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屑于考试的他,后来屡屡成为考题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话题】主见 修养 兴趣爱好 厚积薄发
  在中国,考试似乎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从“近140万人报名2020年国考”,到考研大军壮大,大家为考试奋斗,也因考试烦恼。
  明朝时,就有个不屑于考试的名人,他被考试折磨多年,最终却屡屡被写入科考试题之中。他就是明代大儒王阳明。
  王阳明小时候可算是个“熊孩子”。王阳明少年时曾沉迷下象棋。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状元出身,恨铁不成钢,趁着王阳明睡觉时,把象棋扔进了河里。王阳明知道后,为象棋被扔作诗一首——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不得不说,像王阳明这样写诗“怼”爹的确实难得一见,也可见其天资不俗。不让下棋,王阳明就和小伙伴们玩起“战争游戏”。据说,他制作了旗子,如排兵布阵一般指挥着小朋友们。
  当然,王阳明并非一直“熊”。后来,他进入京城私塾读书,成绩还算不错。虽然并不很重视考试,王阳明还是在21岁时参加了浙江乡试,一考得中举人。次年,王阳明参加会试。这位多次对考试表示不屑的年轻人开始卡壳了。弘治六年(1493年),王阳明参加会试不中。第二次依旧落榜。不过他毫不介意:“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他并不排斥科举,不考取功名很难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但如果只重视科举,不注重身心修行,便会陷入急功近利的歧途。


  弘治十二年(1499年),他再次参加会试,一举成功。王阳明开始步入仕途,只是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上疏皇帝,触怒宦官刘瑾,结果被贬至贵州龙场驿,后来又受命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该地区地势险要,贼匪活动猖獗。那个曾经只能在棋盘上推演或是指挥小伙伴“作战”的少年,率兵转战多地,一举荡平为患当地数十年的盗贼。
  但平定叛乱反倒引起了明武宗身边佞幸之臣的忌恨。王陽明经此一事后,愈发相信,“良知”足以真正忘却患难、超越生死。他提出,革除功利之弊,唤醒人们心中的良知,这便是他所言的“致良知”。
  明嘉靖七年(1528年),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在此后的时间里,他的学说成为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东亚有较大影响。甚至,少年时曾不屑于科考的王阳明,屡屡被写入当时的乡试试题中。隆庆、万历年间,浙江等地的乡试策题常常能见到关于王阳明的考题。这些考题固然与当时的学术环境、社会环境不无关系,但我们也可看出,王阳明所倡导的学说影响之深。
  (摘自中国新闻网)
  素材任意门·王阳明巧审罪犯
  王阳明做官时,非常注意观察人的内心世界。在贵州龙场为官到任不久,捕获了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此人审讯时还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王阳明说:“今天就不审了。天气太热,你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强盗头目说:“脱就脱吧。”如此再三,王阳明最后说:“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强盗头目连忙说道:“不方便!”王阳明说:“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强盗头目点头称是,便从实交代。
  (特约教师 孟凡运)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学会读书 效率 读书要“沉潜” 走马观花 精读  作文君:2015年,国内首份《中国城市阅读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手机作为新兴移动阅读方式,影响力已远超纸质书,甚至电脑。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读书呢?日本作家斋藤孝在《深阅读》这本书里,告诉了我们网络时代为何更要重视阅读,如何读书才能把书中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血肉,以下即为方法的一种。  【素材分析】
期刊
【观点引路·乐观人生】虽然遭遇了命运的不公,但在陈晓婷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抱怨和自卑。无论遇到什么,她都乐观以对,无论身在何处,她都让自己发出光芒。她把自己经历的一切,都当作了上天对她的眷顾。这样的女孩儿,真的美极了。  【适用话题】乐观 美的定义 心态活出自己  作文君:2019年9月,知乎上一个问题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单眼失明是种怎样的体验?”其中,一条回答获得了近4万网友的点赞。在这条回答
期刊
【適用话题】厚积薄发 实力 说与做 练习  当我们把一件事做熟练以后,一个效果就是我们再做这件事会“自动化”。比如开车,不会开车的人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开熟了的人基本上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开车。甚至你问他怎么开的,他都说不清楚。开车这件事已经进入他的舒适区。所谓自动化,就是无意识地动。  普通人会认为这种无意识的动作是自己做一件事熟练的表现,并引以为傲。没错,别人的学习区是你的舒适区。  普通人打高
期刊
【星语录】  易烊千玺:以前我跟朋友描述重庆的时候会说,每天好像40℃下被保鲜膜裹着出汗的感觉。而这回(在《少年的你》里)大都是晚上的戏,所以一部戏下来之后再回忆起小北,大多都是阴暗角落、潮湿街头、马路牙子上深绿色脏苔藓的画面。从第一次暗巷里的威胁,到最后一次隔空对话陈念的拍摄,我和小北的互相交流,越来越深入和默契。这个夏天我是幸福的。有高标准要求、协作默契的剧组环境,有这么一次认真体验另外人生的
期刊
吃苦  苦,不仅是饥饿和劳累,更是精神和意念的磨砺。你吃下的是苦,收获的是意志的顽强,是厚积薄发的璀璨。朱婷,一个贫困家庭的农家娃,吃得诸般苦中苦,才成就了今天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像父亲当初劝慰她的话,“没有苦哪有甜?”确实如此,苦一时,甜一世。  (特约教师 倪丽彬)  要说最近最令人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那必须是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成绩夺得了2019女排世界杯冠军,中国女排姑娘靠拼搏
期刊
【适用话题】家风与传承 修身 立身处世  汉文帝刘恒之所以能够顺利即位,当上大汉朝的天子,关键的原因只有一条,他是薄姬的儿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清除了吕后家族势力,需要重新选一位皇帝的时候,大臣们左商量,右商量,最后确定,鉴于薄姬家族背景好,朝野对薄姬的评价好,他们便迎立了刘邦与薄姬所生的儿子刘恒,继任为皇帝。  我们知道,汉朝的第一个皇帝是刘邦,而接刘邦皇位的,是刘邦与皇后吕氏所生的儿子刘
期刊
【适用话题】语言的魅力 文化差异 文明  汉语是世界上最神奇的语言,同样的字词,音调和语境稍稍变化,意思就满拧,再有异邦人加入进来理解和使用,就更加成了魔法文字。  在网上看到一个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太太写的题目为《我的丈夫真奇怪》的帖子。夫妻因为丈夫常常对她说“啊”,吵了一架。日语里的“啊”,发成哈(邪邪地挑高了二声),是找碴和讽刺的意思,日本人发脾气时也用这个词。在日本,成人之间若是哈来哈去,是很
期刊
【适用话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育差距 教育与阶层  作者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等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在知乎、果壳、得到等国内知名网站设有专栏。  因为应试教育实在令人深恶痛绝,很多中国家长羡慕美式教育,似乎在那里,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解放,培养出来的都是乔布斯。也有更了解情况的人指出,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其实很差,比如,美国学生的数学
期刊
近年来,民国学术大师被破格录取的故事在一些媒体上频频亮相,最有名的便是钱钟书被清华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的故事。坊间流传,钱钟书的数学只考了15分。而他自己的回忆则是:“我数学考得不及格,但国文及英文还可以。”钱钟书在回忆中并未提及自己的数学到底考了多少分。1929年清华大学一年级新生录取标准如下:国文、英文、数学三门平均40分以上。其中部分科目有最低分的限制:“国文要求不低于45分,英文要求不低于4
期刊
【观点引路·以退为进】李安以退为进,以弱成强,自有他作为“弱者”的生存之道。“自知者明”,智慧的人不总是推翻自己,而是综合利用已有条件,巧妙地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成就最好的自己。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纠结于自己的不足,充分接纳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活法。  【适用话题】大器晚成 超越自我 等待 真实  (特约教师 康学岚)  李安,大概在当下中国是最没有争议的最优秀导演,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