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答题是高考历史主观题的主要题型。90年以来,其考查效能不断得到开发,能力要求实现了飞跃性转变 ,从侧重考查单纯史实叙述能力,转变为全面考查再现、分析、归纳、比较、概括、评价、论证、表达等方面 的综合运用能力;突出了历史学科功能,进而要求历史与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能力迁移、融文史哲于一炉。
关键词:高中历史; 阅读能力
一、导读的重要性
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培养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导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此外,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比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一般了解,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因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意义状态,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二、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
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2、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讲授新课内容时,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同时,开拓思路,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由于教师的反复示范,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阅读能力也就逐渐随之提高。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具体做法有: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学生依照教师的预习思考题预习课文,通过预习,认识课文的内容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②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对他们设计的小标题进行评论、评比。培养阅读概括和提炼观点的能力。③讲授完某个历史事件后,要求学生用简炼的语言概述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④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局限于课文结论,不简单灌输观点。而是开展课堂讨论,发动学生广开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作合情合理的分析。这样,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
阅读能力训练的另一个渠道是课外的习题训练。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能够起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习题,通过练习、考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4、利用复习课培养阅读能力
复习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深化认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复习课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运用结构阅读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的能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理顺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通过动手找出知识联系,有助于深化理解课文,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三、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历史学科具有这方面的得天独厚条件,关键在于要有自觉的教学意识,要善 于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努力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或观点。如原因和结果(包括 互为因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运用唯物史观 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训练,学会找准史论的结合点。
总之,导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基础,带动各方面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是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巩固过程,是学好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 阅读能力
一、导读的重要性
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培养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导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此外,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比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一般了解,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因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意义状态,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
二、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
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2、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讲授新课内容时,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同时,开拓思路,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由于教师的反复示范,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阅读能力也就逐渐随之提高。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具体做法有: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学生依照教师的预习思考题预习课文,通过预习,认识课文的内容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②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对他们设计的小标题进行评论、评比。培养阅读概括和提炼观点的能力。③讲授完某个历史事件后,要求学生用简炼的语言概述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④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局限于课文结论,不简单灌输观点。而是开展课堂讨论,发动学生广开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作合情合理的分析。这样,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
阅读能力训练的另一个渠道是课外的习题训练。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能够起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习题,通过练习、考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4、利用复习课培养阅读能力
复习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深化认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复习课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运用结构阅读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的能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理顺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通过动手找出知识联系,有助于深化理解课文,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三、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历史学科具有这方面的得天独厚条件,关键在于要有自觉的教学意识,要善 于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努力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或观点。如原因和结果(包括 互为因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运用唯物史观 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训练,学会找准史论的结合点。
总之,导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基础,带动各方面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是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巩固过程,是学好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