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建立和完善出口生产体系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来源 :国际贸易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ng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为了建立和逐步完善出口生产体系,我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一、国民经济生产体系和出口生产体系的关系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上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续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吸收更多的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关
其他文献
<正> 我们面临着在扩大出口的同时,改变出口商品结构的任务。本文着重讨论一下完成这个任务的条件、障碍,及对实现这种转变不同途径的选择。改变出口商品的结构,我们常用实现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化,初加工产品向深度加工产品转化来概括。这实际上是指扩大在出口产品中制成品及深度加工制成品的比重。实现这种转变有没有基础呢?从我们对上海地区104家出口生产企业的调查来看,是有基础的。在调
<正> 本文试从我国外债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分决策层次和执行层次两部分谈一下个人的设想。
<正> 外贸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利用货币、价值的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它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财务管理,对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盈利,减少亏损,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财务管理的内容和任务
<正> 吸收利用外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所走的共同道路。发展中国家所吸收的外资,来源不同,方式各异。既有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的援助与贷款,也有私人国际银行业所提供的资金。当然,更不乏外国独资或发展中国家与之合资经营的企业。若从资金形态上区分,则主要是两大类,其一是以借贷资本形态出现的外汇贷款;其二是以生产资本形态出现的外国直接投资。战后近四十年来,发展中国家所吸收的这两种外资交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它们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的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 国际立法(International Legistration)和国际商业惯例(Internationa1 Commercial Customs) 是国际贸易法律的两个渊源。国际立法是把国际间所拟定的规则,通过国家的立法而引进国内法之中。它的实施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把国际间签订的双边或多边公约通过各国政府批准而后施行,另一种是
<正> 二次战后,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学说有了很大的发展。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和俄林(Bertil Ohlin)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种国际贸易模式,被称之为“赫-俄模式”。其基本论点是:基于生产诸要素的稀少性和其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非均衡性,而且由于诸要素之间的非代替性,因而在国际贸易领域和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各国都应从事于生产和出口需要较多地耗用其供给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应进口在本国生产需要较多地耗用其供给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这一论点在五十年代初受
<正> 对美国的分批装运出口合同(注:本文以下所提到的分批装运出口合同均包括长期出口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美方在合同履行的开端或在任何时候违约,不仅使我们蒙受各种直接损失,而且还使我们今后依据合同进行安排的生产计划落空,从而丧失期待的利润。根据法律的原则,受害方可以向违约方索赔各种损失,包括利润损失。但是要得
<正> 我国机械工业有一定规模和基础,但出口额却不大,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很小,这与我国机械工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是不相称的。本文拟从市场营销出发,对扩大我机电产品出口进行初步探讨。一、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可行性分析
<正> 一去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在沿海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长洲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其它沿海地区逐步建立和形成“贸工农”型生产结构的新部署。所谓“贸工农”型生产结构,即按出口贸易的需要发展加工工业,按出口加工的需要发
<正>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83年修订本》(第400号出版物)是国际商会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实务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在原1974年修订本(第290号出版物)的基础上再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