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类效率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三层次评价方法

来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uejava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三层次评价方法以万元GDP产业用水量表达综合用水效率对农业用水影响考虑不足的问题,提出以二、三产业单位增加值综合用水量分析可承载经济规模,改进计算流程,推导直接计算可承载人口数量的公式,避免原有试算过程,更准确地反映产业结构变化对用水效率的影响,适应“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新要求,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以宁夏为例开展应用分析,按照农业用水保持现状不变,在全面小康水平下改进方法计算的可承载人口数量为903.7万人,相对现有方法可多承载140.2万人,在基本现代化水平下可承载人口数量降低至681.5万人,相对现有方法少承载90万人。结合宁夏实际情况设定不同情景,分析农业用水量、人均GDP、产业用水效率三者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按“四水四定”目标大幅压减水稻面积使农业用水量降低22%后,可承载人口提高118%,表明农业用水管控目标对承载能力影响显著。改进方法揭示农业用水量、非农用水效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的量化关系和作用机制,可为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决策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新青年》杂志曾在百年前启迪民智、凝聚民心,也足以为当下的言论写作提供借鉴。无论百年前的报刊繁荣期,还是百年后的新媒体时代,及时更新话语体系、广泛运用传播新技术、不断推进思想阐释深度等,都不失为观点传播的有效方式,堪称抢占舆论阵地的有效手段。
<正>沙坡头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干旱、洪涝、冰雹、沙尘暴、病虫害、低温冰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遥感作为灾害应急监测和评估工作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可对如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本文以遥感技术在宁夏沙坡头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为例,阐述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现状,并对未来遥感应用进行展望。
期刊
<正>2020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拉开了帷幕。两年半的时间里,陆续开展完成了122个全国先行试点区县普查工作、全面调查工作、“一省一市”评估与区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普查成果。本文作者基于普查过程形成的普查底数信息,重点围绕“留数据、用数据、活数据”,展开成果应用方面的深入探讨。
期刊
以10个油茶无性系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性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树冠内、外部的果实鲜果含水率、单果鲜重、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皮厚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53号、鄂油81号和鄂油151号的树冠内部果实的出籽率和出仁率显著大于树冠外部果实,长林40号和鄂油102号则
新课标理念认为知识来源于生活情景和生活实践。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而言,该课程内容涵盖多方面社会知识,包括道德规范、生活常识、法律常识等等,整个知识体系都构筑于生活实践。因此,笔者认为,在该课程常规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然后让学生把课上获得的知识再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以《时间巧安排》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目的 优化现有spin-EB培养法,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iPSCs)分化生成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s, MKs)。方法 本研究通过将hiPSCs初始接种量从3 500个细胞/孔提高至8 000个细胞/孔,增加了形成EB的大小。通过观察分化过程中EB-造血细胞的产生时间,检测不同阶段CD34+造血干祖细胞、
张爱玲受家族复杂人际关系影响形成了偏好探讨代际关系的写作趣味,在代际书写与回旋叙事的变奏中呈现了不同形态及功能的代际回旋,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代际承续与代际断裂。张爱玲的代际回旋叙事的艺术表现极富层次性,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挖掘隐秘心理,深化文本主题,并彰显了作者有别于进化论的反线性发展观。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简称“风险普查”)。风险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的应用。2021年9月,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的指导意见》,对进一
期刊
铁尾矿是选铁精矿过程中排出的尾矿废料,大量铁尾矿的堆积不仅会带来一系列地质灾害,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研究其综合利用途径,不但能大规模消纳铁尾矿,还能实现尾矿资源的二次利用,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笔者介绍不同地区铁尾矿的化学组分特征,重点阐述铁尾矿在水泥、混凝土和建筑用砖等建筑材料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总结展望其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正>自普查成果应用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坚持科学部署,第一时间明确了综合监测预警、自然灾害重点隐患整治、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选址等10大方面50项具体应用方向。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普查成果应用工作,共享普查数据、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普查成果的整合应用,实现了及时排险除患、补齐短板弱项、赋能社会治理、优化公共服务、助力规划引领等多方面的成果,切实服务了本省防灾减灾工作,让普查数据成果“活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