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宝钢的五大启示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生活在中国的国情里面,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探索,才可以走得更好。
  
  宝钢是1978年P2月23日诞生的,到2008年底正好30年。一个企业从无到有,到目前的世界500强,宝钢的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工业和钢铁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宝钢的三个管理阶段
  
  30年来,宝钢在管理上走过了三个阶段。从1978年开始建设到1992年,我国经济领域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下的短缺经济,不短缺也不会有宝钢,当时宝钢在管理上做了什么呢?花了将近1亿美元购买当时现代化的钢铁生产设备、工艺技术,还有基础管理技术,70年代的武钢买了设备出不了产品,所以最初人们担心的是宝钢能不能掌握好生产技术,生产出产品,会不会走武钢的老路。我们也的确把计划经济下那些最硬的东西学好了,掌握了技术、工艺装备,把产品拿了出来。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1982年进宝钢,1984年就出去学习。
  1992年开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接轨,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最初钢铁都是国家调拨,然后逐步给我们一点权力,工厂可以卖一点,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这个体系开始转变,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1993年到2002年,是宝钢的管理变化最大的一段时间。对宝钢来说,以前可以不计成本,不管有没有问题先干出来。但现在企业要考虑赚钱,否则企业的宗旨就没有了。
  这一段时间,宝钢是以财务和成本为中心的管理,预算管理以财务为中心、财务以资金为中心等制度,都是在这段时间建立的。这对宝钢的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此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2000年宝钢股份上市,此时和国际接轨的很多有关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逐渐进入中国,也进入了宝钢。
  2002年起,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我国的钢铁业也成为一个充分竟争的行业。对宝钢来说,国家没有任何在原料、价格方面的限制,包括电费,不过作为国企,宝钢还是承担了民企不一定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民企可以裁员,但我们就不一样。如果说中石油或中石化还有政策垄断,但钢铁行业的宝钢、鞍钢、武钢并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优惠政策。
  
  30年宝钢的五大启示
  
  改革开放30年宝钢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宝钢30年的风雨,是宝钢在管理上不断探索、实践、完善和深化的过程。最主要的感受首先是,我们是随着国家一起变化。如果大环境不变,我相信民营企业也不会像今天这么蓬勃发展,国有企业也不会像今天面对这么多挑战和竞争,我们走向世界也不会这么快,中国改革开放是倒不回去的,只能往前走,而且融入世界经济是大势所趋。
  第二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的快速发展,我觉得有很多东西要深刻总结,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上。这方面我们也走过了一个很长的过程,有很多是各种企业相同的,像“六西格玛”的实施;也有很多是国企和民企不一样的,比如国企效率,大家一谈到国企,就把它等同于低效率,此外,国企面临的行政干预很大,以前有冶金部,朱镕基总理的时候把"个部委撤了,谁是宝钢的出资者不知道,是多个部委管这个企业,财政预算要财政部管。经贸委管运行,发改委管项目,商贸部管进出口,慢慢地,冶金部没了,改成冶金局,再逐步到国资委,这是一个进步,最起码是逐步在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非常赞同李荣融主任说的,不管使用什么所有制,在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当中,只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照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什么所有制的企业都有发展的前景。这是我的第二个体会。
  第三,宝钢发展到今天,技术创新这条体会最深。30年前,技术几乎全是买来的,但是今天宝钢已经买不到技术。我们发展这么快,离老师只有几步之遥了,人家不教你了,所以我们必须自主创新。
  第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的企业要有国际眼光和视野,另外要有非常强的风险意识。以前国门没有开这么多,很多风险也没有经历过,倒推十年二十年,宝钢的管理者能像今天这样,对汇率、对利息升降这么敏感吗?现在如果对这些不敏感的话,我们就不知道怎么谈明年铁矿石进口的事。
  最后一点就是国企改革任重道远,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怎么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能够发展,尽管宝钢现在也是500强了,伹是还有很多的问题,当然这里面有出资者的问题,也有企业本身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下滑,对民企和国企都是一样的挑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用户需求严重萎缩,汽车、家电、造船,还有房地产,用钢都在减量,现在整个钢铁行业产能大于需求,2008年前10个月消耗的钢只有4.2亿吨,但是中国有6亿吨的产能。1929年的大萧条我们没有经历过,日本15年来的大衰退我们也没有经历过,但今天我们都要经历快速发展带来的后果,钢铁业也是这样,6亿吨的产能后面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清楚,但是无论如何,需要企业一起来坚守。
  同样,改革开放30年,国企改革也才刚刚上路。宝钢集团董事会2005年才开始建立,董事会外部董事比内部的多,外部董事5名,内部4名,很多决策不再是内部人决策,决策者和经理层严格分开。而现在又迈出一步,把企业用人权交给了董事会,所以说,国企在变,也在改,而且借鉴了很多全人类共同的管理上的文明,我们都生活在中国的国情里面,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探索,才可以走得更好。
其他文献
有人说区块链会成为像“互联网”一样颠覆商业世界的新物种,也有人认为是个伪风口。不管怎样,资金和人才已经动了起来。  近三年全球区块链人才增长19倍,但人才总量较少  全球对于区块链人才的需求量从2015年开始出现增长,在2016~2017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增长最快的行业是计算机软件行业。从2015年到2017年,在领英档案上标注有区块链相关技能的人才数量增长了近19倍。但人才总量仍然较少,仅相当
期刊
与朋友聊天,他开玩笑说,今后商学院应该开一门课叫“韭菜种植及收割技术”。别以为这是“山东蓝翔农校”的专属课程,如今商界,无处不是这门课的“精彩运用”。  最近刷屏的新世相营销就是一例。这个公众号向来是撩动社会情绪的营销好手,策划过“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凌晨四点的北京”,均是爆款。最近的一场策划是知识付费,推出一门营销课程,每万人购买就涨5元,发展“下线”还可以赚钱。简简单单的规则,刺激了无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护理联合含两性霉素B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口腔真菌感染患儿(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及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腔护理联合两性霉素B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患儿治疗依从性,两组患儿治疗后不同部位粘膜溃
期刊
武士能在角斗场屹立不倒,要诀不是有锐利的矛,而是有坚固的盾。复星集团在过去18年逐步成长为中国具知名度的民营企业之一,其核心要诀是对“投资纪律”的坚守,对各种风险有效的管控。正是在这样坚固的盾之上,复星的投资之矛更显锐利。    编者按:本文是《组织能力标杆实践》系列调研的第七篇,该系列是本刊联合中欧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研究中心、腾讯网联合推出的企业系列调研项目。  本次调研的案例成果将以商学院案例
期刊
主题:EMBA公开课:颠覆商业模式的公司做对了什么  时间:2018年3月3日  地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  演讲人:王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首席营销官(CMO)项目学术主任  成熟行业的游戏规则都是相对清晰的,该怎么玩受主导者的影响,甚至由它制定。颠覆发生在行业成熟期,可以是业内的,也可以跨界而来。但颠覆者一定不会再用既定的游戏规则了。  Airbnb对酒店行业而言是颠覆,小
期刊
2013年互联网思维横空出世,彼时正是我国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时期,互联网带来了庞大的流量红利。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分别挟搜索、购物和社交三大超级入口带来的巨大流量优势,建立起庞大的网络版图,BAT三巨头正式形成。  同时,一批新创企业利用互联网带来信息成本极低的优势,试图用互联网代替传统商业的部分管理和交易环节,以实现降维打击。它们以颠覆者的姿态出现,不乏成功者,如优步
期刊
“成者王侯败者寇”,我仍算是“寇”,而且是“流寇”。一路走来,我周遭许多人,但创业仍是孤独感很强的事,我却很享受。    对我来说,最完美的快乐是一种征服感,经过努力把一件事做成,让各利益方都非常满意。我觉得最痛快的事是当企业遇到特别大的危机时,我能够领导它跨过去,并把危机变为机遇。我好像天生就有这种个性和冲动,因此,如此躁动的创业经历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句实在话,不是不愿意守业,公司卖掉,原因
期刊
无论是宝洁、康师傅这样在华年销售额达到人民币300亿元以上的巨无霸,还是喜之郎、香飘飘这样规模较小、年营业额在人民币20亿~30亿元的厂商,实施高效的分销渠道解决方案,都是把产品销售给中国广大消费者群体的关键,实施这种方案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无论对于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还是灵活务实的本土企业,试图通过中国散乱无序、层次繁多的零售分销网络提升销售额,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于习惯了采用即时(
期刊
有研究发现,真正创新不是来自团队讨论的头脑风暴,而是来自传统模式。一个富有创新的想法并不是产生于一堆好的想法中,而是产生于突然的灵感进发。  研究者调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44位学生,将其每4人分成一个小组,然后要求他们提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广告理念,包括运动、健身等。不同的队伍均给予30分钟时间,不同的是,有的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有的小组则是混合模式,前10分钟进行独立思考,后20分钟进行团队
期刊
知道吗,我们都被那些“天才”的传奇故事误导了。在复杂的组织内外环境下,单个天才领导者并不具有充足的力量推动组织持续创新,他们“偷偷”构建了“领导力链”,将创新基因植入组织细胞,化有形的创新个体于无形的组织网络中,这才是它们持续创新的秘密。    在各类最具创新力公司的排名中,苹果、谷歌、微软和维珍航空等总是名列前茅,它们的标志性领导者斯蒂芬·乔布斯、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比尔·盖茨以及理查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