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资源 构建有效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de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以生为本”,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科学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和模式,整合课堂资源,利用自主探究实验,激扬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关注每位学生的生命成长,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科学课堂。
  关键词: 课程资源自主探究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以践行三维教学目标为基点,普遍重视了对客观存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竭力改变以往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新手段、新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盲目学习为有的学习,变短期学习为终身学习又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中最精彩的乐章。然而在日常的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关注不够、对知识动态生成过程的漠视与割裂、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等问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科学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导者,科学教师应该充分认清自己的职责,积极利用自主探究实验,整合课堂资源,激扬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关注优等生的同时及时鼓励学困生,统筹兼顾、多管齐下,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科学课学习的欲望与动机,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科学课堂。
  一、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塑课堂新资源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重要特征的综合性学科,许多现象和结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有效的诠释,各种现象的本质以及深层次的抽象理解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获得确切归因,科学的理论也是前人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论证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挖掘素材,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实验教学所需的素材,取材过程往往比较繁琐,比如一些实验所需的器材在实验室找不到或找不全,有的教师便以这个实验没办法完成而主观地放弃了具体的操作演练;嫌去野外挖蚯蚓、捉蜗牛麻烦而放弃对这些小动物的课堂观察研究等。殊不知,教师的这些草率与惰性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试问现在的学生有几个能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无忧无虑地趴在地上玩蚂蚁,到田间钓青蛙、捉蚯蚓?如果我们现在把这仅有的可以让学生亲近自然、观察小动物的权利都以纸上谈兵的形式给剥夺了,那么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势必会远离自然和社会,而这直接或间接剥离学生与自然、社会亲密接触的机会的举动,无疑对科学课的学习的影响是致命性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实验素材和教学资源,不怕麻烦,不惧繁琐,时刻牢记书本上要求做的实验必须做,课外实验必要时要补充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科学课的效率。
  2.放低起点,还学生探究实验活动的自主权
  有些教师把学生的起点估计得过高,或者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接触过教材中现有的一些现象或原理,因此没必要再进行赘述或探究,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急躁与冒进。笔者仔细地研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面涉及的很多内容的确与初中《科学》教材相关,但是小学《科学》课大多以感性体验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因此只是很粗浅地介绍了一些自然现象或测量工具等,而对现象背后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并未展开探讨,更何况小学《科学》常被认为是“副课”,特别在农村小学普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干脆不开设这门课。所以在初中科学课上教师一定要积极扭转学生既定的思维模式和原有的对科学学科的偏见,通过生动直观、科学严谨的教学流程还学生探究实验活动的自主权,变感性了解为理性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3.关注过程,重视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在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首先告诉学生应得出的结论,再让学生们去验证,这种做法割舍和放弃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践踏了三维教学目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的科学界定,阻断了学生探索新知、形成能力的通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往往是直接地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而对实际使用不同测量工具进行具体测量的过程,以及测量中应该注意和避免的问题大幅度缩减,无端牺牲了学生的测量体验,那么学生最终可能只会成为一个“空头的理论家”,动手能力会严重滞后甚至缺失。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暗淡学生探究的激情,学生只是被动点缀“实验”的工具和配角,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别谈课堂教学的和谐与高效了。例如,在进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时,我们往往采用先复习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介绍的操作步骤来进行小石块和盐水等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最后应用公式分别计算出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这种教学形式从理论到实践,有条不紊、中规中矩,但教学过程略显沉闷单一,教学效果不一定高效。
  同样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教学,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在带领学生核对了实验器材以后,我没有介绍本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方法,而是要求学生用桌上的器材测量出小石块与盐水的密度,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没有一个学生不跃跃欲试,因为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对错,也不用害怕会因为错误操作而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正在学生兴高采烈地操作时,我拿着数码相机“啪、啪、啪”地把学生的操作过程拍摄了下来,等学生的实验全部结束以后,我把拍下来的照片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学生看着自己和同学的不同表情和动作都乐坏了。接着我要求学生观察每一张照片中的操作细节,讨论分析这种操作方法是否存在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自己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同时还对“为减小实验误差,先测量小石块的质量还是先测量体积”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一致结论。学生学得很有成就感,记忆深刻。
  总之,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实验素材和教学资源,时刻牢记书本上要求做的实验必须做,课外实验必要时要补充做,学生实验不异化为演示实验,想方设法还学生实验的自主权,这样实验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才能真正构建和谐、高效的科学课堂。
  二、 关注每位学生,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几乎绝大多数学困生并不是智力上存在障碍,他们的智力与学习优秀的学生相当甚至更为灵气。而正常的学生之所以沦为学困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好。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被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招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其监护人有责任,作为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课堂上教师是否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是否及时进行正确的教育与疏导,对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是否积极地予以鼓励。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核心,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每位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上,从而促进课堂的和谐与有效。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地激励,就能发挥其潜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潜力的20%~30%,甚至更低。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是优等生纵横驰骋的舞台,而后进生和学困生则成了被遗弃和忽略的对象。其实后进生也渴望被关注、被理解,长期被忽视、被谴责使他们身心疲惫、自暴自弃,于是在课堂上便以睡觉、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讲闲话、做实验时捣乱等消极行为想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如果此时教师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疏导,结果只能导致恶性循环,更不可能奢望科学课堂的高效与和谐。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可以把难度稍低的问题留给后进生来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再接再厉,从而激发他的学习潜能;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后教师也需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站在学困生的角度想问题,哪怕是学习习惯再差的学生,他内心深处也是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教师要花时间研究每一位学生,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平时与其沟通的时候多褒扬他的优点,细心的教师会发现,这个时候即便是课堂上再不听课、再捣蛋的学生脸上都会洋溢出无法掩饰的喜悦,眼睛中流露着自豪的光芒,愿意敞开心扉和你分享他曾经的“辉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还会发现他的学习态度改变了,上课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整个课堂变得更和谐高效了,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也将得到很好的体现。我曾经遇到一个类似的学生,各科课堂表现都极差,但人非常聪明灵气,通过与他反复沟通和交流,给他制订分层次学习目标,课堂上经常给予关注,并且指定他当小实验员,负责实验器材的发放和回收等工作,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不再调皮了,学习主动性增强了,之后的每次科学测验,成绩在不断进步,到后来该生的科学成绩在班上位于前列,与其他各科成绩和课堂表现形成强烈反差。一次与该生母亲偶遇,她告诉我,儿子跟她说“老师这么关注我,我再不加油说得过去吗?”实践告诉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贴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赢得高效的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才能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重新确立教学资源观,不仅要挖掘教学客观资源,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资源和情感因素,把握好《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质,不断发挥学生探究实验的自主性,激扬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从而构建真正和谐、高效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第3版)[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 郁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 张慧琪.学生——可开发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一、前言  长期以来接受式学习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学习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接受式学习能让人们在较短时间内学到人类漫长历史过程中积累的规律性知识以及人类的优秀文化,一直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可是,面对今天所要掌握的知识,接受式学习显然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新的课程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方式,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又多游离于课堂教学
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几点思考秦锡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如何建设和发展的理论,也就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它集中包含着相互
作文应该是作者心有所思,情有所发,内心深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自己的笔杆子,把真实的事情、真实的自我表达出来。然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只有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之下,才能把自己
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就是思想政治课程,这门学科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是其德育功能发挥得好坏与否的程度而决定的。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初中的政治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值得我们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的定义就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学本身其实是一种互动活动,这
人教版白磷燃烧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像沙土和玻璃棒点触等因素影响学生对反应现象的描述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还会让一部分学生认为沙土也是反应物从而形成错误干扰。而且学生在分组探究时因为使用加热玻璃棒对准沙土上的白磷,操作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实际操作时间过长。还有的不能很好地控制红热玻璃管,增加学生间的相互指责;不恰当的失误和错误放置易造成一些实验安全事故,增加任课教师的劳累程度,使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直是考试的热点,无论是在选择题、填空题还是实验题中均占有一定比例。而这类问题,学生解决起来也比较棘手。有的学生记不住透镜成像的规律,有的学生虽然掌握了规律,但在具体解题的时候又感觉无从下手,所以该类题目往往得分率不是太高。笔者在近几年的初三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探究,发现要提高这类题的解答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规律辨析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学生
在教育心理学里,学习被划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种。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任何成功的、有效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学习。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
近几年高考试卷第Ⅱ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里,现当代散文名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每年必考的趋势。可是,每年高考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得分率都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文章含蓄,学生把握不了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答题时无从下手,或答非所问,或离题万里。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有以下六个方面: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思想。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4.理
耐久跑是《国家体质测试标准》中的必测项目之一,由于它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长,方式比较单一,需要学生付出较大的意志努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得教学效果比较差。为了使初中生对耐久跑练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耐久跑运动的热情,在耐久跑教学中宜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初中生对耐力素质锻炼的认识  在初中起始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
浅谈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杨清太韩志萍服务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服务水平从一个侧面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