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中华蜜蜂种群数量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zi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恢复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北京蒲洼乡森水村为例,阐述了人工饲养中蜂过程中存在的养蜂经济效益低下、对蜂农补助偏低、种群恢复缓慢、中蜂自然保护区建设缺少整体规划与管理目标等问题,应结合传统中医理论挖掘中蜂潜在经济价值,加大对蜂农的扶持力度,对中蜂自然保护区进行长效管理,进而实现中蜂种群数量生态意义上的恢复。
  【关键词】中华蜜蜂;种群恢复;传统中医理论;中蜂自然保护区;蒲洼乡森水村
  一、引言
  我国现存蜜蜂属共6种,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其中除西方蜜蜂外,其他5种均原产于我国,东方蜜蜂定名的亚种蜜蜂中华蜜蜂曾经分布全国各省,其他四种蜜蜂都局限于南亚热带地区。
  20世纪以来,中华蜜蜂在全国范围内突发性地大幅度减少,1960年李俊向农业部的报告中提到,当时中蜂340万群,占全国饲养蜂群的68%,1981年中蜂数量不超过200万群,近年来中蜂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迅速缩减,黄河以北地区,仅限于山区及部分半山区保留少量中蜂,长白山区、太行山区、燕山山区、吕梁山区、祁连山区等,均处于濒危状态,蜂群数量减少95%以上(霍伯雄 2003)。尤其在北方地区,情况更为严重。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华蜜蜂的种群数量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4万多群,减少到了本世纪初的不足40群,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中蜂1000多群,而饲养中蜂规模较大和最多的房山蒲洼乡仅有400余群,密云北部、平谷、延庆也有少量中蜂分布(王凤鹤等 2007)。中蜂的急剧减少与西方蜜蜂的引入有直接关系。西方蜜蜂进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久,有据可查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1896年,据《珠河县志》卷十二记载:“自东铁筑成(1896年),一般俄民多有携蜂种于哈(尔滨)附近,迄今已成为东铁沿线唯一之家庭事业”。俄罗斯移民因西方蜜蜂具有取蜜容易、产量高、不逃亡、便于人工繁殖等特点,首先将欧洲黑蜂引入我国新疆伊犁和东北边境。引进西方蜜蜂后,因其带来了致命的传染性疾病且有攻击中蜂蜂王、干扰中蜂正常交尾等原因,中蜂遭受空前打击(杨冠煌 2005)。然而西方蜜蜂在中国的一百多年中却有了惊人的发展,西方蜜蜂因具有产量高,劳动能力强,可大量生产优质蜂王浆等特点倍受养蜂人的青睐,目前其在中国种群数量已经达到500多万群,创造出不菲的经济价值。目前中国年出口蜂蜜6~8万吨,约占世界贸易量的25%。销往日本、德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鲜王浆300~400吨,占世界蜂王浆贸易总量90%以上。
  中蜂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上述的蜜蜂产品市场份额中,中蜂所占的比例几近于无,经济效益极低,加剧了人为淘汰中蜂的速度。另一方面是因中蜂锐减而带来的生态问题。在人类利用的1300多种植物中,有1000种以上的作物需要蜜蜂授粉。然而,中华蜜蜂蜂与西方蜜蜂的生物差别导致了对植物授粉的不同选择,中华蜜蜂为本土特有蜂种,其生物性状的进化也与中国本土植物特征相吻合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耐低温,我国本土能分泌花蜜的显花植物都是中华蜜蜂的蜜粉源植物。在整个生态圈中,中华蜜蜂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中蜂共同进化生长的各种虫媒植物在缺少中蜂授粉的情况下,必将处于生态竞争的劣势,虽然自然界中还存在多种食蜜昆虫,这些植物的劣势还没有立刻展现出来,但生物进化法则必然青睐有更多生育机会的物种,潜在的生态危机已经在酝酿。
  近年,保护中华蜜蜂的系统工程渐次展开,其不仅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加以保护,并逐步建立中蜂遗传资源场、基因库,为保护野生中蜂资源,全国已建立多个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农业部印发的《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分不同区域对中蜂资源的保护工作制定了详尽规划。预计建立中蜂资源场15个,中蜂自然保护区8个,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在养殖中蜂的实际操作层面,政府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普通蜂农进行技术培训,并提供养蜂奖励与补贴,以蒲洼乡为例,蜂农每发展一群中蜂奖励200元,对待蜂农已有的蜂群,酌情补贴蜜蜂过冬需要的白糖,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蜂种群数量的稳定;提升了蜂农养殖中华蜜蜂的兴趣与热情;有利于普通民众对中华蜜蜂的深入了解。
  二、数据资料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为北京房山蒲洼乡森水村,并以养殖意蜂的延庆大庄科乡黄土梁村为参照组,在2007年9至2009年3月,分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跟踪调查。并采用民族生物学、文化人类学和生态学范式,进行广泛的野外调查、民间访谈和文献整理分析。着重采用关键人物访谈、半结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北京地区的蜜蜂养殖、分布、特征等进行生态学、人类学研究分析,并对中华蜜蜂传统利用的现状做详细考察,重点关注蜂农社区、传统中蜂医药文化和当前中蜂养殖困境等内容。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對两地区的乡村干部,普通养蜂农户与农科院中蜂专家分别进行访谈,从组织规划、经济预期、具体实施到技术干预多个角度对两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在森水村与黄土梁村的实地考察中,访谈了森水村全部养蜂户32家,黄土梁村8家养蜂户中的3家,问题涉及本地的养蜂历史;养蜂技术的传承;对政府介入养蜂的认知与建议;养殖中蜂所遭遇的困境;传统医药知识对养蜂的影响;养蜂经济价值的实现途径等多个问题。
  三、发展中蜂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保护区内的中蜂种群数量不稳定
  在蒲洼乡自然保护区内,制订有多条具体保护中华蜜蜂的措施,如禁止喷洒农药;禁止养殖意蜂;对于保护区内生活的农民养殖中蜂将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中蜂在此地正常繁育,然而就保护区的整体规划方面,尚存在较多的管理缺陷。缺少对保护区阶段性发展目标规划及实施细则的制订,难以长期保证农民养殖中蜂的积极性。
  在报批项目成功,得到上级政府拨款后,如何进行长效管理来保证中蜂数量的稳步回升是地方政府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不容乐观,从森水村中蜂种群的历史变化来看,2001年至2005年保护区刚刚成立时种群数量曾迅速增长,最多是达到300群,涨幅达到20世纪末的5倍左右。然而在之后的几年里,中蜂种群数量又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落,至2008年,村中的中蜂数量仅为200群,回落幅度达30%以上。   (二)中蜂的经济效益过低,蜂农缺乏养蜂积极性
  在扶持中蜂发展的政策下,养殖中蜂的利好政策让不少村民参与了进来,试图藉此契机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蜂事业的推进,村民对养殖中蜂反而渐渐失去热情,主要原因是养殖中蜂的经济收益过低。
  中蜂蜂蜜产量较低,仅为意大利蜜蜂的三分之一,且不生产蜂胶、蜂王浆等高经济价值的蜂产品,以森水村2008年养殖20群中蜂的某农户收入为例,当年中蜂蜂蜜的价格为8元,年摇出的蜂蜜有350斤,收入共2800元,除去900元过冬的饲料成本,年收入不足1900元。但现实中如此低价的蜂蜜也并不能顺利转化为现金,常常出现有蜜无需的状况,很大一部分蜂蜜只能自用。在蜂农中普遍存在着较为消极管理的态度,这成为中蜂数量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2006年与2007年交接的冬春两季,因昼夜温差较大,许多农户的中蜂出现大面积死亡,在这种天气下,只需用树叶,稻草对蜂箱做简单的包裹就能有效阻止死亡发生。然而蜂农多采取一种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很明显,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农户对养蜂的兴趣趋于冷淡。
  与养羊、养柴鸡、种植果树等农业生产相比较,养殖中华蜜蜂的收益率极低,从经济收入角度来看,中华蜜蜂的养殖难以在民间被推广。
  (三)对蜂农的补贴过低
  1、对养殖中华蜜蜂的补贴。养蜂补贴对保护区内养殖中蜂的蜂农给予的资金补贴,应全面考虑到物价、人工成本,当地政府对于蜂农一次性给予200元/群的补助,以2008年为例,饲养一群中蜂的年饲料成本大约为45元,蜂箱成本约60元,当地一个劳动力的成本约40元/天,200元的补助在当年尚可维系,但从第二年起对于蜂农来说,养殖中蜂就完全需要蜂农自己担负,故有部分蜂农选择在次年放弃或减少养蜂数量。
  2、没有对其他农产品损失的补贴。由于保护区内禁止喷洒农药,导致当地各种经济作物产量下降,尤其是苹果、核桃等果树受损严重几近绝收,但政府对这部分农民损失目前尚无任何补贴,使得部分保护区内的农民对养殖中蜂产生了抵触情绪。
  (四)对新增蜂群的认定存在标准不规范
  对于蜂农来说,每增加一群中蜂就意为着可以领到200元的补助,这让部分蜂农不顾中蜂的生长规律,进行频繁人工分蜂。一群正常中蜂的个体数量应在2万以上,但在实际考察中发现,一些蜂农家的群个体数量仅有几千只,这样小规模的弱势蜂群,不仅采集花蜜的能力不强,并且易导致蜂群的逃逸,生存繁育能力较弱。因对蜂群的认定标准不规范,对于中蜂蜂群的统计数目与群体质量评估都存有较大隐患。
  (五)中蜂养殖技术传播不畅
  蜜蜂的活框饲养有一整套复杂的技术要求,包括病虫害的治理、过冬管理、培育蜂王、科学分蜂等。在森水地区,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蜂农寥寥无几,政府曾在村民中专门培训过养蜂技术人员,但在实际生活中其往往借助技术资本谋求其他社会资源,难以向所有蜂农提供积极、无偿的技术援助,大部分蜂农的养殖技术都依靠亲友内部的口耳相传,这在中蜂管理中造成了许多事半功倍甚至完全相反的后果。一旦蜂群遭遇疾病,虫害或恶劣天气,存在因不能正确应对而造成重大中蜂种群损失的可能性。
  (六)传统医药知识中的中蜂价值被逐渐边缘化
  在当地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认为中蜂蜂蜜可治疗多种疾病,其功效是意蜂蜂蜜所不能替代的,这种对中蜂蜂蜜的医药价值认同,使得部分村民不考虑经济收益也甘愿养殖中蜂。这也是森水地区中蜂能够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西方医药产品逐渐取代了传统医药知识,大多数村民家中都备有多种常见药品,一些传统医药知识只留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当地的传统文化正在不断的“现代化”中渐渐消失。中蜂蜜独有的传统医药价值在被人遗忘的同时,人们对中蜂的关注自然也出现回落。
  四、对策建议
  (一)明确保护区阶段性管理目标,确保有效增长中蜂种群数量
  在中蜂保护区内,综合考虑现有资源及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管理目标与实施细则,避免发生单纯追求短期内中蜂种群数量大幅上涨的目标。在大力发展人工饲养中蜂的同时兼顾野生中蜂的生长繁育,研究确定人工饲养中蜂种群数量的最低限量,确保有足够蜂源通过自然分蜂稳定进入野生状态。制订中蜂种群恢复的近期及中远期规划,明确工作期限和实施进度。通过保护区的辐射,实现北京地区中蜂种群数量在生态意义上的恢复,进而避免“整体恶化,局部好转”的生态困境。
  (二)提高对农民的各项补贴
  1、在养蜂补贴总额上需综合考虑物价与劳动力价格适度调升,对于每群中蜂的劳动投入以每年5个工作日计算,2010年的勞动力成本已上涨至60元/天,仅劳动成本就300元左右,加上饲料与头年的蜂箱投入,第一年养蜂成本在400元以上,以后每年的养蜂成本在350元左右,为了避免第一年拿到补贴后蜂农放弃养蜂,可采取逐年支付的办法,遏制农户骤养骤弃的行为。
  2、对于因不能喷洒农药而导致的虫害损失给予正确评估,对于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与价格进行深入调查,给予农民合理的经济补偿,消除农民因养殖中蜂不能治理虫害而产生的抵触情绪。
  (三)跟踪管理,设定蜂群认定标准
  设专人对各农户的养蜂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按季度登记每户起始养蜂数量、发展状况、有无外来新增蜂群、有无人工分蜂、有无虫害、产蜜能力等信息,对各养蜂户及其养殖中蜂的动态变化有所掌握。在新增蜂群后,设定蜂群检验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蜂农拒发补贴,清除少部分蜂农试图以次充好、蒙混过关的投机心理。
  (四)对蜂农进行多渠道的技术培训
  可派遣技术员定期到村子里进行公开技术讲授,现场解决蜂农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发放简明易懂、图文并茂的养蜂知识手册,让蜂农对任何时候出现的养蜂问题都有资料查阅。轮流组织蜂农到其他养蜂专业村进行观摩,从感性认知上提升自身养蜂的规范性。指定村中的养蜂技术骨干与普通蜂农结成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其养蜂技术可顺利融入整个村庄的养蜂事业中。   (五)通过挖掘中蜂传统医药价值进而实现其市场经济价值
  中国传统医学中对药材的优良判定有着严格的地域、时间、品种标准。《本草纲目》上记载的蜜蜂就有“土蜂”、“竹蜂”、“大黄蜂”等多个品种,其功效也各有不同。在森水的传统医药知识中,认为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蜂蜜只有可能是中蜂蜂蜜,绝不能是近几十年才传入的意大利蜜蜂。在当地民间社会中,至今散落有大量用中蜂蜂蜜治疗各种疾病的偏方、祖方。就我国来说,传统医药知识被发达国家无偿盗用的事件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的医药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传统中医药进行大肆商业开发,获取了高额商业利润,另一方面是我国对自身传统医药知识开发严重不足,许多珍贵的偏方、祖方面临着流失的危险。合理开发中华蜜蜂传统医药价值,一方面可以抢救当地存留的传统医药文化,另一方面可以藉此挖掘中蜂产品独有的市场价值。近年,工业产品的各种弊病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在全球掀起热潮,天然药物、自然疗法与传统医学成了市场的宠儿,中蜂产品无疑十分符合这一新兴理念,具有巨大的市场潜能。
  五、小结
  对于中华蜜蜂种群恢复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印证一些学者对生态治理在全国范围出现“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罗康隆 黄贻修 2006)这一难题所表现出的忧虑。生态问题绝不仅仅是恢复环境和物种本来面目,对生态问题的解决也不可依赖自然科学的单一对策。在上述问题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合作互补是极有必要的,如果中蜂彻底消失了,那么有关中华蜜蜂的传统知识也必然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生态恢复是重建某区域历史上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而且保持生态系统和人类的传统文化功能的持续性的过程。地方文化与地方生态物种等环境因素呈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在恢复生态的同时,也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复兴,振兴那些即将没落的传统医药文化或许会对恢复中蜂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作用力。有学者坦言:挖掘和利用地方性知识,维护生态环境,是一种成本低廉的手段(袁同凯 2008)。在有一定文化与群众基础的森水地区,将两种向度的中蜂保护方式有效结合在一起或许不需要更多的投资,却有可能达到更有效的目的。
  以中蜂种群与其文化的衰落为孔,可以窥见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西方强势文化威压之时,所谓的真理标准、人类福址也随着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而发生更改,在如此汹涌的洪流中,Bourdieu所倡导的在实践中的觉醒或许就是现代文明无所顾忌大跨步向前行进中所需的一剂预防针。如果真如Milton所说,若我们承认文化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机制,那么人类的生存或许最終要取决于文化多样性(Kay Milton 2000)。那么任何短期内不被看好、不被承认的“传统文化”与“民间知识”在未来都可能成为解决人类生态困境的良方。
其他文献
【摘要】鉴于企业间经济绩效的差异,本文基于产权视角,试图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说明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所在。在阐明企业中人力资本激励重要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剩余分享是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有效实现形式。  【关键词】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企业绩效  一、人力資本激励的重要性  在真实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企业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经济绩效,它们之间这种差异的根源何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之一,其绩效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程度的破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污染情况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人们饮用水的安全,使人民群众的饮用水更加安全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简要介绍膜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以及膜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水处理;脱盐;反渗透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膜的特定性能将水中的杂质等分离以保留人体所需的一些有利元素的一
期刊
【摘要】从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历程看,在发展前期国有创业投资充当了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的先驱性力量,其产生是政府主导、主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体系方面的新的制度安排。然而面临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体制约束,面临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任务以及随之展开的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矛盾,其本身受到国有资产管理和待发展的创业投资行业的双重困扰。为此,必须重新界定国有创投的职能作用,建立新的国有创业投资的考核、激励机制,
期刊
【摘要】科学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对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本文以检测实验室混凝土试模自校准中,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来分析在具体的评定过程中如何选取评定的分量、一些典型的分量如何评定计算。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自由度;扩展不确定度;A类评定、B类评定  检测实验室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活动的有效性,要对计量器具开展量值溯源活动,量值溯源的形式除了检定和
期刊
【摘要】原子核液滴模型的表面张力做功的核势能计算方法能替代激发态复合核在去激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核内能的转移和变化的复杂的计算。中子俘获核反应的速率,激发态复合核的寿命,核反应中反应物的丰度。  【关键词】复合核;液滴模型;表面张力;核反应速率;激发态寿命;核素丰度  (一)基本理论  (1)中子俘获核反应速率  文献[1]给出在太阳反应灶(或核反应堆)内部,一个中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对速度由麦克斯韦一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到来,全国各地均可见到高速铁路工程的建设与施工,为保证桥墩和路基的施工安全和使用寿命,必须对其沉降进行控制。本文分析了沉降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并且在施工中须对高速铁路的沉降观测进行严格控制,并认真贯彻执行其基本标准,确保完满完成施工任务。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  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员、货物的流转与过去相比变得更加频繁,相应的,现代交通业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此轮流动性过剩没有导致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在长期来看应该是通货膨胀率不断降低的一般规律,在短期来看,资产价格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试图从目标通货膨胀制、央行独立性和全球化的角度解释尽管目前全球出现普遍性的流动性过剩,但是通货膨胀却保持在相对平稳水平的原因。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全球化  Abstract: The paper argues the reason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本文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针对ITO、BPO行业对员工应掌握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能力的需求,阐述了如何针对日语专业学生构建计算机日语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对应的知识与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日语专业;计算机日语;信息技术;IT  1、日语专业开设计算机日语类课程的必要性  2013年中国的信息技术外包(ITO)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教育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VFP程序设计课程,VFP程序设计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考试科目之一,报考该科目的考生越来越多,VFP程序设计已成为很多考生关注的一门语言。考生掌握上机考试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和几种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对提高二级考试过级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VFP;程序设计  计算机等级考试由两大部分组
期刊
【摘要】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水平已经成为评估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壮大应该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构建产业链,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园区,是目前我国很多工业园区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研究循环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茌平工业园区,发掘循环经济与产业链的关系,为相关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