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患者CK—MB峰值与单核细胞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CK-MB峰值结果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值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方法: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预后情况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正常对照组67例,分别统计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结果,同时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值,并比较各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值以及相关性。结果:患者单核细胞与CK-MB值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r=0.73,P<0.05),预后良好组单核细胞结果为(0.60± 0.23)×109/L、预后不良组为(1.19±0.59)×109/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后良好组CK-MB结果为(147.96 ±87.30)U/L,预后不良组为(286.33 ±145.76)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通不良时CK-MB值峰值和单核细胞结果可以作为早期AMI患者病情预后的判断指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单核细胞;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发病率日渐增高。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单核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各种炎性反应过程并且呈高表达[2-3]。AMI猝死的患者尸检中发现有心肌组织炎症浸润,而单核细胞增高则是特异炎症反应指标,而且是心脏不良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4]。近年来AMI治疗的进展使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不断改善,但AMI后的死亡率仍然很高。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单核细胞值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并被确诊为AMI的患者89例,男52例,女37例,年龄45~78岁。记录患者入院1~3 d内CK-MB的检测最高值和血常规检验单核细胞结果,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治疗过程和出院时的情况。根据治疗后预后情况和单核细胞结果进行分组,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
  1.2 分组方法 根据治疗后预后情况和单核细胞结果进行分组。(1)按单核细胞(G)计数( ×109/L)分组标准:G1:单核细胞计数≤0.5为24例;G2:0.5<单核细胞<0.8为40例;G3单核细胞≥0.8为25例。(2)病情预后分组:良好预后组(54例):凡出院时病情稳定、无心绞痛、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原有泵衰竭者心功能改善一级为良好预后。预后不良组(35例):住院期间死亡或因病情恶化血流不稳定而放弃治疗者为不良预后。(3)预后判断依据:①心电图梗死范围定位;②心衰体征;③患者一般生命体征;④心肌酶谱水平等由临床医生判断给出。
  1.3 研究方法 所选取病例CK-MB酶法测定采用罗氏公司提供的试剂,血常规分析采用希森美康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在入院后1~3 d内动态测定CK-MB值,记录峰值结果,并测定CK-MB峰值时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记录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I单核细胞结果与CK-MB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3,P<0.05),如表1所示。
  2.2 预后不良组单核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对于CK-MB来说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并伴随着炎症存在。而对于AMI炎症反应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一般认为,AMI后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加是机体对坏死组织的反应[5],并且在AMI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心功能差于白细胞计数正常者[6]。也有研究显示,炎症时白细胞计数的升高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的高危因素之一,可能与白细胞介导的高凝状态、白细胞集聚管腔堵塞、白细胞介导的无血流现象有关[7],从而导致血管所支配的区域出现坏死或加重坏死。对于梗死不严重时,心肌中CK-MB大量释放入血,此时CK-MB的水平对于患者的治疗监测有重要价值[8],但梗死严重时,CK-MB的释放受到梗死程度的限制,其峰值结果往往延后或平稳释放峰值不明显时不能很好地反映病情。本文结果CK-MB峰值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3,P<0.05。此时可借助炎症指标单核细胞来判断。因为AMI后全身和坏死心肌局部均有炎性细胞因子增加,引起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集聚,导致微循环障碍加重心肌缺血[9]。此外,国外Maekawa等[10]报道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与AMI后心力衰竭、室壁瘤、心律失常、死亡等心脏不良事件明显相关,是其独立的预测因子[11]。其机制可能是中性粒细胞浸润缺血坏死心肌组织,发生细胞呼吸爆发,大量释放的蛋白水解酶、氧自由基等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均有毒性作用,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从而增加心衰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9]。同时梗死区域的坏死组织,由单核细胞向缺血区域游走、聚集,从而吞噬清除[12],单核细胞浸润又是引起斑块不稳定、促进粥样斑块破裂的重要环节。其刺激斑块内血管新生,并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纤维帽中的结构性基质,进一步促使斑块的破裂和血管壁损伤,并可加重心肌损伤和扩大心肌梗死范围。AMI患者的循环淋巴细胞能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等致凝物质,触发凝血系统,形成血栓,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1]。因此从上面几点来看,单核细胞可看作是AMI时的恶性循环指标。本文通过对A MI 患者白细胞计数观察,旨在探讨单核细胞与CK-MB峰值的关系以及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发现单核细胞与CK-MB峰值存在着正相关性(P<0.05),心梗患者单核细胞偏高时患者预后较差,此结果与邱陆阵等[12]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在部分病例中,当梗死部位及时解除或再灌注时,CK-MB峰值提前,此时单核细胞并未增高。而对于梗死较重病例中,CK-MB未能充分释放入血,其结果不高,但单核细胞结果升高明显,提示单核细胞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判断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总之,在AMI患者中,CK-MB作为心梗较为特异的指标,其结果可以反映心梗的坏死范围,心肌细胞为不可再生细胞,因此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又反映了患者的病情程度[13]。在CK-MB释放受限时,若同时监测单核细胞结果,对AMI患者心肌坏死后炎症的严重程度以判断病者的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张雪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水平对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23-24.
  [2] 朱昀,郭静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单核细胞中IL-6及TNF-a浓度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0,5(4):198-199, 218.
  [3] 王蕊,李玲,温丙昭.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J].血栓与止血学,2009,15(5):203-206.
  [4] 陈还珍,刘达瑾,郭文玲,等.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 CK 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942-943.
  [5] Murohara T,Kamijikkoku S,Honda T.Increased circulating solubleinter cell ularadhe sion molecule-1inacutem yocardial infarction: apossibl epredictor of reper fusionventri cularar rhyt hmias[J].CritC areMed,2000,28(6):1861-1864.
  [6] Barton H V,Cannon C P,Murphy S A,et a1.Association between white blood cell count,epicardial blood flow,myocardial perfusion,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sett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 rction 10 substudy[J].Circulation,2000,102(89):2329-2334.
  [7] 贾士杰,王昭琴,吴学思,等. 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0,22(4):45-47.
  [8] 叶晓云.血清中hs-CRP、cTnI、Myo及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86-87,95.
  [9] 孙均,陈红兴,过晶.白细胞检测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并发症的关系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3):353-354,362.
  [10] Maekawa Y,Anzai T,Yoshikawa T,et a1.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erip heral monocytosis after reperfus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possible r olefor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J].J Am Coil Cardio1,2002,39(11):241-246.
  [11] Friedman G D,Klatsky A I,Siegelaub A B.Leukocyte count and myocardial infa rction:Correction[J].N Engl J Med,1974,291(45):1361.
  [12] 邱陆阵,黄小洪,陈建东.白细胞及单核细胞升高对心肌梗死急性期预后的影响[J].首都医药,2006,14(3):40-41.
  [13] 赵敏,贾三庆,胡大一,等.CK、CK-MB、TNT对再通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估测[J].中国医药导刊,2004,6(3):169-172.
  (收稿日期:2012-09-24)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中外周动脉病变(PAD)及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308例T2DM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患者根据是否存在PAD进行成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据两组资料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CKD患者的比例为36.4%, 37.9%的患者有微量白蛋白尿。与对照组相比,PAD(ABI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冲击波能量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及在安全范围内低能量冲击波对损伤脊髓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只家兔Nystrom法模拟实验家兔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分A组:高冲击能量组;B组:中度冲击能量组;C组:低冲击能量组;D组:阴性对照组;E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作为阳性对照组。分别记录各组实验家兔造模前BBB评分及行冲击波干预结束后BBB评分,比较各组实验家兔干预前后BBB评分及组间比较B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苁蓉冲剂对模型白细胞减少症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 1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苁蓉冲剂大、中、小剂量给药组,分别于造模后5、10、15 d 取静脉血测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WBC)计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IL-6水平及WBC计数均降低(P<0.01);苁蓉冲剂 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 5、10、15 d IL-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D-Ala2,D-Leu5]enkephali)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ERK信号通路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DADLE处理组(根据不同剂量可分为2 mg/kg[A]、3 mg/kg[B]、5 mg/kg[C])。采用改良的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建立全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4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通过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理参数等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2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病灶切除,4周内仅5例复发,复发率为2.20%,198例行化疗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12%(完全缓解52例+部分缓解71例);截至随访结束
期刊
【摘要】 目的:在成人IVU片上测量肾盏深。方法:对所有IVU片确诊无明确肾脏疾患,X线片又无异常发现的正常成人X线照片及确诊为尿石症而又无其他异常发现的X线照片进行测量。结果:无论正常人还是尿石症患者,无论男女,无论左肾还是右肾,其中肾盏深组与下肾盏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成人男女组比较,中肾盏深组的差异和下肾盏深组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以认为成人
期刊
【摘要】 老年患者的护理不仅限于对疾病的相关护理措施,还包括心理疏导、生活照顾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加,做好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是现代护理人员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也是能够体现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本文将就综合护理措施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作一探讨,并对此过程中的护理体会逐一阐述。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老年患者; 慢性疾病; 生活质量  
期刊
【摘要】 目的:验证YW-0828型碳光子治疗仪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有效性及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使用YW-0828碳光子治疗仪照射腰背部肌肉疼痛处,网罩门距离患部15~20 cm;每日1次,30 min/次,10 d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北京金豪J48A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电极并置于患者腰背部疼痛处,20 min/次,每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在家庭医生制度下的以全科医师为主导的健康俱乐部运行模式对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以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300名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作为俱乐部会员,按照俱乐部的运行模式进行随访管理和各种教育活动,入会前后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药物依从性评价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调查。结果:经过近一年半的综合干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大幅提高,对药物依从性、遵医行为明显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同测定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法与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检测92例已确诊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对两种方法结果进行方法线性范围、精密度、配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酶法与HPLC法检测HbA1c均值分别为7.78%。和7.66%;线性范围分别为:3.0%~18.0%和4.6~16.7%;精密度分别为批内CV 0.8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