层太浅易导致伤秧、空插。一般水层深度保持1~3cm,利于清洗秧爪,又不漂不倒不空插,可降低漏穴率,保证足够苗数。(6)培训机手,熟练操作。行走规范,接行准确,减少漏插,提高均匀度,做到不漂秧、不淤秧、不勾秧、不伤秧。
  3 加强大田管理
  3.1 合理施肥 (1)施足基肥。应结合整地时使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选用40%水稻配方肥667m2施30~35kg。没有配方肥可选用45%复合肥,667m2用25~30kg,加施有机肥,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2)早施分蘖肥。栽后7d左右施第一次分蘖肥,用量占分蘖肥总量的70%左右,一般667m2施尿素7.5~10kg。第一次施肥后的7~10d,再施第二次分蘖肥,施尿素10~15kg。用于看苗补施,捉“黄塘”促平衡。
  (3)施好穗肥。促花肥通常在叶龄余数3.5~3.1时施用,保花肥通常在叶龄余数1.5~1时施用为宜。我地促花肥施用时间在7月底8月初,保花肥施用时间在8月中旬。一般促花肥可667m2用尿素15kg加氯化钾10kg,保花肥可667m2用尿素7.5kg。   (4)补施粒肥。在水稻抽穗前后追施,一般每667m2施尿素3~4kg。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对有早衰趋势的田块,结合防病治虫,用1%~2%的尿素溶液或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
  3.2 化学除草 栽秧后5~6d,当秧苗全部扎根竖直后,保持田间2~4cm水层,用37.5%银抛手100g(2包)拌土撒施,施药后4~5d不排水。
  3.3 科学管水 (1)栽后至分蘖阶段。栽后上浅水护苗,移栽后4~5d,应保持浅水层,切忌淹深水。整个有效分蘖期间宜保持1~2cm的薄水层或采取湿润灌溉方法,其他时间则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法。
  (2)适时搁田。机插水稻分蘖发生快,群体茎蘖增加迅速,应适时搁田,及早控制无效分蘖,提高群体质量。当群体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的60%时,也就是单穴平均茎蘖数10个时,开始自然断水搁田,机插水稻根系比较浅应采取分次轻搁的方法,逐步搁实,搁到土壤沉实不陷脚,叶片褪淡落黄即可。
  (3)拔节长穗阶段。这个阶段是幼穗分化时期,对水分比较敏感,应配合浅湿交替的灌溉方法,即灌1次浅水,自然落干后,露田1~2d再上浅水,保证田土沉实不回软,以利于壮秆大穗的形成。
  (4)抽穗结实阶段。抽穗开花阶段应以水层灌溉为宜,抽穗后应采取浅水间歇灌溉,以达到田间水气协调,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粒重的目的。蜡熟期,可采取灌“跑马水”的方式进行灌溉。一般在收获前5~7d停止灌溉。
  (5)预防早衰。科学管水,以提高水温为主,齐穗后到灌浆期,要浅水勤灌,增温促熟。乳熟到黄熟要间歇灌水,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增强根系的活力,养根保叶。合理施肥,要巧施穗粒肥,可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
  3.4 病虫防治 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大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具体按照植保信息进行。
  4 防灾减灾
  4.1 水灾补救 一是尽早排水。对受淹田块,要及时清理沟渠,及早排水。二是清水洗泥。对稻叶粘有泥浆的水稻田,边放水边洗苗,并用清水喷淋清洗叶片上的泥浆,以恢复叶片正常的光合机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三是及时施肥。一般在退水后3~5d左右适量施肥。主要采用根外追肥,可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液等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水稻恢复生长。四是及时改种。对受灾特别严重的水稻田,要及时改种其他作物,尽量减少损失。
  4.2 台风补救 台风过后,水稻叶片损伤严重,特别容易暴发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要注意进行防治。
  4.3 旱灾补救 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及时灌溉追肥,促进恢复生长。二是及时补播或改种其他作物。
  4.4 倒伏后补救 一是及时开沟排水轻搁田。对减缓纹枯病蔓延,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继续灌浆,防止穗发芽和茎秆腐烂都有积极作用。二是根外追肥。用1%~2%的尿素溶液或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三是喷药。每667m2用10%洋生或翠禾(已唑醇)40mL;或12%纹曲奇(井·烯)60~80g;或佳穗(咪·已)40g加水150kg喷雾防治纹枯病,也可和磷酸二氢钾混施。
  4.5 预防热害和青枯 水稻后期常遇到极端高温、异常低温、台风和暴雨等极端天气。如连续3d以上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就会形成高温热害,造成授粉不良,空瘪粒增加,应及时采取日灌夜排的灌水方式,或通过根外追肥的方法,调节田间小气候,改善植株生理功能,减轻高温热害影响。抽穗扬花或灌浆期如遇20℃以下低温,会使抽穗速度减慢,严重的将产生包颈难抽现象,开花期延迟,甚至不能开花或闭花授粉,结实率大幅下降,低温后突遇高温还会导致青枯死苗发生。因此,低温来临时应及时采取灌深水、喷施叶面肥、保温剂等措施,减轻低温危害,防止青枯死苗。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中空纤维膜过滤食醋,其膜通量随着过滤料液流量或过滤操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运行一段时间后,膜通量呈下降的趋势,且逐渐趋于一稳定值。  关键词:中空纤维膜;超滤;食醋;膜通量  中图分类号 TS2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39-02  食醋发酵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2种,固态发酵主要以大米、小麦、高粱、小米、麸皮等为原材
期刊
摘 要:为了筛选适合草坪式屋顶绿化的栽培基质,以6种不同配比的基质作为栽培基质分别测定高羊茅在该基质的生长高度和干旱条件下的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栽培的幼苗高度最后一次测量较对照田园土高出5cm以上,组三(泥炭∶蚯蚓粪∶珍珠岩为3∶1∶1)生长最优,比对照高出9cm左右;干旱条件下,组四(泥炭∶蚯蚓粪∶珍珠岩为2∶1∶1)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少,仅为0.1mg/L,组六(泥炭∶蚯蚓粪∶珍珠
期刊
摘 要:由江西田友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6%低聚糖素AS,是一种新型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据试验,在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高峰期各用药1次,6%低聚糖素AS 20g /667m2,药后7d、14d的病指防效都达80%以上,均显著好于4%井冈霉素AAS 500mL/667m2药后7d、14d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6%低聚糖素AS;纹枯病;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该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泥鳅循环水集约化养殖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循环水的设施配置、水源的前置处理、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规格、加强循环水的日常管理等。  关键词:泥鳅养殖;集约化;循环水;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28-02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
期刊
摘 要:为明确适宜皖南地区烟稻轮作的粳稻品种,探讨不同施氮量下2个品种光合作用的差异机理。在大田的条件下,围绕1个超级稻品种南粳44,结合当地一个品种皖稻94,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150.0kg/hm2、250.0kg/hm2、350.0kg/hm2),不同品种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二氧化碳—光合曲线、抗氧化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表现等,分析不同氮素施用下其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从光合
期刊
摘 要:采用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铅。测定波长为217.0,通带宽度0.5nm,灯电流为75%,检出限为0.5 mg/kg,说明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含铅量较低的土壤。  关键词: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土壤;铅  中图分类号 X1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2-02  铅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是一种具
期刊
摘 要:两优628是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连续多年在安徽霍邱县连片示范种植,均表现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成穗率高、高温结实性好、丰产性好、米质好等特点。为充分发挥组合的品质和产量优势,该文介绍了两优628在霍邱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精选秧田,适时播种;精细管理,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等。  关键词:优质杂交稻;两优628;高产栽培技术;霍邱县  中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已成为了云南省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以及发展概况的介绍与分析,从中找出生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产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对
期刊
摘 要:介绍了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齐优1068(齐丰A/R1068)的亲本特征特性,总结其在合肥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好基地、选择最佳的抽穗扬花期、确定父母本播差期,稀播匀播培育壮秧,加强田管等。  关键词:杂交水稻;齐优1068;高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47-02  齐优1068是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
期刊
摘 要:金边虎尾兰的金边属于嵌合体彩斑,叶插繁殖易使其金边消失。根据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介绍了保持金边虎尾兰金边不消失的4种繁殖方法,其中根状茎扦插是一种新的繁殖方法。  关健词:金边虎尾兰;叶片金边;繁殖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27-02  金边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var.L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