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听障儿童认知康复系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

来源 :艺术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0~6岁听障儿童数量约为13.5万人,在听障儿童中即便是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十分有限,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认知系统发育良好,而植入较晚的儿童认知康复缓慢,因此为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玩教具来辅助认知训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查阅针对听障儿童的大量文献资料以及深入实地调查听障儿童在康复中心的科学康复模式,以此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对线下室内空间教学环境交互体验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线上教学设备内的应用软件进行配套开发,旨在以趣味性的课上课下、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混合式的教学方法让聋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从而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 .
其他文献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可谓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面对如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其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已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提出“新剪纸+表情包”的创新设计方案,在探讨剪纸艺术和表情包的基础之上,分析剪纸在表情包设计中的现状,并以亲身实践应用来探寻剪纸艺术在表情包设计中的价值.
汉字是中国独有的符号,它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汉字的字形也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演变的,其演变路径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正是因为汉字字形的不断演变,造就了中国文字特有的魅力,使其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成为了一种艺术,我们要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它们,发现汉字所具有的形象美、抽象美、动态美、静态美、形式美以及意境美等美学特征,因此,汉字字形的演变路径和2学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海绵城市属于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居住区作为城市居住空间基本单元,其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城市居住密集地块范围内能发挥分化雨洪的作用,使城市排水管网的运行压力得到缓解;同时,从居住区内部建设及后期运营角度来看,地表径流的处理效果直接决定硬质铺装的使用寿命以及各类场地的使用舒适度,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很好地防止地表径流对地面的冲刷;此外,从居住区内部绿地空间的规划出发,海绵城市的营造理论可以协调处理雨水积存并合理规划下凹绿地分布,从而降低后期绿地运营成本.基于多
文章通过分析服饰语义、服饰色彩、服饰造型、服饰纹样,来探究乌拉特蒙古族服饰文化在绘本视觉语言中的表现方法.以绘本为载体,以乌拉特民间故事为框架,对乌拉特服饰文化进行内外特征方面的研究,提取视觉元素,强化艺术表现,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民族绘本.乌拉特服饰元素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升绘本的文化性和原创性,可以在现实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结合当下的审美表现方式,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绘本,以此来保护乌拉特蒙古族传统文化,并促进国内绘本产业的发展.
为提升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文章探讨以公共艺术作品介入环境中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校园课外朗读环境.研究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通过对校园内课外朗读行为的观察,以及对学校环境、大学生阅读方式、习惯、内容、场所等方面的调查,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大学生朗读行为偏好,提出大学校园朗读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策略.具有亲自然、明亮、半私密、可走动、非主角性质的校园朗读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在满足课外朗读行为需求的同时更满足了大学生课外朗读的心理需求.
文章从尊重乡村主体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当代中国乡村艺术乡建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艺术介入中国乡建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性建议,探讨乡村在地文化、村民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过程中主体性地位和艺术家的真正使命,旨在推动艺术乡建的有效进程,促进乡村健康发展.
文章对老年现有产品设计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引入情境故事理念展开老年智能配药系统设计研究.通过对情境故事原理的梳理,提出发现故事、体验故事、呈现故事的老年智能配药系统设计流程,并应用于老年智能配药系统设计实践中.以情境故事为导向将设计者转换为使用者,有利于寻找老年智能配药设计的创新点,同时为老年产品设计开发提供新思路.
长期的草原生活环境构筑了卓尔不群的蒙古族历史文明.服饰是最为直观的传播媒介,表达着在长期的历史更迭中,蒙古族服饰文化所蕴含的审美趣味与民族符号,经过不断演变和发展并最终形成具有强烈民族情感的现代蒙古族服饰.
通过挪用的创作方式完成当代首饰作品这一艺术化过程为文章的切入点,将挪用的施加对象分为生活物品、传统首饰元素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并分析由此所体现出的艺术观念的转变和再现,进一步完成对中国当代首饰艺术的理解和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美术交流愈发频繁,当代艺术的创作语言、图式、材料、媒介的运用在愈发多元的背景下,艺术创作的跨学科趋势越来越凸显,艺术作品的边界逐渐消融.文章对当代艺术中的新媒介和新材料运用的众多案例进行归类,旨在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新突破,挖掘艺术实践创作背后的理论来源,进而厘清其跨学科媒材运用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文化意义与内涵.传统文化与材料在当代艺术中愈演愈烈,现成物与特种材料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当代艺术的创作,而跨界综合的新媒介与跨界趋势则愈发明显.艺术更加科学化,科学愈发艺术化,两者分化并交叉相融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