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aweaw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论文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本质”、“巩固”、“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人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三、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四、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出如“π与3.14159”为例,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小心隐含“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五、注重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学生学习的新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理解知识,在合作中收获成功和喜悦。   关键词:合作探究 动手操作 提升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和团体中为完成共同的数学学习任务,经过明确的互助性学习,学生间通过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期刊
通常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都会通过一条清晰的主要线索,领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情感或要渗透的理念。同样,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应该让听者可以通过一条明朗的教学主线,来接受教者所要传授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和树立的价值观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一条提纲挈领的教学主线,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和组织
期刊
儿童的想象,是与掌握语言相联系,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并在言语的表达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语言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必须充分利用语言因素,丰富学生的言语。而同时,学生丰富的想象又会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培养观察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最终发展学生的语言。   一、撷取生活素材,储备表象,丰富语汇   想象力是
期刊
[摘要]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知识内化,达到发展学生智慧的目的,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理论依据及探索实践这两个方面对如何发展学生智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化智慧数学应用意识  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使教学过程从教师的指导内化为学生智慧的发展,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谈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渠道来发展学生智慧。  中学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振兴民族,实现祖国现代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重任。怎样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做法与体会:   一、营造氛围,诱发动机   传统的教育在师生关系上倡导“师道尊严”,一味强调教师的“权威”。专制式的教学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意识,使学生产生惰性,缺乏
期刊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在开放教育环境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一、“多元互动”模式在中学政治课堂运用的必要性   1、是促进师生互动的需要   传统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对知识或教学信息的感知、理解、巩固和
期刊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指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掘其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减轻学生负担   减轻学生负担有下面两个含义:   (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长期以来,教学以成绩分数来评估教师之优劣,学生之好坏,
期刊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闪烁着作者创造性思维的光辉,其听说读写的要求中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创造性因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手中的教材用“活”,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素材,有意识地将这些创造性因素加以提示,使之成为活
期刊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使用虽然十分广泛,但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提问的时机不当;提问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与思考的价值;提问不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深浅不适度;提问的创造思维较少;没有围绕教学目的或重点来进行;提问之间缺乏合理的关联与推进梯度等等。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以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一、提问“点”的设计   学新知
期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果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独立探索,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活”起来,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一、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