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历史教学有了一个新的定位,对于教师、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那种死学、死背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以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对于如何搞好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理念
现代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知识、技术创新和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人才的竞争是世界发展的主流,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忽视学生内在需要、感受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 注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具有以下的理念:1.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2.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3.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5.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确定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是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独立人格缺乏真正的尊重,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抹杀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因此,教学过程要把唤起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作为根本任务。一堂好课,除了完成常规教学的任务外,还要考查它在指导学生怎样做人,在形成学生独立人格方面,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方面,以及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现代意识和思维方式、非认知因素方面做了哪些有可能做的工作。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从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动机看,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林崇德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说:初中生的“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直接性、暂时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因此,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模式的设计,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心理学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要看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改革评价方式,发挥考评的促进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要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以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为依据,要反映现代教育观点和中学历史教学规律。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因素,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上述教学评价的原则适用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了差生的需要。3.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在历史评价中,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权威性评价相结合,以自评为主,他评和师评为辅,三类评价集为一体,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改单向评价模式为双向评价模式。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教师日常教学情况怎样,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最有评价权。
四、把历史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知识的接受关键在于运用,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这要求教师要不断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虽然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但其历史脉络是有迹可寻的。在教学中,我拟订了生产状况的变化、家族起源与发展、地方名人、地方名胜、小区成员文化程度与工作、生活方式、居住地环境的变迁等题目让学生去考察,将考察结果形成文字材料。这些文字材料便成为学生的科研小论文。让学生明白科研工作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感受和亲历的。而这种社会性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变化,关注时代发展。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及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具体到历史学科,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多媒体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就会找到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理念
现代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知识、技术创新和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人才的竞争是世界发展的主流,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忽视学生内在需要、感受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 注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具有以下的理念:1.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2.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3.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5.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就业。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确定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是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独立人格缺乏真正的尊重,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抹杀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因此,教学过程要把唤起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作为根本任务。一堂好课,除了完成常规教学的任务外,还要考查它在指导学生怎样做人,在形成学生独立人格方面,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方面,以及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现代意识和思维方式、非认知因素方面做了哪些有可能做的工作。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从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动机看,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林崇德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说:初中生的“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直接性、暂时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因此,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模式的设计,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心理学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坏,要看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授之以渔。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改革评价方式,发挥考评的促进作用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要以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以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为依据,要反映现代教育观点和中学历史教学规律。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因素,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上述教学评价的原则适用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了差生的需要。3.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在历史评价中,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权威性评价相结合,以自评为主,他评和师评为辅,三类评价集为一体,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改单向评价模式为双向评价模式。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教师日常教学情况怎样,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最有评价权。
四、把历史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知识的接受关键在于运用,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这要求教师要不断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虽然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但其历史脉络是有迹可寻的。在教学中,我拟订了生产状况的变化、家族起源与发展、地方名人、地方名胜、小区成员文化程度与工作、生活方式、居住地环境的变迁等题目让学生去考察,将考察结果形成文字材料。这些文字材料便成为学生的科研小论文。让学生明白科研工作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感受和亲历的。而这种社会性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变化,关注时代发展。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及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具体到历史学科,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多媒体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就会找到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