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违约成因及其风险化解方式研究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信贷市场的第二大企业融资市场,快速发展的债券市场构成信用体系重要环节。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债券违约频频发生,其发行主体风险化解受到了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本文选择债券主体及所在行业分析违约成因,通过梳理人民银行、法院、行业自律协会及平台相关政策,对其化解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信用债券 风险防控 化解风险
  一、违约债券属性及其违约成因分析
  债券融资作为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依据发行主体可以分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信用债等。违约债券大都是以公司信用作为偿还本息保证的债券,一般没有抵押品或财产留置权作担保,属于信用债的范畴,其发行主体既有民营企业,也包括国有企业。信用债流通的主要平台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在监管方面,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发改委并存的三个体系。
  债券市场不断扩容,很大程度带动了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应负债提高导致财务杠杆急剧攀升,叠加流动性风险及内外部因素,兑付违约逐步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常态化现象。截至2019年末,累计共有160余家企业480余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违约规模3000多亿元,债券类型涵盖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及定向融资工具。企业违约的主要原因包括:投资和经营策略较为激进导致盲目多元化扩张、股权过度集中或股东缺乏实际控制权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瑕疵等。
  债券违约主体往往经营情况出现异常,从外部因素看,包括行业周期性波动、主营业务不景气、产能过剩、对外投资失败;从内部因素看,包括公司治理失效、管理混乱、涉诉或受到重大行政处罚、资金链断裂等,企业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集聚,导致没有充足的资金兑付到期债券。
  二、违约风险防控及化解制度现状
  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表明,债务违约企业经营困难,通常有以下特征:破产、现金流不足、亏损、财务预警Z值连续为负。债券违约的根本原因归咎于经营不善,其具有普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普适性在于违约债券主体是各个行业中的企业,其项下的债券或其他债务交叉违约,往往不会独立发生;特殊性在于企业发行的债券是标准化债务工具,可以自由买卖,受到相关机构监管。
  进入破产程序的债券违约主体问题较为严峻,据研究统计2014年至2020年1月共有 39个,其中大部分都是法院已经裁定破产重整但尚未有重整计划,占41%,已重整完毕的主体有9家,占比23%,此外有广西有色、富贵鸟以及金立通信等3家主体进入了破产清算。部分破产重整主体对大额金融债权采取了以股抵债、留债展期等手段,理论上能够提高清偿率,但受发行人经营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违约债券风险防控制度的建立逐渐成为市场主体的普遍共识。
  面对债券违约风险的不断暴露,司法及监管层面就债券相关业务及纠纷处置密集发文,最高院、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2019年12月24日联合召开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会议纪要界定了债券受托管理人的诉讼主体资格,明确了发行方、承销机构、受托管理人、破产管理人等责任认定,保障了债券持有人的相关权益。
  2019年12月27日,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违约及风险处置指南》,指出发行人可与持有人协商通过增加增信措施、事先承诺条款、事先约束条款、控制权变更条款、偿債保障承诺,以及其他投资人保护措施等方式,保障持有人权益。
  2020年3月24日外汇交易中心发布《银行间市场到期违约债券转让规则》明确了相关申请权限和交易规则,搭建违约及高风险债券的流通交易平台,有助于改善相关债券的流动性,为违约债券在市场流转提供了支持。
  现行纪要及协会规章形成了以市场化处置方式为核心,企业重整、破产重整及清算为手段的违约债券处置机制。在此背景下,债券处置模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增信机构代偿、自主协商处置、违约求偿诉讼、破产处理、外部力量干预、多元化偿付。
  三、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化解债券违约风险
  违约债券的属性决定了风险化解方式的多样化,本文提出建议为甄别违约主体真实财务情况,为后续处置预留空间。根据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企业所做的财务安排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其没有改变企业的盈利能力,仅改变了盈利确认的时点以提高当期盈利水平。同时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预警机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单从财务报表和评级报告未必能一览企业财务全貌,建议关注债务主体的信息披露和经营状况,建立风险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杨国旗. 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
  [2] 李曙光.健全违约债券交易制度,促进违约风险处置[J].中国证券报,2018,1-3.
  作者简介:郭嘉,男,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供职于中国长城资产广西分公司。研究方向为债券估值。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采用比较方法,运用现实主义理论,对中美两国之间抗击疫情的四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比较,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得出中国之所以比美国在防控疫情方面做得好,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中国能够为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治理提供什么样中国方案与智慧。  【关键词】 比较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 经济全球化 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治理 中国方案  第一节 比较方法的定义  比较方法是比
期刊
【摘 要】 目前全球数据生产呈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技术能从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中采集、关联相关信息,并创造新的应用价值。基层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应用大数据技术,丰富采集来源、提升分析手段、拓展共享渠道,能更好地为金融决策分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分析基层人民银行运用大数据的资源优势,以及在数据资产管理应用、标准化建设、大数据安全规范等方面的挑
期刊
【摘 要】 起源于上世纪80 年代从公司治理角度探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研究,开启了从商业银行内外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角度去剖析银行风险行为的独特视角。近 30 年来,这一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目前分析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典型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很多现实问题也有很好的说服力。对于银行风险的最早研究主要提出了“道德风险论”和“公司控制论”两种不同假说,在此基础
期刊
【摘 要】 政府组织结构的改革优化在公共管理中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织结构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变迁。在新时代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组织结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探索未来政府组织结构发展的趋势。本文筛选了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意义的政府组织结构改革进行历史梳理,分析我国政府组织结构改革的原因,提出我国政府组织结构改革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政府 组织结构 机构改革  一、
期刊
【摘 要】 本文认为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就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从产业网络化的角度解析了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对产业网络化的测度,运用GIS软件对其进行了时空演变研究,提出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协调发展 产业网络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拉大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为缩小东西部
期刊
【摘 要】 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作为企业创新改革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进而更好的解决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本文以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为对象,分析供应链金融中的仓单造假、无法自证、信息孤岛等瓶颈难题,并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信用机制、多方合作等方面的创新作用途径,进而得出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云技术的应用,使得众筹融资模式等融资模式的发展,能有效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匮乏、贷款期限短等问题,推动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具体以A公司为例,深入分析该公司目前在互联网融资背景下的融资问题,分析出现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并结合A公司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融资实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中小企业能够实现融资渠道的
期刊
【摘 要】 我国自2005年开始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但其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定价问题一直困扰、制约着我国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资产证券支持产品的发展背景和国内发展现状,解释资产证券化核心概念,分析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机制现况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 定价机制  一、研究背景  我国自2005年开始了第一批信贷资产证券
期刊
【摘 要】 金融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剂,以世界历史与发展现状来看,金融创新强盛且金融风险防控较好的国家是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强国。因此,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金融创新与金融体制改革的作用日益突显,本文就金融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进行剖析,以期为进一步金融开放中稳金融提供开阔的思维角度。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开放 防范风险  一、金融创新时期是金融风险的高发期 
期刊
【摘 要】 实现高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反映了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果,同时也能有效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但建檔立卡毕业生就业仍存在一定困难,高校通过资金帮扶、就业技能帮扶、重点帮扶等方式加强了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笔者认为,高校还需要从加强心理建设并合理化求职预期、常态化就业帮扶措施、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三方面提供就业帮扶措施,保障教育精准扶贫效果、一个不落。  【关键词】 建档立卡 毕业生 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