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中,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首次报道,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Basu等^[1]报道,在出生4~7天出现黄疸的婴儿中,母乳性黄疸已占49.3%。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有学者认为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方面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