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常规的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有改善作用,但是训练周期相对较长,患者花费较高,治疗结果有一定的限制[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康复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脑机接口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逐渐应用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普效性较差[2].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既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生存状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对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有很大的帮助[3].早期环境介入治疗是指利用大脑的可塑性,在脑卒中患者早
【机 构】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常规的康复治疗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有改善作用,但是训练周期相对较长,患者花费较高,治疗结果有一定的限制[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康复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脑机接口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逐渐应用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普效性较差[2].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既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生存状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对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有很大的帮助[3].早期环境介入治疗是指利用大脑的可塑性,在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特定的环境设计,从而激活其运动功能.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试图探讨早期的环境介入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针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探究其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的64例患者.随后进行患者的分组.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一般组.结论:通过对重症肺炎患者在临床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减少压疮情况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共77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金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病,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目的:观察分析胃出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对本院接入的108例胃出血患者尝试分组干预,其中常规组54例普通护理,研究组54例优质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SAS焦虑评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胃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缓解其焦虑心态,赢得患者满意.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辅以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114例E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集束化护理)与对照组(57例,常规护理).对比临床指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E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对患者护理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联合湿性疗法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超声清创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湿性疗法予以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创面细菌平均数及创面愈合时间,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细菌平均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创面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目的:探析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20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炎性介质水平、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对降低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康复及提高疗效具有促进作用.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顺产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110例产妇,根据麻醉措施将所有患者进行组别区分,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55例,给予两组患者罗哌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统计对比组间产妇的产程指标和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观察组分娩结局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阴道助产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
肺癌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难点.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在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成为晚期肺癌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其疗效得到临床的认可.但随着PD-1和PD-L1抑制剂的应用,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严重者可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对不良反应的了解,在确保疗效的同时提升治疗安全性也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PD-1和PD-L1抑制剂治疗肺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目的:分析24h血压动态化监测、偶测血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病(HDCP)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20.01-2020.04本院确诊的HDCP患者共78例,依据产次划分成经产妇组25例和初产妇组53例,均开展24h血压动态化监测、血压偶测,对比最终监测结果差异.结果:两组偶测血压时的舒张压无差异(P>0.05);经产妇偶测血压时收缩压和24h动态化血压高出初产妇(P<0.05).24h动态化血压监测的HDCP检出率高出偶测血压(P<0.05).结论:和偶测血压相比,24h动态化血压检测对HDCP的检出率更高,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亚低温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亚低温治疗+低温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