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范例式”阅读教学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范例式”阅读教学在教材选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个方面均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通过“范例”可以获得语文知识,培养构建知识结构的新能力。“范例式”阅读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教养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使其获得活动性的、“生产性”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范例式”;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67-02
  语文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教育,应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并逐渐形成完善、开放、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如何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实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三者的结合,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探究的热点问题。
  笔者根据范例教学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思想,结合教学实际,融合自己的理解,就“范例式”阅读教学展开论述。
  一、“范例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根据克拉夫基的理论,“范例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的独立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批判、判断和决定事物的能力。克拉夫基认为,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帮助学习者树立自己的学习思想。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这是一种“教养性的学习”,它能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别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发展所学知识,改变学习者的思维方法和行动力。这是可以改变学习者“自我”的一种学习,也可以说,其目的在于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例子来掌握一般的知识、观念,并可借此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要求教师用少量例子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三个任务:引进新概念,介绍新内容;组织运用知识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1]。
  二、“范例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范例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包括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这三种特性遵循“学习——运用——归纳”这一规律层层提升。
  基本性是指基本方法,基础性指的是类似阅读题的思维原则,前者指教给学生各学科的基本要素,如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科学规律等,后者指教给学生与其基本经历、智力水平等相适应的基本经验,使其智力得到更好发展。基本性着眼于教材的客观内容,基础性则要求开发教学对象,即在提升学生智力上下功夫,这是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至于“范例性”,这是沟通学生主观世界与教材这一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实现基本性和基础性教学的重要形式。坚持这三种特性所要达到的基本任务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范例”获得关于语文和社会文化的一般知识;二是使学生得到构建知识结构的新能力、解决问题的新策略、了解事物的新方式、新的行为观点。开展“范例式”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养性学习,使之发展独立学习能力,获得活动性、“生产性”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范例式”阅读教学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范例”
  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包含阅读文本,文本是学生积累知识的直接对象。选择教学内容是语文“范例式”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具有文体知识、突显写作意图、激发读者情感共鸣、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的文本才能成为“范例式”阅读教学文本。
  以《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作者在文章中解释了“海市蜃楼”“魔鬼的海”“鸣沙”三种神奇现象的表现和成因。作者紧扣文章标题,紧紧围绕文章的说明对象“沙漠里的现象”及其特点“奇怪”展开说明,全篇语言精练、解释精准、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追问、总结等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基本知识,将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在一处,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过程中确立说明文阅读、写作的标准。
  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说明方法的作用。如文章列举了孟奇与拿破仑的军队见识“魔鬼的海”的史实,让读者明白沙漠中奇怪现象的真实性;引用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展现了沙漠的恐怖、震撼人心,很容易将读者带入文章,达到吸引读者兴趣的目的;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地解释了“海市蜃楼”“魔鬼的海”以及“鸣沙”三种神奇现象的成因,让学生更能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极好地体现了说明文的作用。
  作者的遣词造句经过深思熟虑,结论有据可查,言语不能确定者会添加限制语,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如“据一些专家的意见”中的“据”和“一些”就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典型表现。作者不妄加定论,不以偏概全,实事求是地进行说明。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作者又在文章中生动地将沙漠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将行走于沙漠时人的状态展现于读者面前。如“蓄着碧蓝的水”“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等,这些词句使文章生动不枯燥,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者依次解释了“海市蜃楼”“魔鬼的海”以及“鸣沙”三种奇怪现象的成因,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无关,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写作顺序为逻辑顺序。教师再适当补充有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知识,利于学生掌握说明顺序的相关内容。
  教师选择《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为说明文教学范例,充分展现说明文的四个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学生能学习到说明文的知识点,在之后的阅读中便可以举一反三。
  (二)教师教学“范例”
  语文教师是学生进入文学殿堂的引路人,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参照,教师如何阅读、如何教授阅读显得至关重要。在科学选择“范例式”阅读教学文本的基础之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课堂操作便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操作范本。
  以初中文言文教学为例。文言文学习之所以成為难点,是因为学生不理解文章内容。因而文言字词、语句的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首篇文言文教学时,笔者带领学生在掌握翻译技巧的基础上明确重点字词的含义。这个过程不求快、只求稳,力求让学生强化印象,逐步在大脑中形成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操作方式。长时间、多次重复能够让学生初步构建起文言文学习模式,这是学生理解文言文不可跨越的阶段,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主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第一篇文言文学习模式为范例,自行翻译文言文,疏通大意,明确重要的词句含义。这样,将学到的文言文学习模式多次实践并不断完善,融入自己的技巧方法,学生慢慢形成语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学生学习“范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范例式”教学最终应落实到学生的“范例式”学习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创设提升阅读能力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对推行“范例式”教学大有裨益。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完全由他们自主学习,收获有限。所以,在学生当中也应树立学习的“范例”,以供其他学生参照学习。
  划分学习小组应科学合理分配组员,以期优势互补,互相学习。教师可引导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其他组员,使他们成为组内的领头羊,成为语文阅读学习的“范例”。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在完成诗歌鉴赏教学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各组组长模仿教师讲解这首元曲,允许组长进行合理且有创意的改动,再对组长的讲解适当评价、点拨,避免出现偏差,而又保证他们的讲解有亮点。随后,让组长带领组员自主学习,小组可以进行二次创新,不断完善组长对曲作的理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质疑,展示小组可针对质疑进行解答。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至少经过三次思考,能充分挖掘曲作的内容、写法、情感等,能够准确把握同类作品的重点、难点,形成一整套知识体系,其协作学习、团队精神、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总之,“范例式”教学的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其最终的目的是优化课堂,让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会学”语文。“范例式”教学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宋桂全,郑虹.范例教学思潮新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4(1).
  【作者简介】
  张琳玲(1982~),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尽量少的时间投入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技能和审美素养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给学生营造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全方位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实现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传承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根据文言文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增加相关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内涵,凸显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意义,促进文言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期刊
【摘 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是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构建体验性高中语文课堂的需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在活动中发现美、在互动中理解美、在实践中创造美,将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具有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特点,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知识整体。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根据笔者在人教版地理必修3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经验,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补充。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构建起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采用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导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导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导出”学生的问题意识;选择适当的运用
期刊
【摘 要】深度学习能够有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应用能力,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长久记忆。本文首先阐述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点,随后分析了深度学习导向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21-02  初
期刊
【摘 要】近几年,中小学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主要倡导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体验者、发现者和探究者,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
期刊
【摘 要】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初中美术教学始终不受重视,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转变全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等的思想观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美术课堂教学角度出发,提出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习兴趣;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2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
期刊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指在指定的范围内阅读完一本长篇小说或学术著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阅读长篇小说的学生很多,阅读学术著作的学生却少之又少。《乡土中国》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的学术著作,也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指定的整本书阅读篇目,因此,本文以《乡土中国》为例,探讨新教材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  【关键词】新教材;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快乐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放松,缓解学习压力。本文主要对快乐体育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倡将快乐体育教学与中学体育课堂相结合,展开丰富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运动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快乐体育教学;中学体育;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