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准则的应用有利于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规范,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应用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会计准则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现状做出分析,总结新会计准则的创新点,对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用效率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事业单位应用会计准则的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用效率;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6-0113-02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对会计工作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实践证明,传统的会计准则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大量、复杂的会计工作。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用的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率。为了适应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采取相关策略配合会计准则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惩戒和监督措施
会计准则的实施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从会计准则的颁布到应用有充足的时间。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不积极、不及时、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将会计准则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对于执行不力本应受到适当处罚的事业单位缺少惩戒措施,导致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准则缺乏重视。此外,缺乏专门的审查部门,在会计准则实施之初对事业单位进行及时监督,督促事业单位提高会计准则的应用效率,也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没有将新会计准则落到实处的因素之一。
1.2 领导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准则的实施普遍缺乏重视。我国的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赚取利润。事业单位从政府获得充足的运营资金。资金来源得到保障后,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于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缺乏重视,在单位内部的规范和新会计准则产生冲突时,单位内部规范具有优先权,导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被延后。
1.3 会计工作的技术性差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会计工作中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如何保证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是现代会计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远不及发达国家,会计工作使用的会计信息处理软件不够先进,不利于会计准则应用效率的提高。此外,由于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准则的直接实施者,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于复杂的会计分录掌握不熟练,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落实不细致等问题,也对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1.4 会计准则的实施方式多元化
我国的事业单位目前的会计处理方式为分行业处理。不同的行业处理的方式不一样。例如,进行公共生产的事业单位和进行私人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这导致会计准则在对统一业务上的处理缺乏一致性,不利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2 新会计准则的创新
我国于1997年首次颁布《会计准则》,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沉淀,2000年和2012年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两次修改,对其内容加以补充,并改进了会计处理的方式,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旧的会计准则中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及时性、可靠性、可理解性等性质,新的会计准则将“全面性”增加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来,并强调经济业务要具有广泛性。新的准则对于信息的要求更加符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2.2 明确会计核算目标
会计目标在会计准则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之所在。因此,在会计准则中明确会计核算目标是会计准则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旧的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核算目标的描述比较模糊,而新的会计准则明确描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为向相关的受托管理者提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经营情况等会计信息。完整的会计信息为相关人员进行财务分析和风险预测提供参考,进而制定出适合单位发展的策略。明确会计核算目标有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应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2.3 对资产负债表的列入项目进行调整
新的会计准则改变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将收入和支出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用流动性来分类整理资产和负债。此措施增加了会计报表的清晰度和条理性,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高效利用。
除以上明显变化外,新的会计准则增加了“在建工程”项目,对净资产的分类进行了细化,把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中来,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做出了新的规定等都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3 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用效率的策略
3.1 财政部门加大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
我国的财政部门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同时肩负着推广会计准则、监督相关部门落实会计准则的责任。首先,财政部门应该支持会计准则的实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新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其次,财政部门要重视对于事业单位领导者的培训工作。事业单位领导者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新会计准则在事业单位内的落实程度。因此,财政部门要通过培训工作加深事业单位领导者对新会计准则的了解。最后,严格的监督是促进新会计准则执行到位的重要手段,对会计准则实施不力的事业单位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3.2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技术性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相对稳定,因此,有充裕的资金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技术性。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者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购买先进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注意后备人才的培养,防止因会计人员离职或请假而使会计工作失去连续性,进而完善会计工作模式,提高会计准则的应用效率。
3.3 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的会计核算通常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经过长期的发展,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应用新的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会计核算中来,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会计准则的应用效率。
3.4 对会计报表进行改进
会计报表能够反映单位的财务动态和经营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为单位的下一步经营策略增加可行性。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详细说明,能够为会计工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根据新会计准则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规范其内容,将收入支出项目删除掉,使资产负债表更加直观。
4 结 语
总之,会计准则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新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加全面,可行性更高。要想提高会计准则在事业单位的应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应该加强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重视程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技术性,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将会计准则落实到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汪根平.浅议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准则的异同[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
[2] 苗晓环.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J].北方经贸,2014,(7).
[3] 吴期英.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及应用分析[J].财经界,2014,(36).
[4] 王晓霞.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5] 王健.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用效率;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6-0113-02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对会计工作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实践证明,传统的会计准则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大量、复杂的会计工作。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用的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率。为了适应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采取相关策略配合会计准则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惩戒和监督措施
会计准则的实施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从会计准则的颁布到应用有充足的时间。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不积极、不及时、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将会计准则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对于执行不力本应受到适当处罚的事业单位缺少惩戒措施,导致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准则缺乏重视。此外,缺乏专门的审查部门,在会计准则实施之初对事业单位进行及时监督,督促事业单位提高会计准则的应用效率,也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没有将新会计准则落到实处的因素之一。
1.2 领导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准则的实施普遍缺乏重视。我国的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赚取利润。事业单位从政府获得充足的运营资金。资金来源得到保障后,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于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缺乏重视,在单位内部的规范和新会计准则产生冲突时,单位内部规范具有优先权,导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被延后。
1.3 会计工作的技术性差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会计工作中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如何保证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是现代会计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远不及发达国家,会计工作使用的会计信息处理软件不够先进,不利于会计准则应用效率的提高。此外,由于会计工作人员是会计准则的直接实施者,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于复杂的会计分录掌握不熟练,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落实不细致等问题,也对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1.4 会计准则的实施方式多元化
我国的事业单位目前的会计处理方式为分行业处理。不同的行业处理的方式不一样。例如,进行公共生产的事业单位和进行私人产品生产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这导致会计准则在对统一业务上的处理缺乏一致性,不利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2 新会计准则的创新
我国于1997年首次颁布《会计准则》,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沉淀,2000年和2012年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两次修改,对其内容加以补充,并改进了会计处理的方式,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旧的会计准则中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及时性、可靠性、可理解性等性质,新的会计准则将“全面性”增加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来,并强调经济业务要具有广泛性。新的准则对于信息的要求更加符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2.2 明确会计核算目标
会计目标在会计准则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之所在。因此,在会计准则中明确会计核算目标是会计准则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旧的会计准则对于会计核算目标的描述比较模糊,而新的会计准则明确描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为向相关的受托管理者提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经营情况等会计信息。完整的会计信息为相关人员进行财务分析和风险预测提供参考,进而制定出适合单位发展的策略。明确会计核算目标有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应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2.3 对资产负债表的列入项目进行调整
新的会计准则改变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将收入和支出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用流动性来分类整理资产和负债。此措施增加了会计报表的清晰度和条理性,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高效利用。
除以上明显变化外,新的会计准则增加了“在建工程”项目,对净资产的分类进行了细化,把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中来,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做出了新的规定等都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3 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用效率的策略
3.1 财政部门加大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
我国的财政部门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同时肩负着推广会计准则、监督相关部门落实会计准则的责任。首先,财政部门应该支持会计准则的实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新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其次,财政部门要重视对于事业单位领导者的培训工作。事业单位领导者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新会计准则在事业单位内的落实程度。因此,财政部门要通过培训工作加深事业单位领导者对新会计准则的了解。最后,严格的监督是促进新会计准则执行到位的重要手段,对会计准则实施不力的事业单位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3.2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技术性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相对稳定,因此,有充裕的资金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技术性。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者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购买先进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注意后备人才的培养,防止因会计人员离职或请假而使会计工作失去连续性,进而完善会计工作模式,提高会计准则的应用效率。
3.3 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的会计核算通常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经过长期的发展,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应用新的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会计核算中来,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进而提高会计准则的应用效率。
3.4 对会计报表进行改进
会计报表能够反映单位的财务动态和经营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为单位的下一步经营策略增加可行性。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详细说明,能够为会计工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根据新会计准则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规范其内容,将收入支出项目删除掉,使资产负债表更加直观。
4 结 语
总之,会计准则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新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加全面,可行性更高。要想提高会计准则在事业单位的应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应该加强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重视程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技术性,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会计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将会计准则落实到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汪根平.浅议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准则的异同[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
[2] 苗晓环.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J].北方经贸,2014,(7).
[3] 吴期英.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及应用分析[J].财经界,2014,(36).
[4] 王晓霞.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5] 王健.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