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外语教学中主体的意识;要坚持不懈地做循循善诱的思想工作和具体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对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自觉地督促自己,管理自己,使学生树立起学习外语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试图从更新观念、循循善诱、开展课堂活动三方面来论述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乐学、善学,提到英语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外语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外语教学的成败。一般说来,学生的主体意识会随着学习的进步而得到不断的增强,但这并不是说,主体意识是可以自然增长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还必须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笔者就如何强化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的主体意识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更新观念,确立学生是教学中主体的意识
更新观念,确立学生是外语教学中主体的意识,是对教师而言的,是指要把学生当成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人,是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师道尊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遗产,是说明我国尊师重教的风尚,是对教师神圣职业的确认,是教师对自己工作“具有使命性意义”的认识的自律。师道之所以尊严,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是伟大的,是培育人类灵魂的,其工作对象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其职责是进一步增进、强化人的主体意识。
因此,广大外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确立学生是教学中主题的意识。现代科学已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人的主体意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科学地论证了人有学习语言的先天机制,对鼓励和推动外语教学起了巨大的作用。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五层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已为我国广大教师所重视,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总之,我们强调把外语教学看成是交际,就必须首先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这是我们搞好外语教学的第一步。
二、循循善诱,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1.端正学生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
在外语学习一开始,教师既要向学生讲明,人人都有学好外语的能力,又要说明外语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一开始,就要端正学生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开始教师就应该把外语教学的宏观要求和阶段性要求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共同努力,把外语学好。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外语的经验,指出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要求和疑难点与侧重点以及学生应采取的行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制定学习策略,让学生逐步做到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
2.培养学生“乐学”
外语学习中“双美”(寓教于美和寓美于学)的学习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美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不仅具有客观性,同时也具有普遍性。作为教师,我们为什么不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去挖掘学习中美的因素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惯以“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格言去说教学生,殊不知在学习上一味强调苦只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为什么不去说教另一主体学生把无涯学海中的“苦作舟”变为“美作舟”、“乐作舟”呢?在“美作舟”、“乐作舟”的学习活动中,就能使学生把枯燥的语言记忆变成有巨大的魅力和情感陶冶力的美的享受。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且对学生热爱学习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广泛持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兴趣,以致于使学生养成“乐学”的好习惯。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外语学习内容复杂多样,形式特殊多变,因此应有不同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都经历过学习阶段,应在总结自己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外语教学法的新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因人而异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加以总结交流,帮助他们尽快地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让他们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觉主动地学习,这也是强化主体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课堂活动不仅要求师生共同活动,而且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行动起来。学生要动眼、动耳、动口、动脚、动手和动脑,整个人体和思想都行动起来。一般说来,外语课堂教学应先进行充分的语言活动,然后再进行交际活动。在外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要特别重视语言活动,进行全面的听说读写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要遵循先模仿后复用、先单项后综合、先机械后灵活的原则,保证每一项新的语言项目在语言训练上都达到一定熟巧程度,以便为交际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基础阶段后期,课堂教学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及先交际活动后语言活动。例如学习课文时进行的阅读训练就是如此“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全篇思想内容和主要信息的交际能力的训练上,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新的语言项目的学习和训练。这时,培养交际能力是第一,学习新的语言知识是第二。如果新的语言现象过于集中,不排除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不妨进行语言性活动,扫除语言障碍,以保证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80,83,178
关键词:外语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外语教学的成败。一般说来,学生的主体意识会随着学习的进步而得到不断的增强,但这并不是说,主体意识是可以自然增长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还必须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笔者就如何强化学生在外语教学中的主体意识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更新观念,确立学生是教学中主体的意识
更新观念,确立学生是外语教学中主体的意识,是对教师而言的,是指要把学生当成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人,是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师道尊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遗产,是说明我国尊师重教的风尚,是对教师神圣职业的确认,是教师对自己工作“具有使命性意义”的认识的自律。师道之所以尊严,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是伟大的,是培育人类灵魂的,其工作对象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其职责是进一步增进、强化人的主体意识。
因此,广大外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确立学生是教学中主题的意识。现代科学已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人的主体意识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科学地论证了人有学习语言的先天机制,对鼓励和推动外语教学起了巨大的作用。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五层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已为我国广大教师所重视,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总之,我们强调把外语教学看成是交际,就必须首先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这是我们搞好外语教学的第一步。
二、循循善诱,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1.端正学生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
在外语学习一开始,教师既要向学生讲明,人人都有学好外语的能力,又要说明外语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一开始,就要端正学生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开始教师就应该把外语教学的宏观要求和阶段性要求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共同努力,把外语学好。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外语的经验,指出各个学习阶段的具体要求和疑难点与侧重点以及学生应采取的行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制定学习策略,让学生逐步做到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
2.培养学生“乐学”
外语学习中“双美”(寓教于美和寓美于学)的学习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美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不仅具有客观性,同时也具有普遍性。作为教师,我们为什么不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去挖掘学习中美的因素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惯以“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格言去说教学生,殊不知在学习上一味强调苦只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为什么不去说教另一主体学生把无涯学海中的“苦作舟”变为“美作舟”、“乐作舟”呢?在“美作舟”、“乐作舟”的学习活动中,就能使学生把枯燥的语言记忆变成有巨大的魅力和情感陶冶力的美的享受。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且对学生热爱学习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广泛持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兴趣,以致于使学生养成“乐学”的好习惯。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外语学习内容复杂多样,形式特殊多变,因此应有不同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都经历过学习阶段,应在总结自己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外语教学法的新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因人而异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加以总结交流,帮助他们尽快地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让他们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觉主动地学习,这也是强化主体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课堂活动不仅要求师生共同活动,而且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行动起来。学生要动眼、动耳、动口、动脚、动手和动脑,整个人体和思想都行动起来。一般说来,外语课堂教学应先进行充分的语言活动,然后再进行交际活动。在外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要特别重视语言活动,进行全面的听说读写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要遵循先模仿后复用、先单项后综合、先机械后灵活的原则,保证每一项新的语言项目在语言训练上都达到一定熟巧程度,以便为交际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基础阶段后期,课堂教学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及先交际活动后语言活动。例如学习课文时进行的阅读训练就是如此“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全篇思想内容和主要信息的交际能力的训练上,然后再引导他们进行新的语言项目的学习和训练。这时,培养交际能力是第一,学习新的语言知识是第二。如果新的语言现象过于集中,不排除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不妨进行语言性活动,扫除语言障碍,以保证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80,8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