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药材本草考证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xu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椿皮为少用药材,其药用始裁于《雷公炮炙论》.为发掘和扩大药源,保护椿皮药材资源,以椿皮药用的历史沿革为主线,对历代本草及现代文献中椿皮的别名与释名、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采收加工等内容进行梳理,为椿皮的品质评价及采收加工工艺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护场理论源远流长,是判断中医外科疾病顺逆预后的指征.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其逐渐深化为正邪交争,正气对邪气的约束过程.护场理论的延伸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治疗手段也更加丰富.以护场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中医诊治,总结RVVC各时期临床特点及护场变化,辨证论治,采用中医内外治法来促进护场的形成及稳固,从而降低其复发率,促进疾病向愈.以护场理论指导治疗RVVC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临床治疗RVVC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及UniPort数据库检索并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基因,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STC的靶点基因,并筛选黄芪有效活性成分与STC的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图,预测其关键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分析.结果:共得到黄芪有效活性成分16个,作用靶点172个,获得STC靶点1824个,黄芪与STC的共同靶点有113个.P
通过探究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薛雪的《湿热条辨》和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经过系统性分析他们对温病恢复期的病机论述、辨证观念、用药经验以及调养体系的研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含有与待分离目标化合物结构相同或相似空腔的主客体复合物,具有对目标化合物选择性识别、特异性结合、高效率富集等特点.与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相比,MIPs制备工艺简单、提取分离快速并可重复使用.根据制备原理不同,MIPs的制备方法包括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沉淀聚合法、溶胶—凝胶法、表面分子印迹等方法等.随着分子印迹技术与化学合成及现代分析检测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不断发展,MIPs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筛选、有毒成分去除及代谢成分的分离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南京中医药大学王灿晖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在60余年的临床与科研教学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辨证思路及组方特色.王灿晖教授在古方启发下,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创制了健脾益胃方,临床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显著.从制方思路、配伍特色、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健脾益胃方进行剖析,探析王灿晖教授健脾益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为了更好地研究《针灸甲乙经》对于牙痛这一口腔疾患的诊疗方法和针灸选穴治疗规律,通过计算机检索对《针灸甲乙经》原文中关于“齿痛”\'龋齿“”龋痛“”齿\"的条文进行梳理分析,对牙痛诊治原则、循经取穴、分部取穴和针灸疗法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拓展针灸治疗牙痛的诊疗思路.
在高血压病发病率高、年轻化趋势加剧及其并发症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的背景下,通过借鉴仝小林院士创立的“态靶因果”理论,从态靶辨证角度,将高血压的病态概括为一个“逆”的总态及“热、湿、瘀、虚”4个分态,从中确定靶方靶药,对高血压进行纯中药辨治.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mbed、EMbas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9月,搜集中西医结合与单用西药对比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3篇研究文献,共11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组[OR=2.71,95% CI(1.89,
通过文献统计与归纳的方法对生脉制剂不同研究方向文献数量与生脉不同剂型质量研究文献数量进行统计,归纳生脉制剂成分的相关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生脉口服制剂和生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相关研究,归纳生脉制剂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和研究进展.对比生脉不同剂型指纹图谱的差异,讨论生脉制剂质量评价标准的优化方案,探究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分析表明关于生脉注射液的研究较多,有较为固定的指纹图谱建立方法和国家质量标准;关于生脉口服制剂的研究较少,标准指纹图谱建立困难,质量控制难以把握.
三焦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难经》,成熟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消渴病分上、中、下三消,多从肺、胃、肾三焦论治.随着中医学理论发展及消渴病古今演变等,当代中医学诊治糖尿病,已与古时诊疗消渴病的方法有所不同.通过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应用三焦辨证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总结现代糖尿病中医诊疗对三焦辨证的发展,以期为糖尿病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