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同时也是促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要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融入新的内容,用新颖的方式来活化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修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理念;初中教学;道德與法治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出了更多要求,法治教师不仅只授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氛围。美国著名教育家曾说过:生动、轻松的氛围可以让情欲具有动机和直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者人的行动。所以,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不够严谨和仔细,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也不是很浓,缺乏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僵化”,变得具有“局限性”,不但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还会使他们散失创新能力。当下教育改革的方向主要是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具体而言,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内容和大多数篇幅都在介绍一些政治概念、法律、道德品质等,这些枯燥空洞的内容根本无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只会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其中的重点知识,很少真正将知识化为己用。
2.教学理念陈旧。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你听我讲”的填鸭式教学中,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重点知识和概念,剩下的就交由学生自己理解和背诵,缺乏对知识的深入讲解和实例讲解,使得教学方式和内容都还停留在较为老旧的阶段,完全没有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二、改进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老师在根据教材备课时还需要参照相关的资料,但是由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教学就会显得十分枯燥无味,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具体而言,老师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添加一些实例,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实例相结合,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深刻、全面的教育。
2.改革教学方法。在当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信息化技术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在课程中的积极性,通过在课堂上播放道德与法治相关视频的方式,巧妙的将学生全身心的带入到课堂中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且让教学环节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初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高,一到下课就“玩心太重”,根本就不会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导致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面进行适当的延伸。比如说,老师可以建立线下的道德与法治交流平台,并在该平台上不时的推送一些道德与法治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在下课时也能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巩固或者学习。
3.提升法治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同样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这就意味着老师要时刻更新道德与法治有关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高尚的榜样。
4.开展趣味课堂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学从来都是具有双向性的,如果仍是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唯一的演讲者,学生也只为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毫无吸引力,甚至还会感到厌烦,在当今社会法治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通过教学和课堂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升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
三、更新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教学理念
1.实现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智育和德育两大功能,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么教学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这点尤为重要。一方面,老师可以加强马列主义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确定其正确的政治方向,明辨是非、热爱科学,保证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另外,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健康的情感,都能让学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总而言之,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坚持科学的育人观,要在反对重智轻德的同时,切实教书育人。
2.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要遵守客观的教学规律,全面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活动并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在此过程中,树立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这点而言,就需要老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不能将思政教育当作简单的“智育”教育,也正是因为如此,老师才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考虑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知识,从而让学生自发的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达到行知合一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要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觉悟,需要老师从学生周边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满趣味性,比如利用具体实例来进行课堂讲解,用我国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国际地位来让学生感悟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事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另外,还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四、总结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和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才能,将枯燥化为有趣,将苦学变为乐学,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旭明,王润霞.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学周刊,2019(29):108.
[2]后晓贞.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11-112.
关键词:教学理念;初中教学;道德與法治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提出了更多要求,法治教师不仅只授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氛围。美国著名教育家曾说过:生动、轻松的氛围可以让情欲具有动机和直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者人的行动。所以,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不够严谨和仔细,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也不是很浓,缺乏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僵化”,变得具有“局限性”,不但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还会使他们散失创新能力。当下教育改革的方向主要是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具体而言,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内容和大多数篇幅都在介绍一些政治概念、法律、道德品质等,这些枯燥空洞的内容根本无法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只会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其中的重点知识,很少真正将知识化为己用。
2.教学理念陈旧。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你听我讲”的填鸭式教学中,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重点知识和概念,剩下的就交由学生自己理解和背诵,缺乏对知识的深入讲解和实例讲解,使得教学方式和内容都还停留在较为老旧的阶段,完全没有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
二、改进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老师在根据教材备课时还需要参照相关的资料,但是由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教学就会显得十分枯燥无味,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具体而言,老师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添加一些实例,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和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实例相结合,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深刻、全面的教育。
2.改革教学方法。在当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信息化技术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在课程中的积极性,通过在课堂上播放道德与法治相关视频的方式,巧妙的将学生全身心的带入到课堂中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且让教学环节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初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高,一到下课就“玩心太重”,根本就不会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导致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面进行适当的延伸。比如说,老师可以建立线下的道德与法治交流平台,并在该平台上不时的推送一些道德与法治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在下课时也能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巩固或者学习。
3.提升法治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学理念的转变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同样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这就意味着老师要时刻更新道德与法治有关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高尚的榜样。
4.开展趣味课堂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学从来都是具有双向性的,如果仍是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唯一的演讲者,学生也只为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毫无吸引力,甚至还会感到厌烦,在当今社会法治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通过教学和课堂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升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
三、更新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教学理念
1.实现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智育和德育两大功能,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么教学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这点尤为重要。一方面,老师可以加强马列主义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确定其正确的政治方向,明辨是非、热爱科学,保证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另外,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健康的情感,都能让学生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总而言之,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坚持科学的育人观,要在反对重智轻德的同时,切实教书育人。
2.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要遵守客观的教学规律,全面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道德与法治活动并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在此过程中,树立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这点而言,就需要老师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不能将思政教育当作简单的“智育”教育,也正是因为如此,老师才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考虑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愿意主动接受知识,从而让学生自发的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达到行知合一的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要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觉悟,需要老师从学生周边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满趣味性,比如利用具体实例来进行课堂讲解,用我国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国际地位来让学生感悟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事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另外,还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四、总结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适应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和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才能,将枯燥化为有趣,将苦学变为乐学,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旭明,王润霞.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学周刊,2019(29):108.
[2]后晓贞.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