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引导,既不能是旁征博引,喧宾夺主,也不能是亦步亦趋,而应该是巧而不发,导而弗牵。
关键词:适时引导;时事;社会现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19-1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现象依然相当普遍,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难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而思想政治课的施教之功,贵在转化,巧在引导。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引导,既不能是旁征博引,喧宾夺主,也不能是亦步亦趋,而应该是巧而不发,导而弗牵。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引在学生兴趣不浓之时。上课伊始,学生的兴趣往往还停留在课间的某些活动上,他们或回味着球赛激烈的竞争,或琢磨与某位同学继续“舌战”的策略,或自我陶醉于课前的某件“杰作”等等。即使学生的注意力转向了课堂,但他们的感情处于睡眠状态,学习兴趣不会很浓。如何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进人最佳的学习情境呢?我总是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达到引人入胜之功效。如,在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的视频。形象生动的画面,庄严肃穆的场面,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特别是同学们看到全国人大代表秩序井然、昂首挺胸地迈入人民大会堂,都非常迫切地想知道人大代表究竟是怎样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此时,我顺势引入课题,在黑板上板书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穿插播放相关视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主动,出现了生动活泼、和谐共振的教学局面。
二、引在学生是非混淆之时。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和世纪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课堂上,在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中接受的教育、观念,都使他们的思想意识更具开放性,更少教条主义的束缚,他们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但是,他们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往往易走极端,混淆是非,这是正常的。我们既不能沾沾自喜于他们的种种优点,也不必忧心忡忡于他们的种种不足,而应当正视现实,充分发挥教学的政治导向作用,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面对当前社会中的“看客”现象和“见义勇为者”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教师要引用有力的证据,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澄清思想上的疑虑,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引在学生偏离主题之时。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积级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发展认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有目的思维。例如,指导自学时,要通过自学提纲引导学生把握主题;课堂提问时,要抓住教材本身存在的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主要矛盾设疑,以突出主题;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当学生离开课堂讨论的主旨而“节外生枝”、“钻牛角尖”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拨正“航向”。至于那些讨论中所出现的、学生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点拨解扣,给学生铺路搭桥,引导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引在学生欲罢不能之时。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一个突出持点,就是贴近社会,时代感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而兴趣盎然,迫切要求教师来讲解和回答.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就此收场,学生的情绪就会冷却,就会感到“无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洞悉学生的心理,适时地引入“时政要闻”,让时代的活水在教学园地里流淌。这样教学,不仅活跃和充实了课堂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引在学生情感陶冶之时。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涉及到师生在理性和情感两个方面互动的人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情能扭住求知的心,情能点燃智慧的火。只有以情动人,才能进一步以理服人。而学生的情感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譬如,在学习“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之时,我就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段精彩的结束语:“每个同学都在语文课本上看过这样一幅插图——人民英雄纪念碑。面对这幅画面时,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停顿片刻)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我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雄伟,它有10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就在眼前;啊!坚韧、庄严,它全是花岗石、汉白玉堆砌而成,它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精神永存。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过去,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解放,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这种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英勇献身精神要体现在实际中,我们青少年要关心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认真学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立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教师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感情色彩浓厚的有声语言,情理交融,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总之,教师的引导贵在自觉、及时、巧妙,贵在效果优化,而要达此之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顽强地苦练教学的基本功。
关键词:适时引导;时事;社会现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19-1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是个热门话题,但政治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现象依然相当普遍,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难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而思想政治课的施教之功,贵在转化,巧在引导。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引导,既不能是旁征博引,喧宾夺主,也不能是亦步亦趋,而应该是巧而不发,导而弗牵。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引在学生兴趣不浓之时。上课伊始,学生的兴趣往往还停留在课间的某些活动上,他们或回味着球赛激烈的竞争,或琢磨与某位同学继续“舌战”的策略,或自我陶醉于课前的某件“杰作”等等。即使学生的注意力转向了课堂,但他们的感情处于睡眠状态,学习兴趣不会很浓。如何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进人最佳的学习情境呢?我总是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达到引人入胜之功效。如,在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的视频。形象生动的画面,庄严肃穆的场面,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特别是同学们看到全国人大代表秩序井然、昂首挺胸地迈入人民大会堂,都非常迫切地想知道人大代表究竟是怎样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此时,我顺势引入课题,在黑板上板书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穿插播放相关视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主动,出现了生动活泼、和谐共振的教学局面。
二、引在学生是非混淆之时。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和世纪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课堂上,在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中接受的教育、观念,都使他们的思想意识更具开放性,更少教条主义的束缚,他们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但是,他们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往往易走极端,混淆是非,这是正常的。我们既不能沾沾自喜于他们的种种优点,也不必忧心忡忡于他们的种种不足,而应当正视现实,充分发挥教学的政治导向作用,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面对当前社会中的“看客”现象和“见义勇为者”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教师要引用有力的证据,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澄清思想上的疑虑,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引在学生偏离主题之时。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积级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发展认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有目的思维。例如,指导自学时,要通过自学提纲引导学生把握主题;课堂提问时,要抓住教材本身存在的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主要矛盾设疑,以突出主题;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当学生离开课堂讨论的主旨而“节外生枝”、“钻牛角尖”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拨正“航向”。至于那些讨论中所出现的、学生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点拨解扣,给学生铺路搭桥,引导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引在学生欲罢不能之时。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一个突出持点,就是贴近社会,时代感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而兴趣盎然,迫切要求教师来讲解和回答.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就此收场,学生的情绪就会冷却,就会感到“无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洞悉学生的心理,适时地引入“时政要闻”,让时代的活水在教学园地里流淌。这样教学,不仅活跃和充实了课堂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引在学生情感陶冶之时。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涉及到师生在理性和情感两个方面互动的人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情能扭住求知的心,情能点燃智慧的火。只有以情动人,才能进一步以理服人。而学生的情感不是自发产生的,它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譬如,在学习“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之时,我就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段精彩的结束语:“每个同学都在语文课本上看过这样一幅插图——人民英雄纪念碑。面对这幅画面时,你们有什么感想呢?(停顿片刻)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我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雄伟,它有10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就在眼前;啊!坚韧、庄严,它全是花岗石、汉白玉堆砌而成,它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精神永存。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过去,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解放,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这种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英勇献身精神要体现在实际中,我们青少年要关心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认真学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立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教师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感情色彩浓厚的有声语言,情理交融,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总之,教师的引导贵在自觉、及时、巧妙,贵在效果优化,而要达此之境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顽强地苦练教学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