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0703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记者来到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采访时,是最冷的冬季。在学校教师的带领下,记者穿过还在飘雪的门廊,进入到教学楼时,一下子就温暖起来了。来来往往的学生,见到记者一行人,总会问上一声“老师好”,脸上洋溢的是青春活力的微笑。这所充满活力的学校首次参加全国大赛,就拿到了北京市技工院校参加全国性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金牌背后有什么样的秘诀?带着疑问,记者敲开了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常务副校长欧阳志红的办公室。
  决定参赛: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2012年10月落下帷幕的北京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成绩喜人。不仅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更是涌现出多名优秀的学生选手。学生李旺获得了车工复赛一等奖的第一名,袁志杰紧随其后拿到了一等奖的第二名,林张鹏获得了二等奖的第四名,苗雲皓和张志勇分别夺得三等奖的第九名和第十名,陈佳旺也获得了优秀奖中的第十五名。正是因为在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上大放异彩,学校得以独挑大梁,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
  在此次全国大赛上,参加普通车床项目的有来自31个省市代表队的59名参赛选手,他们都是在各省市经过激烈角逐后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看不见的硝烟在弥漫,无形的压力在不断增加,这让参赛师生难掩紧张。而郑建强校长的一句话,让他们安下心来:“我们就本着一个学习经验、了解自我的心态去参加比赛,平平安安地去,平平安安地回来。”郑校长的这招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许是因为没有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师生们轻装上阵,最终获得佳绩——李旺荣获车工(中级组)二等奖,袁志杰获得车工(中级组)三等奖。
  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之前未参加过任何全国性的赛事,所以最初得知代表北京市参赛时,大家都难免有些忐忑不安。而郑校长和欧阳校长一锤定音,他们认为学校应该大胆走出去,一方面参与竞争,了解市场与同行,交流办学经验,不能闭门造车;另一方面,要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展示学院的办学特色。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备赛工作可谓一路绿灯。学校的实训教室为参赛学生训练不设关闭时间;学校将参赛学生们调整到一间宿舍,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由于学校现有实训车床与比赛车床不同,学校还特地租用了企业的设备;选手生病了,校领导和老师立刻前去探望……“我们没有经验,但我们也不怕挑战。”欧阳校长如是说。
  赛前准备:练习没有捷径
  在技能大赛中的一支关键队伍,就是选手背后的指导教师。第四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题全部为明题,这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学校经过慎重挑选后,确定由王佩卿老师担任指导教师。王老师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许多参赛难点都因为他的指导迎刃而解。在近三个月时间的集训中,王老师和学生们一样,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学生集训站了多久,他就站了多久;早上他比学生到得更早,晚上比学生走得更晚,回到家里后,经常查资料到深夜;每天陪伴王老师来去的都是一只书包,里面装的都是厚厚的资料,学生们都心疼地调侃老师:“老师每天都像在上学”……
  车床操作危险性高,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还为学生们配备了安全指导教师王文忠。比赛前,每天的训练量都很大,过程枯燥乏味,王文忠老师是学生的“情绪垃圾桶”和“唠叨的家长”,除了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外,更要在学生操作时耳提面命他们规范操作,立在车床前,离不开半步,生怕学生会出半点岔子。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技能大赛中,教师就是学生背后的军师,工序、工艺等都是由指导教师制定的,所以说大赛同时也在考验选手背后的指导教师。”鲍伟副校长总结道。那么,“高徒”们又是一群怎样可爱的学生呢?正在记者好奇时,鲍伟副校长领来了六位参赛学生。学生们略带拘谨地坐下后,和记者开始了“你问我答”。刚开始时学生们还有些紧张,但一聊到比赛这个再熟悉不过的话题,他们就渐渐放松了,气氛也活跃起来。聊到三个月的“魔鬼训练”,学生们个个更是百感交集。
  选手们赛前集训安排得非常紧凑,白天要争分夺秒地练习操作,晚上则要紧锣密鼓地学习理论。训练时,工序、时长由指导教师制定好,学生开始练习,由指导教师记录完成度、精准度,直到达到要求,之后再开始下一项练习……练习是枯燥而辛苦的,在训练初期,学生们都不太适应如此高强度的训练,站一天下来,整条腿都肿了。苗雲皓开玩笑说自己曾经到了“看到机床就想扭头一走”的地步。
  在学校、老师、同学的帮助与鼓励之下,在自己给自己不断加油鼓劲的过程中,这六位平均年龄19岁的年轻选手经受住了身体、心理的种种考验。袁志杰感冒发烧,却怎么都不肯去休息,生怕跟不上大家的练习进度;陈家旺的基础打得不好,练习起来稍感吃力,于是偷偷请指导老师给自己“开小灶”,然后把学习所得和大家分享……在三个月的集训中,选手们消耗掉了七八吨材料,最终他们捧回了全国大赛的重量级奖杯,证明了自己,回报了学校和老师。
  赛后蜕变:心灵的成长
  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学生李旺,在老师们眼中属于“后发制人”的类型。他的习惯是“慢工出细活”,在刚开始赛前训练时,时间方面总是达不到要求,老师忍不住替他着急。但因为功底扎实,苦练后,他的技术便突飞猛进,最终在比赛中获奖,并取得了技师证。谁能想到,生性腼腆的他,第一次实训时,看到庞大冷硬的车床,第一反应是“害怕”,到动手操作时便开始犯怵。然而大赛归来后的他,虽然依旧腼腆,但双眼中的神采却透露出满满的信心:“以前我觉得自己毕业后也就是当一名工人,现在我想充实自己,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坐在李旺身边的是同样参加了全国大赛并获得三等奖的袁志杰。谈到大赛,他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在比赛中,他用的车床出了状况,不得不更换车床,否则他很有可能夺得一等奖。谈到袁志杰,他的班主任老师有说不完的话题。袁志杰入学时,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上课开小差、逃课早退,和同学一言不和就动手……青春的桀骜不驯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袁志杰的优点也很突出,动手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经常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于是老师们开始有意识地对他进行培养,思量再三后,决定让他参加北京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他也没有让老师失望,最终叩开了全国大赛的大门。记者面前的袁志杰依然还是一副调皮的模样,但老师们都说,大赛后的袁志杰整个变了一个人。现在的他,不迟到、不早退,带领同学们遵守课堂纪律,将自己在比赛中的所见所学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学,已然成为了班里的带头人,言谈里也多了一份沉稳与成熟,“是训练磨平了我的浮躁,让我的心能沉下来,脚踏实地”。   学生们倾谈着自己的故事,分享着自己的心情,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感恩”这个词,都满怀着对学校和教师的感恩之心。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记者却感受到了沉稳、平和的力量,比赛给他们带来的有知识和经验,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
  反思:技能成才之路很宽广
  当人们走进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的教学楼时,很容易被一面面缤纷多彩的宣传栏吸引,而当中最显眼的当属2012年度校内竞赛专栏。获奖学生的照片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张张笑脸比大红证书还要耀眼。另一旁的墙上则是学生的手工大作展示,有针脚细密的十字绣、笔力遒劲的书法、色彩饱满的水粉画、意境悠远的摄影作品……
  这些宣传墙既是学校养成教育的成果展示,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和照片登上“光荣榜”,无一不自信心大增。而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一直都是学校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类校级比赛,除了技能竞赛外,还有作文比赛、英语比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竞赛,每位学生都必须选择参加一定数量的比赛项目。举办比赛,一方面是为了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检验学习成效,另一方面,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为了鼓励学生们参赛,学校特别制定了奖励制度。只要学生在竞赛中获奖,不仅能获得荣誉证书、奖杯、奖品,还会在全校大会上被公开表扬,接收其他同学投来的羡慕的目光。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学生在比赛完后立刻向老师借了手机,兴奋地跟家人报备自己参加了比赛,当他得知自己获奖后,忍不住天天“骚扰”老师:“老师,奖状什么时候发给我啊?”对这些在普通教育中几乎没获得过任何奖励的学生来说,这是最给力的肯定和认同。鲍伟副校长的话道出了这些学生的心声:“这些孩子真不算是传统教育里的好学生,也从来没有被重视过。有没有奖品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纸奖状,让学生们重拾自信。”
  而此次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大赛并捧回奖杯,更是点燃了全校学生的自信心。
  参加完比赛后,选手们捧着热腾腾的技师证、高级技工证凯旋而归。这件事在学校里引起了轰动。众所周知,技工院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学生们一度认为只有走高考读大学一条路才能称作“成才”,现在却发现:“原来学技术一样有出路,并且还能发展得很好。”这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信心大增,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以前在实操时,学生都是被动地等着老师分配任务,老师让练习什么就练习什么。但现在,这样的局面正在悄悄发生改变,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挑选某个项目或某项技能进行专攻,势要在学习上不落人后。
  在欧阳校长看来,学校此次组队参赛,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对外,这是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一鸣惊人,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对内,则让师生们看到了技能成才的空间也可以很宽广。我们明显感到大赛给全校带来了巨大的激励效应,下一步学校将在这方面着力,力争让这样良好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全心全意的关爱,并无时不刻不被校园里温馨和谐的气氛和青春向上的活力感染着。在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未失的本性,是纯真,是热忱,是对未来的期许。也许正因为他们不是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所谓“好”学生,所以才未受到过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这也给了学校培养更多的可能性,而学校的因材施教、细心培养更为他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向着美好的未来踏实前行!
其他文献
宁夏首个农民工外资项目———世界银行贷款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实施以来,已成为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助推器。目前,宁夏已培训农民工11.3万人,就业率达90%以上。  2009年6月,世行提供贷款,宁夏提供配套资金,启动实施该项目。宁夏各地采购了一大批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适合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的培训和鉴定设施设备,提高了农民工培训的层次和实操实训水平。各地、各相关部门将培训与用工单位需求相结合,企业
《机械制图》是技工学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多数学生反映难学的课程。课程的难点是培养学生识图、绘图技能。    一、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程的重要性。《机械制图》课是机械类、机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因此,“绪论”一章的教学尤其重要,应使学生明确“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是设计、制造、使用中外重要技术资料以及人们发展和交流科学技术思
金秋合肥,丹桂飘香。2012年10月25日至26日,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暨“中国·安徽职教论坛”在合肥拉开帷幕。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江春,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职成教处处长朱彤和副处长李炳银,安徽省职成教学会会长金辉等出席会议,安徽省职成教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和获奖论文代表共260多人参加会议。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艺术的创新需要灵感,灵感是创新的基础,灵感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有了灵感的激发才有创新。本文从“我”的课堂养成出发,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的实践,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全方位开拓学生眼界、鼓励大胆想象、客观评价作品四个方面阐述创作灵感的激发,培养创新能力,养成“我”的课堂。  关键词:“我”的课堂灵感鼓励性评价创新    罗恩菲德曾说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
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在这所有着“中国教师的摇篮”之称的学校,习近平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师节当日,国家人社部、教育部发出通知,通报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其中,11所技工院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1名技工院校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
去年3月开始,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王海平的“融合发展”理念让教职员工有些坐不住了。他们都被要求到外面去与市场对接,与各界“融合”;不仅要校企合作,还要更上一个台阶,走融合发展之路。一年多的时间里,“融合发展”四个字搅动了一池春水,使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北京初春的一个上午,记者专访王海平院长,近距离感受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从结合到融合的跨越之路。    变化的需求逼出融合  从1985
摘 要:为进一步促进高职生创业工作的开展,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的视角出发,寻找对策,为宁夏高职生创业工作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生创业 区域经济发展 对策研究  课 题:本文为“2012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宁教高[2012]336号,项目编号:NGY20121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杨旭峰。  一、高职生的创业优势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有1200余所,占了高等教育的
日前,“绩效工资背景下学校发展之我见”杭州市中等职校校长沙龙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召开。杭州市教育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相关领导与全市13个职业学校校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校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自2009年1月1日起,国家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为深化义务教育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浙江省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绩效工
摘 要:网络营销是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践中的主要章节。随着网络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也在不断创新,微博营销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新型销售模式。  关键词:电子商务 微博 营销 产生 优势 策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用户的急剧膨胀,电子商务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网购已成为人们shopping的常态。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营销的目光投向了网络平台,市场
2013年6月13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场传来喜讯,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殷徐、万涛在南京赛场勇夺中职组化工设备维修项目金牌,6月28日在天津主赛场电气安装、机电一体化、化工分析三个项目再得三金!从2009年到2013年,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连续多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大显身手,共有45人次获得一等奖,被誉为浙江省的“夺金王”。  探寻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频频“夺金”的秘诀,是学校对学生专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