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一个多山国家,首都萨拉热窝。1992年独立前,波黑曾是南斯拉夫联邦6个共和国之一,面积5,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近440万,主要有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占人口的43.7%)、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占31.4%)和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占17.3%)。
前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的被捕揭开一段尘封不久的历史,历史上,民族、宗教、领土的冲突,使生活在波黑的塞族、克族、穆斯林之间积累了太多的恩怨与仇恨,冷战结束后,在前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过程中暴发的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种族战争。从1992年4月到1995年12月,战争持续了将近4年。旷日持久的厮杀致使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波黑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经济倒退数十年。
巴尔干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一直是大国觊觎的主要目标。公元4~5世纪,由于匈奴人大举西进,一部分斯拉夫人南迁至巴尔干半岛,形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人等民族。克罗地亚人后因受西罗马帝国的统治而皈依了天主教,塞尔维亚族因受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统治而归属丁东正教,14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巴尔干半岛,迫使当地的塞尔维亚人改奉伊斯兰教,否则就要将其逐出家园。结果,居住在波斯尼亚的一部分塞尔维亚人成为了穆斯林,但这时的穆斯林仍属塞尔维亚族,讲塞尔维亚语。
19世纪中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还只是土耳其的两个行省,由于奥斯曼土耳其衰落,沙皇俄国、奥匈帝国加紧了在巴尔干的争夺。为争霸全球,英国和德国也积极插手巴尔干事务。与此同时,巴尔干地区各民族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等先后从土耳其中独立,20世纪初,“一战”前,奥匈帝国控制了波黑地区并企图永久吞并,塞尔维亚与波黑合并建立统一南斯拉夫国家变得无望。1914年6月,塞尔维亚人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战”中,塞尔维亚支持英法协约国抗击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以损失23%人口的代价赢得解放。战后,塞尔维亚王国作为战胜国与原奥匈属地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合并,组建成“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在南斯拉夫王国中,掌权的塞尔维亚人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政策,实行恐怖的民族同化政策,否认不同民族的存在,将大批持不同政见的克罗地亚人判刑、流放,激化了塞、克两族之间的矛盾。1928年塞族议员公然在南斯拉夫议会中刺杀克族领导人拉迪奇。1934年。克族民族主义分子“以牙还牙”,刺杀了塞尔维亚国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剧了民族仇恨。“二战”中,塞尔维亚人统治的南斯拉夫王国被法西斯轴心国肢解。希特勒德国扶植下的“克罗地亚独立国”不但帮助轴心国同境内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作战,而且对管辖区域内非克罗地亚居民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集体屠杀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革命者。受迫害的塞尔维亚也组织极端的民族主义组织“切特尼克”,以牙还牙,专门杀害克罗地亚人以及那些为虎作伥的穆斯林,据统计,“二战”中南斯拉夫约有170万人死于战争,其中一小半死于德意法西斯屠刀之下,大多数死于各民族间的种族残杀。
“二战”后,铁托领导南共联盟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后改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由6个共和国组成。其中波黑位于中部,夹在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中间,是唯一没有单一主体民族的共和国,成为穆斯林、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混杂地区,南联邦立国之初,穆期林并不被当作“民族”。20世纪70年代,身为克罗地亚人的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执行“弱塞尔维亚、强南斯拉夫”的政策,人为地把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族划分为一个民族——穆斯林族。波黑穆斯林人口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1961年,信奉东正教的塞族仍是波黑境内的第一大民族,受铁托片面强调各民族“一律机会均等”、在领导集团内“轮流坐庄”的原则影响,少数民族多有得益,因而有些塞族人和克族人也就自称穆斯林,到20世纪,90年代穆斯林波黑人口中的比重已超过40%。
20世纪80年代初,铁托去世后南联邦各共和国之间的独立倾向日趋明显。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外部势力加速扩展其在巴尔干的利益,南斯拉夫联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像雪崩一样四分五裂了。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西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11月20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联合建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联邦的分裂和各民族共和国的独立,不仅没有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反而使长期的历史积怨在冷战结束的大震荡中充分暴露了出来,从而引起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和民族战乱。
当南联邦的其他共和国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而独立时,其境内的塞尔维亚族也纷纷采取独立行动,力图脱离自己所在的共和国而联合起来。于是,战火骤起。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塞族于1991年12月19日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他们在原南斯拉夫人民军的直接支持下,一度攻占了克罗地亚1/4的领土,克罗地亚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一直持续到1995年。
1990年11~12月,波黑议会举行大选,穆、塞、克三个民族的政党没有一个取得绝对多数席位,三方只好协商组成联合政府。执政的穆族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主张象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一样宣布独立,建立一个以穆族为主体的中央集权政府。但塞族和克族人坚持强调民族主权以及他们与母体共和国(即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特殊关系,主张如果波黑独立,它们就要脱离波黑而独立,三族各持己见,互不相让,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的抵制下强行宣布独立。1992年4月6日和7日,欧共钵和美国相继承认波黑独立。塞族感到自己受了愚弄,三族之间特别是塞穆两族之间的矛盾骤然激化,暴力与枪击事件频繁出现。随后,塞族宣布脱离波黑独立,把1991年10月以来建立的5个塞族自治区合并,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塞族的此举招致波黑政府的镇压,驻扎在波黑的以塞族为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随即遭到穆、克两族武装的攻击。4月7日,南斯拉夫人民军出动飞机轰炸了克族武装的 弹药库,波黑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南联邦在冷战时期出于战备需要在全国各地储备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相当一部分落入了波黑冲突各方手中。波黑独特的民族和宗教特点以及历史发展,使它与前南各共和国、欧洲及穆斯林国家有着复杂的关系,随着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的介入,军事行动不断升级,战火蔓延波黑全境,而西方一些大国的干预也对冲突的激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塞族背后是塞尔维亚人占主体的南联盟。克族背靠克罗地亚,有着充足的后勤保障,另外还有5万到6万的克罗地亚军队参加了波黑战争,穆族有约3500名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苏丹、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圣战者在帮助作战。而历史上曾经占领过南斯拉夫的奧地利、土耳其、德国、意大利等国,一方面对塞族进行武器禁运、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向穆斯林和克族武装提供各种援助,这样,由于欧共体、联合国,以及美、俄、英、法、德等国的参与和介入,波黑问题也更加复杂化和国际化了,真正对战争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
持续近4年的波黑战争进行得异常残酷,主要冲突各方都在其控制区内对其他民族进行“种族大清洗”,用驱逐、屠杀、设置集中营等残酷手段对待无辜平民,历史上克塞两族残杀的一幕再度重演。其中,“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是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认定的二战以来欧洲最血腥的惨案。1995年,穆族武装攻击塞尔维亚人居住区的布拉图纳兹,造成塞族男女老幼多人被杀。为了报复穆族对塞族的屠杀,7月12日,姆拉迪奇率领的塞族武装在攻入由联合国指定的“安全地带”斯雷布雷尼查后,解除了110名驻守该地的荷兰维和士兵的武装,逮捕了7500多名穆族青壮年男子,并用卡车将他们运到偏远地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集体屠杀,剩下的穆族女子则遭到轮奸,而且强制收容一定期间让她们不得不生出孩子。据国际红十字会的统计,斯雷布雷尼察被塞族武装占领后,大约有7000多人“失踪”,波黑战争结束后,波黑穆斯林失踪人口委员会在斯雷布雷尼察发现许多埋尸坑,并挖出数千具尸体。
如果说波黑战争、克罗地亚战争以暴力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南联邦解体,打破了塞尔维亚人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家的梦想,而4年后,也就是1999年进行的科索沃战争,为2006年4月黑山脱离塞尔维亚独立、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埋下了伏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干的政治版图也就彻底被改写了。
(文章代码:1815)
[责任编辑]林 京
前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的被捕揭开一段尘封不久的历史,历史上,民族、宗教、领土的冲突,使生活在波黑的塞族、克族、穆斯林之间积累了太多的恩怨与仇恨,冷战结束后,在前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过程中暴发的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种族战争。从1992年4月到1995年12月,战争持续了将近4年。旷日持久的厮杀致使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波黑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经济倒退数十年。
巴尔干历来是兵家争夺之地,一直是大国觊觎的主要目标。公元4~5世纪,由于匈奴人大举西进,一部分斯拉夫人南迁至巴尔干半岛,形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人等民族。克罗地亚人后因受西罗马帝国的统治而皈依了天主教,塞尔维亚族因受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统治而归属丁东正教,14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巴尔干半岛,迫使当地的塞尔维亚人改奉伊斯兰教,否则就要将其逐出家园。结果,居住在波斯尼亚的一部分塞尔维亚人成为了穆斯林,但这时的穆斯林仍属塞尔维亚族,讲塞尔维亚语。
19世纪中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还只是土耳其的两个行省,由于奥斯曼土耳其衰落,沙皇俄国、奥匈帝国加紧了在巴尔干的争夺。为争霸全球,英国和德国也积极插手巴尔干事务。与此同时,巴尔干地区各民族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等先后从土耳其中独立,20世纪初,“一战”前,奥匈帝国控制了波黑地区并企图永久吞并,塞尔维亚与波黑合并建立统一南斯拉夫国家变得无望。1914年6月,塞尔维亚人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战”中,塞尔维亚支持英法协约国抗击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以损失23%人口的代价赢得解放。战后,塞尔维亚王国作为战胜国与原奥匈属地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合并,组建成“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在南斯拉夫王国中,掌权的塞尔维亚人奉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政策,实行恐怖的民族同化政策,否认不同民族的存在,将大批持不同政见的克罗地亚人判刑、流放,激化了塞、克两族之间的矛盾。1928年塞族议员公然在南斯拉夫议会中刺杀克族领导人拉迪奇。1934年。克族民族主义分子“以牙还牙”,刺杀了塞尔维亚国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剧了民族仇恨。“二战”中,塞尔维亚人统治的南斯拉夫王国被法西斯轴心国肢解。希特勒德国扶植下的“克罗地亚独立国”不但帮助轴心国同境内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作战,而且对管辖区域内非克罗地亚居民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集体屠杀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革命者。受迫害的塞尔维亚也组织极端的民族主义组织“切特尼克”,以牙还牙,专门杀害克罗地亚人以及那些为虎作伥的穆斯林,据统计,“二战”中南斯拉夫约有170万人死于战争,其中一小半死于德意法西斯屠刀之下,大多数死于各民族间的种族残杀。
“二战”后,铁托领导南共联盟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后改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由6个共和国组成。其中波黑位于中部,夹在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中间,是唯一没有单一主体民族的共和国,成为穆斯林、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的混杂地区,南联邦立国之初,穆期林并不被当作“民族”。20世纪70年代,身为克罗地亚人的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执行“弱塞尔维亚、强南斯拉夫”的政策,人为地把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族划分为一个民族——穆斯林族。波黑穆斯林人口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1961年,信奉东正教的塞族仍是波黑境内的第一大民族,受铁托片面强调各民族“一律机会均等”、在领导集团内“轮流坐庄”的原则影响,少数民族多有得益,因而有些塞族人和克族人也就自称穆斯林,到20世纪,90年代穆斯林波黑人口中的比重已超过40%。
20世纪80年代初,铁托去世后南联邦各共和国之间的独立倾向日趋明显。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外部势力加速扩展其在巴尔干的利益,南斯拉夫联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像雪崩一样四分五裂了。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西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11月20日,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联合建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联邦的分裂和各民族共和国的独立,不仅没有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反而使长期的历史积怨在冷战结束的大震荡中充分暴露了出来,从而引起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和民族战乱。
当南联邦的其他共和国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而独立时,其境内的塞尔维亚族也纷纷采取独立行动,力图脱离自己所在的共和国而联合起来。于是,战火骤起。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塞族于1991年12月19日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他们在原南斯拉夫人民军的直接支持下,一度攻占了克罗地亚1/4的领土,克罗地亚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一直持续到1995年。
1990年11~12月,波黑议会举行大选,穆、塞、克三个民族的政党没有一个取得绝对多数席位,三方只好协商组成联合政府。执政的穆族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主张象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一样宣布独立,建立一个以穆族为主体的中央集权政府。但塞族和克族人坚持强调民族主权以及他们与母体共和国(即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特殊关系,主张如果波黑独立,它们就要脱离波黑而独立,三族各持己见,互不相让,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的抵制下强行宣布独立。1992年4月6日和7日,欧共钵和美国相继承认波黑独立。塞族感到自己受了愚弄,三族之间特别是塞穆两族之间的矛盾骤然激化,暴力与枪击事件频繁出现。随后,塞族宣布脱离波黑独立,把1991年10月以来建立的5个塞族自治区合并,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塞族的此举招致波黑政府的镇压,驻扎在波黑的以塞族为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随即遭到穆、克两族武装的攻击。4月7日,南斯拉夫人民军出动飞机轰炸了克族武装的 弹药库,波黑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南联邦在冷战时期出于战备需要在全国各地储备了大量的武器弹药,相当一部分落入了波黑冲突各方手中。波黑独特的民族和宗教特点以及历史发展,使它与前南各共和国、欧洲及穆斯林国家有着复杂的关系,随着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两共和国的介入,军事行动不断升级,战火蔓延波黑全境,而西方一些大国的干预也对冲突的激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塞族背后是塞尔维亚人占主体的南联盟。克族背靠克罗地亚,有着充足的后勤保障,另外还有5万到6万的克罗地亚军队参加了波黑战争,穆族有约3500名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苏丹、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圣战者在帮助作战。而历史上曾经占领过南斯拉夫的奧地利、土耳其、德国、意大利等国,一方面对塞族进行武器禁运、经济制裁;另一方面向穆斯林和克族武装提供各种援助,这样,由于欧共体、联合国,以及美、俄、英、法、德等国的参与和介入,波黑问题也更加复杂化和国际化了,真正对战争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
持续近4年的波黑战争进行得异常残酷,主要冲突各方都在其控制区内对其他民族进行“种族大清洗”,用驱逐、屠杀、设置集中营等残酷手段对待无辜平民,历史上克塞两族残杀的一幕再度重演。其中,“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是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认定的二战以来欧洲最血腥的惨案。1995年,穆族武装攻击塞尔维亚人居住区的布拉图纳兹,造成塞族男女老幼多人被杀。为了报复穆族对塞族的屠杀,7月12日,姆拉迪奇率领的塞族武装在攻入由联合国指定的“安全地带”斯雷布雷尼查后,解除了110名驻守该地的荷兰维和士兵的武装,逮捕了7500多名穆族青壮年男子,并用卡车将他们运到偏远地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集体屠杀,剩下的穆族女子则遭到轮奸,而且强制收容一定期间让她们不得不生出孩子。据国际红十字会的统计,斯雷布雷尼察被塞族武装占领后,大约有7000多人“失踪”,波黑战争结束后,波黑穆斯林失踪人口委员会在斯雷布雷尼察发现许多埋尸坑,并挖出数千具尸体。
如果说波黑战争、克罗地亚战争以暴力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南联邦解体,打破了塞尔维亚人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家的梦想,而4年后,也就是1999年进行的科索沃战争,为2006年4月黑山脱离塞尔维亚独立、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埋下了伏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干的政治版图也就彻底被改写了。
(文章代码:1815)
[责任编辑]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