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仔细分析小说的内容不难发现,主人公简·爱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作出了顽强斗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女性主义思想;背景;意蕴;反抗
  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她写作的宗旨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不为自娱或取悦于少数有闲者。她坚持作家的社会职责,坚持文学的社会功能。她强烈反对不道德的文学艺术,在这种宗旨下夏洛蒂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这一主题可以说在她所有的小说中都顽强地表现出来,而将女性的呼声作为小说主题,这在她之前的英国文学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她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第一人。此外,她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物和情节都与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女性主题加上抒情笔调,这是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基本特色,也是她对后世英美作家的影响所在。本文将以女性主义视角对《简·爱》进行解读,解释小说中女主人公对现实一次次或激烈或机智的反抗,表达女性的声音,揭示社会现实。
  一、勃朗特女性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在那里,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勃朗特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其自身的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身为一名女性作家,其基本的思想观念和身边的女性基本都是一致的,代表了社会上一大批女性的价值观念。 《简·爱》中出现的受尽迫害的女性形象虽然令人同情和惋惜,但是反映出来的是其身上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不堪侮辱的反抗精神,面对压力和迫害,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女性形象—为自由和独立,为平等和尊严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同时,也是作家身上的精神属性。当时,女性的地位低下而且不受别人尊重,父权和夫权的压制燃起了夏洛蒂勃朗特心中的怒火,激起了她不断创作的决心。
  二、《简·爱》情节及主题意蕴簡介
  小说讲述的是简·爱在里德舅舅家、洛伍德寄宿学校、桑菲尔德庄园、表亲里弗斯家、重返桑菲尔德庄园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小说还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对罗切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简·爱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尽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
  时至今日,《简·爱》依然有很强的历史意义以及现实意义。无论是从小说的主题、情节还是人物,都能读出夏洛特·勃朗特的女性主义思想。通读小说不难发现,简·爱从小到大一直在不停地和周围的人或环境在抗争,从里德舅舅家直到后来重返桑菲尔德庄园。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三、《简·爱》中简·爱的女性反抗意识
  (一)简·爱少女时期的反抗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母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相反,简·爱表现出来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永不退缩的性格特征。她勇敢地和表兄斗争,不畏殴打;她不屈于舅母的压迫,尤其是舅母在心灵上对她的侮辱:“你不配和我们住在一起”。至于肉体上的痛楚更是不在话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畏压迫和敢于反抗的孩童形象。在简被送往孤儿院之后,面对森严的院规和院长的无情压迫,简的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心灵上的摧残和肉体上的折磨没有让简的性格凋零,反而进一步的激化了她与社会的矛盾。让她开始顿悟,面对无尽的折磨,顺从是没有出路的,就像好朋友海伦·彭斯一样,一味的顺从只会加剧社会对自己的压迫,海伦在宗教的麻痹下丧失了自我,但是简却能够面对伪君子校长的压迫奋起反抗,充分的反映出了简身上的斗争精神和永不退缩的反抗本质。
  (二)简·爱成熟时期的反抗
  简·爱在成熟时期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反抗。第一次是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反抗。当简·爱在婚礼上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之后,她不顾罗切斯特的苦苦哀求,也不顾自己对他的深深眷念,毅然选择了离开。面对罗切斯特提出的种种诱惑,简·爱用自己内心的一种强大的自尊自爱的精神抵制住了这种常人难以抵制的诱惑,坚持自己的原则,追求一种有原则的爱是她的这一种反抗力量。简·爱成熟时期的第二种反抗是抵制表兄的求婚。文中的表兄圣约翰狂热地追求宗教事业,为此压抑自己的天然情欲。他并不爱简·爱,只是觉得简·爱最有能力辅佐他的传教。简·爱最终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呼唤,决定先去探望罗切斯特后再做打算,这一次,简·爱抵制了有原则而无爱的婚姻。从这两次反抗可以看出:简·爱已经成长为一名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的成熟女性。同时拥有抵御诱惑的理性以及热爱世俗生活的激情,这两点构成了一个成熟女性的基础和基本的反抗历程。   (三)反抗的明线和暗线:简·爱和伯莎
  当简·爱奋起反抗表兄和舅母的压迫后,简·爱自己进行了反思,文中用了“着了火”“乌黑焦土”“疯狂”“既恨人又被人憎恨”的处境的描写,同疯女人伯莎·梅森的形象十分吻合。伯莎·梅森和简·爱在文中一暗一明,相互交织在一起。简·爱和罗切斯特交往之初,因双方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两人感情进展缓慢,对罗切斯特来说,他有一个活着的疯妻子,再娶他人违法,所以开始的时候他不敢吐露秘密,又渴望提前试探简·爱的态度,言语中充满了玄机。而对简·爱来说,存在金钱与贵族之间的联盟阵线,长相普通,身材瘦小,所以她努力压制自己的激情和欲望,言语总是谨慎、克制而又充满机智。在双方感情需要进一步进展时,伯莎·梅森半夜的纵火,简·爱的救火确认了罗切斯特对她的情感。在伯莎·梅森咬伤她弟弟之后,简·爱再次成为罗切斯特的帮手,两颗心的靠拢,使得简·爱在内心打败了英格拉姆小姐,她不再怀疑罗切斯特对自己的信任和偏爱;当她怀着侥幸的心理要嫁给罗切斯特的时候,伯莎·梅森再一次以一个具象的形象出现,成为他们之间婚礼的障碍,金钱和贵族联姻的不可逾越,简·爱再一次得到了警告,简·爱意识到只有经济的独立才能得到相对幸福的婚姻;后来伯莎·梅森纵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并死亡,罗切斯特的残废,简·爱对遗产的继承扫除了他们之间的所有障碍,二人也得以回归爱情。通过这样的交织描写,我们可以认为疯狂的伯莎·梅森是简·爱心中被压抑的另一个自我。通过反抗的明线和暗线,使得简·爱和伯莎两人的关系融合在一起。
  四、《简·爱》的结尾和独特之处
  《简·爱》的结尾看似是我们所看到的爱情,但是爱情选择只是展现主人公反抗现实的牢笼、追求心灵自由的一个重要层面。让我们回顾一下简·爱的反抗历程:在舅母家反抗的是无爱的养育和亲情;在寄宿学校反抗的是虚伪的信仰和无爱的教育;在桑菲尔德反抗的是无原则的爱;在表兄家反抗的是有原则而无爱的婚姻。看似是对爱的追求,实则是打破囚禁,对爱和自由的一种追求,小时候简·爱被囚禁在红房子里,桑菲尔德对伯莎·梅森身体的囚禁,对简·爱和罗切斯特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種囚禁,直到伯莎烧毁了庄园,简·爱的反抗力量借助伯莎得以实现,套在简·爱和罗切斯特头上的枷锁得以解除。故事的结尾是简·爱发挥自由意志的结果,她可在情感的多种可能中自由选择;同时,作者在现实中情路历程坎坷,在小说中通过白日梦想像发泄心中的欲望;还有巨额遗产实现经济独立,获得平等之爱。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女性主义思想。
  《简·爱》的独特之处在于故事打破了这种小说传统的套路,既不是灰姑娘式的故事也不是丑小鸭的故事。小说对于女主人公简·爱的刻画:直率、浪漫、深邃和勇敢。而这些特质在传统故事里往往是属于男主人公的品质。结尾更具颠覆性:小女子拯救大男人,有力地展现女性主义思想。另外一个新颖之处在于作品是对哥特小说的巧妙利用与改写。哥特式小说的环境,神秘恐怖的氛围,孤独激情偏执霸道的男主人公,超自然力量的情节被作者在文中得以利用和改写,故事的女主人公,简·爱和伯莎·梅森,一分为二,一明一暗的方法将哥特式的阴郁之色转为温暖色调,突显心中光明并照亮他人。简·爱在故事中的光亮扫除了罗切斯特内心的黑暗,照亮了阿黛尔的生活轨迹;宽恕了临死的舅母;陪伴了需要陪伴的表姐妹;获得了里弗斯表兄妹的喜爱与敬意。简·爱最强大之处在于她将自己化为光源,照亮他人。时至今日,简·爱的光亮依然照亮着我们,她的抵制巨大诱惑的理性和热爱俗世生活的激情两者合二为一,引导着我们的人生。
  五、结语
  时至今日,《简·爱》依然吸引着我们。作品充分展现了爱情的魔力:机智的相互试探、欲罢不能的激情、欲擒故纵的策略。同时该小说具有典型的哥特式小说的风格:恐怖氛围、充满悬念、罗切斯特语言充满玄机和潜台词。作者对主人公刻画充满张力:外表普通出身贫寒而自卑、美丽的心灵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这一切都充分地展现了女性主义思想:马克思称赞夏洛蒂、狄更斯、萨克雷等现实主义色彩浓郁的作家真实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这种揭示胜过所有政治家、道德家。
  参考文献:
  [1]张荣凡, 浅析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权主义精神在《简·爱》中的突现[J].名作欣赏,2013(15):71-72.
  [2]吕睿中,论夏洛蒂·勃朗特的妇女观----以女权主义批评解读《简·爱》[D],华中师范大学,2004.夏洛蒂·勃朗特,简·爱,[N],吴均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212.
  作者简介:
  刘琼,1972,8,女,湖北,讲师,文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其他文献
【摘 要】本论文针对灵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作保护方面的探究和诠释。从中总结出三个观点,其一,对非遗的保护,必须使之接上现代生活的地气;其二,与现代生活进行更广泛的连接,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其三,透过保护探求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时代脉络;保护措施;发展传承  一、 灵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灵武是宁夏的文化名城,历史遗存十分丰厚。但值得强调的是,这里不仅仅包括以水洞沟遗址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十五”期间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逻辑表明:科技与素质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带来幸福而不是灾难。所以大学要培养专门人才的科技能力,也要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即“科学教育人文化”。它包括四个特点:一、针对狭隘的专业教育;二、提倡人文精神、理性主义;三、培养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人才;四、培养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这样的认识和背景下,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进行学科结构调整,开设了艺
《慢食新世界》里最有意思的一句话是,“我们所吃的东西代表我们”。在食物安全危机不断出现的今天,这句话特别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 ,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指导用书《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词表》编制的构想、原则 ,介绍了《词表》编制的
面对矿产资源的枯竭,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从民间企业到政府都与铜仁学院展开了积极的合作,以朱砂为研究对象,铜仁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师带领设计专业学生深入万山区,开展田野调查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塑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62例,随机分组.A组予以常规CHF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2.5
针对农村职校特点,因地制宜开展电子技能培养模式,通过把电路“实用化”、实训“任务化”、技能“竞赛化”、就业“考证化”和素养“常态化”全面进行“五化”建设,系统应对
2001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应是“双稳”:稳定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财政政策的基本涵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