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长炮轰“评估”意味深厚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大学评估太多了》,文章认为,高校评估太多太滥,缺乏总体设计;教育评估体系、方法单一,拉不开差距;评估造假,敷衍了事。来自著名高校校长对高校评估的高调批评,显然分量不同寻常,故这一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客观上说,纪先生所谈到的高校评估问题,并非第一次见诸报端,而是近年来社会舆论一直批评却顽固存在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在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中,如此批评声一直不绝于耳。但批评声并没有改变高校评估不断增多,高校评估依然故我的姿态,在批评声中,500多所高校按照既定的评估办法接受了评估。
  这种对于批评的态度,在笔者看来,正可解释高校评估为何如此多、如此乱。
  其一,民意无法在决策中得以体现。正常的教育决策,应该是先广泛听取具体办学者、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社会人士的意见,然后提交全国人大的教育专门委员会讨论、审议,通过方案后方可实施。但是,事关全国1900多所高校、2000多万在校学生的现行高校评估,却没这样的决策程序,而是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下,找来一批“教育专家”,按政府管理部门对高校发展的要求,制订出评估方案。这样的评估方案,显然在总体设计、注重学校个性、体现学校多样性、重视高校的社会评价方面,存在先天缺陷,以至评估方案一出台,社会舆论就指出,怎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985高校、211高校、本科院校甚至专科院校,这不是让所有高校变成同一个办学模式,完全失去个性么?怎能用集中方式在几天之内完成对一所大学的评估,这不是鼓励高校根据评估的指标要求、以评估的时间节点倒计时来弄虚作假么?但这些意见在既定评估方案面前苍白无力——主导评估方案的管理部门不愿更改方案,而正常的教育决策程序却没有启动。
  这种教育决策权掌握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模式,还进一步导致更多评估接踵而至,为了推行某项上级部门认为十分重要的工作,或为了体现管理部门的权威,几乎对应每一个管理条块,都有自上而下由行政管理部门“拍脑袋”就可推出的评估,覆盖了课程建设(有“精品课程”评选)、实验室建设(有“重点实验室评估”)、师资建设(有“教学名师”评选)、教材建设(有“重点教材”项目)、学科建设(有“重点学科”评审)等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呈现出一片极其繁荣的评估景象。
  其二,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虽然《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但现实中,高校办学自主权十分有限,在自上而下的评估要求中,高校往往只能唯命是从,甚至不敢公开表达对评估的不满。此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批评评估,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于以前大家听到的评估批评之声,几乎没有来自一校之长的——也有评论调侃,如果换在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接受本科教学评估时,纪先生不可能进行如此批评——高校校长不敢批评评估,只有按照评估的各项指标,采取“一切可能手段”争取最优的评估结果,在于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没有科学的教育拨款机制,高校获得的政府拨款,往往取决于学校与政府的“关系”,这催生了“跑部钱进”现象,也造成学校不敢轻易冒犯上级部门,甚至在评估中百般讨好专家、官员;另一方面,高校校领导的任命、考核、评价权完全掌握在上级部门,校领导很难做到不听上级要求办事,很难置行政通知、要求于不顾,而完全按照学校自身发展要求办学;再就是,高校内部的资源配置模式,也是行政主导,教授没有资源配置权,在校内,教师也只能看校领导的脸色工作,听从学校布置的任务,即便明知有些任务有违教育规律,甚至弄虚作假,劳命伤财,也得不折不扣执行。
  很显然,以上办学氛围,为行政评估的畅通无阻,提供了良好环境,以致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始终认为自己推出的评估方案,是得到高校欢迎和拥护的,是应该进一步加强持续推进的,同时给尚没有推出评估的部门以积极的暗示,可以采取这种好的办法。纪宝成校长在文章中提供了一个细节——“有少数公务员,太热衷于给自己制造权力。有的那么年轻,就在一些学术性的评估工作中对他老师的老师指手画脚,我看着非常难受”,这表明,评估已异化成强化权力的手段。
  治理评估太多太乱,从根本上说不是完善评估的细节,进行分类指导、多元评价,这些都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关键在于建立教育决策的民主程序,以及切实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教育的民主决策中,推出一项教育政策,需要经过广泛论证,这必然会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得到不进行行政评价,而引入社会中介对大学进行评估的新评估方案。在民主决策中,行政部门想随意推出一项评估,将不可能再发生,想持续推进不合理的评估方案,也将很难。而如果高校拥有较高程度办学自主权,则可以拒绝行政性评估对高校办学的干扰,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个性与办学特色。(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涌入电影业。影业巨头不约而同地希望借助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做强。  如果A股市场上出现了中影、上影和华谊的身影,你会捧谁的场?  中国电影在2007年贺岁档的杰出表现,让人们重拾对大片的信心。2008年的电影市场上,《梅兰芳》和《赤壁》等大片被寄予厚望,同时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涌入电影业。影业巨头不约而同地希望借助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做强。  中影已经正式启动了上市进程,华谊兄弟公开表示有
上海电影的辉煌历史和现实要求,决定了上海电影不能弱化,更不能消失。  2003年刚到上影担任总裁的任仲伦差点成了上影厂的“末代厂长”,当时他最轻松的选择就是按照“通行做法”大规模遣散冗员,丢掉负债累累看似毫无生机的“大包袱”。如今的上影,却已拥有让同行羡慕不已的盈利能力和充沛现金流,还有多片种的制作团队、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过去半年,中国市场几部引人注目的电影——《色戒》、《集结号
虽说我们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大学,可是我们需要有一个灵魂,那就是人文。就是说,学理工的人同时也应该对文化修养有一定的积累,社会需要的是人文关怀。    香港城市大学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在一个名叫“九龙塘”的半山之上,有趣的是,在这所大学的正门口,居然有一个极为现代化、多功能的高级商场——“又一城”。乍一看,这里怎么也不像一所培养学术人才的高等学府,但确确实实,这所只有23年历史的大学,常常被各种机构、
先生叛离家庭,为追求而东奔西走,浪迹江湖,从精神上讲,是五四新文化的儿子。这条精神血脉形成了贾先生的人格,也影响了他的命运。  2008年4月24日18点45分,贾植芳先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辞世,享年九十二岁。先生的病房里外,站满了为他送行的几代学生。我的脑子里顽固地反复想着一句话:先生不死。    走进书房    我第一次见到贾植芳先生,还在复旦读本科。那次是北京大学的王瑶先生来,在第四教学楼
新的太空船队已经整装待发,还有一些太空“老前辈”仍然在前往执行任务的途中。    凡有人类处,就会有交通,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当陆地、海洋和天空布满了各式交通工具,人类又开始深入太空。  虽然人们一直对航天飞机、空间站和载人飞船关注有加,但是进行宇宙探索的真正步兵还是那些无人驾驶飞船。可以说,如今无人飞船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全盛时期。目前美国已经向太空发射了至少11个行星探测器,分布在太阳系各处,其中5
4年前,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首次拥抱奥运五环所代表的世界五大洲,今天,北京奥运圣火再次开创新的历史——    5月2日,具有历史意义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东方之珠——香港开始了中国的和谐之旅。从这一刻起,全国13亿人民将近距离地共同感受奥运会的心跳。这将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圣火来历    火,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原动力,也是先民们心中的圣物。传说古希腊奥林匹亚山是众神的栖息之所,当年主神宙斯拒绝
雍和图文    前几天,上海西区虹桥的一个街心花园,水池子中央突然冒出红色喷泉,路人纷纷止步观望:这是在做啥?  原来这是一个著名的环保组织在进行宣传活动,水池子的四周贴着的横幅:“在捕鲸季节,平均每2小时就有1头鲸被杀。”我记得从新华网上看过一张印象深刻的照片,澳大利亚有个女孩,全身涂满鲜红颜料,在街头表演,抗议捕杀鲸。  目前,全世界13种鲸中已有5种濒临灭绝。自1986年起,明目张胆的商
一个有幽默的人,经常会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布兰克费恩颇有居安思危的态度。    次级债危机有火烧连营的效果,大批投行人员丢掉饭碗。美林集团董事长兼CEO斯坦利奥尼尔成为次贷爆发后华尔街首位出局的大金融企业首席执行官。而他的继任,去年12月临危受命接掌公司的约翰塞恩也难力挽狂澜。为熬过难关,2008年4月17日,美林宣布除先前已经决定要裁去的1000个职位之外,还将再砸3000个饭碗。  花旗的日子
大多数国家依靠努力和灵活来赢得生计,而海湾国家只需地质学上的好运就够了。只要油价不断攀升,海湾国家的经济也会蒸蒸日上。海湾国家的自信来源于沙特轻质原油和阿曼混合原油的标价。5年前,原油价格还停留在每桶26美元,许多海湾国家债台高筑、深感不安。沙特當时还要对付“基地”组织。如今,油价每桶超过100美元,沙特内乱也消失了。海湾国家不仅受人关注,更是令人羡慕。许多国家的美元已经多得花不了,一些经济学家认
华为的企业文化与制度设计,究竟在“自杀门”中承担了怎样的角色,不是几句话或者几篇文章就能说得清楚的。  可是,如何阻断华为员工的自杀之路呢?    是非“狼文化”    如果没有“自杀门”,如果没有2007年年底疑为规避新劳动法而闹得沸沸扬扬的7000名员工辞职再聘的“辞工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这家曾被人冠以“伟大”二字的公司的企业形象或者说品牌声誉应该不会走入下降通道。  任正非,这个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