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我们在努力!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ti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是中国人民的朴素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上高县贫困群众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前所未有的出彩机遇,不等不靠,自立自强,过上幸福生活的夙愿正变成精彩的现实。
  况世章:残疾不是残废,单手也能变能手
  今年55岁的况世章是野市乡稍溪村的贫困户,因早年患疾病,2000年右手上肢被切除,成为了残疾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残废他四处谋生却四处碰壁,但他并没有灰心,重新回到了家乡。他的妻子患有类风湿和冠心病,只能做点轻活,一家4口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当时村里看他家比较困难,就让他到一座小山头上去搞养殖,这一养就是17年。17年来况世章凭着一只手养过鸡,养过鸭,但规模总是小打小闹。这些年来他也有过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但受夫妻俩身体素质、资金、技术、销路等因素的制约,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2017年扶贫干部来到了况世章家中,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发展养殖所需的资金、技术、销路等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他扩大养殖规模的愿望也得以實现。2018年他养殖蛋鸭1000多只,养殖乌鸡300余羽,还搞起了鱼类养殖,经过一番努力,三个项目都经营得顺风顺水,当年他家人均纯收入达11700元,达到了脱贫标准,一家人因此也脱贫了。
  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况世章在自己积极寻找销路的同时,帮扶干部也帮着他把鸭蛋、乌鸡等产品卖到各单位、社区和企业,销路问题己不再犯愁。今年况世章把积累起来的资金又购买了1200只蛋鸭苗,还从其他村民手中流转了一个水塘养殖了一批肉鸭。看到自己的小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况世章现在是变得越来越开心,脸上挂满了笑容。
  陈细牯:幸福不会从天降,苦干换来好日子
  今年52岁的芦洲乡陈家村村民陈细牯身体一直不好,缺少文化和技术,儿子又患有智力残疾,一家的脏活累活全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生活一直穷困潦倒,苦不堪言。2014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邻居们都说,“细牯家这回好了,被评上贫困户,啥都不用干就等着上边给钱花”。陈细牯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睡觉都不踏实。
  “在困难面前,我决不能低头,只要勤劳苦干,生活一定可以好起来,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陈细牯暗暗告诉自己。与此同时扶贫干部也给他制定了脱贫计划,根据其身体状况,2016年在附近的苗木基地为他联系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每月收入有1200多元。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陈细牯做得很认真,同时妻子左永忠也如愿进入了县工业园的裕盛鞋厂务工,月平均工资2000多元,年底陈细牯家如愿脱贫了。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为了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当地政府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鼓励陈细牯积极申请产业扶持资金发展扶贫产业。2017年陈细牯用小额信贷获得的8000元资金入股了当地裕林烟叶合作社,年分红有1000多元。2018年陈细牯把积攒多年的积蓄取了出来建起了一幢70多平米的新房,进一步改善了生活条件,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陈细牯如是说。
  王茶花:妇女能顶半边天,信心撑起一个家
  今年54岁的上高县翰堂镇有源村村民王茶花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一场变故猛然改变了这位农家妇女的命运,2016年丈夫因突发脑溢血过世,留下一双儿女与她相依为命。女儿当年27岁,没文化,也没成家,在外务工,收入微薄;儿子当年26岁,因小时候发高烧而导致脑瘫,智力犹如三岁小孩。为了照顾儿子,这些年来王茶花进不了工厂上班,只能在周边打点零工,靠耕种几亩薄田和领取低保艰难维持生计。
  每当想到过世的丈夫看到可怜的儿子,王茶花总会偷偷的流眼泪,有时也会抱怨老天爷的不公。“生活真难,我能撑起这个家吗?”她默默的想。
  2017年,王茶花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经常上门跟她拉家常,开导她,鼓励她,并为她量身定制土鸡养殖的产业项目,一来可以照顾儿子,二来也能够增加收入。因鸡舍离村庄有3里地远,为了打消养鸡被人偷的顾虑,帮扶干部还自掏腰包给鸡舍装了监控。2018年初,王茶花买来了100多只土鸡苗开始饲养并获得成功。土鸡养起来了,帮扶干部还积极帮助她寻找销路,使得她养的土鸡供不应求,扣除成本当年就获纯利近5000元。
  今年,积累了养鸡经验的王茶花把土鸡养得更加的好,村里也给她安排了一个卫生保洁员的扶贫专岗,一个月工资200元,再加上平时做点小工和女儿的务工收入,全家年收入有3万多元,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住房、看病都有保障,村里为她办理了退出贫困户的相关程序。看到现在的好日子,王茶花高兴的说:“自从有了党和政府的关照,有了帮扶干部的关心,我感觉天更亮了,生活也有起色、有盼头、有希望了!”
  作者简介:熊志华,上高县扶贫办室。
  责任编辑:汪琼
其他文献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脱贫攻坚又一年。  2019年,鹰潭市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上,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探索脱贫攻坚新方式、新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亮点纷呈。  消费扶贫爱心浓  9月27日,在信江农友群,群主陈正
期刊
他扎根山区学校30余年,用一颗爱心、微薄工资,资助着一个个贫困学子,并创建教育基金会,发放奖励资助金349万元,奖励、资助优秀教师、贫困教师、特困学生4897人次,并带动4200余人捐资助学,连续实现长平乡28年无因贫失学,为山区的脱贫攻坚发挥了巨大的贡献,为山区孩子托起了希望的明天。  他,就是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关工委名誉主任、上栗县长平人民教育奖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维正。  从教30余年捐资助
期刊
[提 要]达州市为四川畜牧业大市,蜀宣花牛、旧院黑鸡、开江白鹅、开江麻鸭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享誉省内外。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立足“调结构、降成本、去产能、补短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效率,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扎实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达州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达州畜牧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达州市;畜牧业;供给侧;改革路径  
期刊
就在几天前——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世界再次聚焦北京,聚焦天安门——约600岁的天安门城楼、“年轻”得多的天安门广场及其周边建筑,再次见证历史性时刻。  见证历史,启示未来——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70年前,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起,天安门就真正从原来皇权的象征成为人民政权、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了。”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说。  始建于明
期刊
有了工作,就有了摆脱贫困的希望;有了事业,就有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就业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强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崇义县将做好就业扶贫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举措,通过搭建就业招聘平台、打造扶贫车间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载体
期刊
[提 要]红色旅游意象对增强红色旅游地的辨识度、提升红色旅游地的形象意义重大。通过采用内容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主题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南昌市系列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红色旅游意象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市红色旅游意象总体弱于传统观光旅游意象。由物质性意象和非物质性意象构成的南昌市红色旅游意象群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历史”和“广场”是两大核心意象元素,“南昌—历史—景区(点)
期刊
“白合村一共有贫困户22户57人,己经脱贫21户56人。”走在柴桑区城门乡白合村中,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龚贵文正向浔阳晚报记者介绍情况。每户每家多少人口,家庭收入多少,家中什么情况,他都如数家珍。“龚书记好!”路上碰到的每个村民,大家都热情地向他打招呼。暖心的场景,靠的就是龚贵文真心实意干事、掏心暖心用心换来的。  舍小家接棒扶贫重任  2018年10月15日,江西新华发行集团九江市柴桑区分公
期刊
悠悠琴江水,巍巍武夷山,在赣闽边界坐落着一个边际小城,客家摇篮、革命老区一一石城。石城县地处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区,下辖131个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稳定脱贫的主要原因,从2017年开始,为加快脱贫步伐,石城县创新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为每村培育7名致富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成为石城脱贫路上的领头雁,带领贫困户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石城县在实践中深刻的感受到贫
期刊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湖村乡西龙岗村是十三五贫困村,也是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帮扶村,位于广信区灵山山脉北部,全村均为山区,海拔在380米至800米之间。村庄距离乡政府19公里,县城45公里,全村总人口580户226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340人。西龙岗村的杨湾自然村共有人口2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41人。  一、基本历史情况  由于地理条件原因,杨湾自然村长期存在生活饮用水源水量不足,
期刊
山水田园如诗,全域风景如画。中秋节期间,全南县南迳芳香小镇、雅溪古村、沙坝仔神农文化园、天龙山等景区游人如织,游客们品尝客家美食,感受客家文化,时不时拿起手机拍摄沿途美景,对贫困传统村落重焕新姿赞不绝口。  近年来,全南县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建设,以整村推进扶贫为主要抓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旅游扶贫建设,坚持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