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演示实验的误区分析及教学策略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li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示实验在各类实验中居于主导地位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它可以应用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复习巩固知识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演示实验。虽然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但笔者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主要在目的性、直观性、安全性、师生关系、换位思考、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 对演示实验的认识不够全面
  《化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这为化学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演示实验有双重功能:一是知识功能,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化学概念,理解化学知识,有助于形成基本实验技能。二是情感与能力功能,通过实验,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科学探究精神,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正如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所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每个必须做,演示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哪些要细讲,哪些只粗讲,哪些要让学生观察、分析,甚至会应用,添加哪些演示实验效果会更好,教师都要在备课时考虑清楚。
  二、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把握不当
  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科学探究过程,是一种学生感悟真理的艰难发现过程,是感受化学世界奇妙与和谐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是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教师作为施导者必须明确:教要为学服务,课堂不应该是教师唱独角戏和学生被动静听的舞台,而应该成为师生交往、对话、沟通、探究学问的互动场所;教师的任务不是将所拥有的知识和盘托出,而是通过各种演示诱导学生得出教师要表述的问题。
  如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演示过程中,用KMnO4代替Na2CO3以便于观察;用玻棒随便搅几下就转移,可揭示溶解是否充分问题;搅拌后的玻棒随意放在桌面上,可揭示溶质损耗问题;转移后不洗涤,可揭示转移不彻底问题;水加过量后用滴管再取出一部分,可揭示另一种溶质损耗方式等等。将这些学生在操作中易犯的各种错误都演示出来,学生感触特别深,学生能当堂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那怕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能较准确地回答。
  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准确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极具课堂魅力。只要坚持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对化学这门课就会越学越兴趣,会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期待化学课的来临。
  三、教师对学生心理认识不足
  学生对演示实验总是感兴趣的,他们总是想在短时间内看到将要发生什么新奇古怪的现象,也会提出各种不着边际的问题。这种好奇心是宝贵的,教师应充分利用,但不能一味迎合。教师应抓住学生充满好奇、急于探究真相的心理,及时、准确、启发式地加以引导,趁机提出问题,迁移问题,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引导,把那种“好奇心”往更深远引领。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往往担心教学进度和深度,一味地自行分析、推断、结论,自问自答,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浇灭了学生学习上主动探索的热情,危害不可小觑。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听而不闻,闻而不答,答而不慎,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四、 演示实验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误区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大致可分为六种:(1)引入新的理论、概念。(2)研究物质的性质。(3)分析反应原理及其在生产上的运用。(4)介绍物质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及方法。(5)说明物质的鉴别、鉴定、分离、提纯等方法的原理和操作。(6)简单介绍某些定量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而对化学仪器及实验操作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多寓于上述各类实验中。
  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很多,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见得某种类型实验就非得用哪一种方法,有的教师一律用探究法教学也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但“能力立意”是每个教师必须把握的纲,纲举下面才是目张。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要把握住二个“最易”:学生最容易获得且掌握知识的方法,最易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的方法。经常可发现教师只停留在第一个“最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常只听教师在讲述该实验该怎样怎样,有的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某操作以便考试时套用,导致学生记忆负担加重,兴趣大减。实施二个“最易”关键是设问艺术,设问一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即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能够回答出来,太简单或太难都达不到较高的教学境界;二要留出让学生思考的时间,甚至是学生讨论的时间;三要教师用一种期待和鼓励的神态面对学生。只要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了,学生一定会积极响应。
  五、 教师在安全性方面的应对缺陷
  强化安全意识是演示实验一项必须注重的问题。教师容易疏漏一些细节,如酸液沾在手上不加处理或处理时不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干什么;药品用量的多少;易挥发有机物的防火;钠与水反应时加盖是否有爆炸的隐患;用漏斗罩住钠,再用试管罩在漏斗管口,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会爆炸等等问题,教师都应向学生交代清楚,提高学生在实验时以“安全”为第一的意识,养成学生思考“安全”防护措施的习惯。
  总之,教师在做演示实验过程中,应多从目的性、直观性、可靠性、科学性、示范性、安全性、时间性、启发性、趣味性、简便性这十个方面去考虑,更多的去换位思考,具备教师是学生的服务员、学生是上帝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能老认为我是老师,是学生的终生父母。同时教师还要象演员那样,唱好教学这台戏,要多想想怎样演才能吸引学生,如同样一句话,怎样表述,什么时候表述效果最佳。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受学生爱戴。
其他文献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呢?显然,搞好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初中英语的教科书中口语内容有很大比重,如: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等,口语篇幅贯穿于教材的始终,突出了英语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性。那么,如何进行口语教学呢?笔者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我又不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但他们
期刊
自从2003年8月下旬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已完成了七、八年级的数学教学,用新课程的理念,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观念和做法进行了反思,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必要性,要更新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
期刊
在数控车削加工中,无论是加工外圆、端面,或是加工内孔,假想刀尖轨迹与工件外形一致(尖角除外)。所以可按工件尺寸编程。不会产生误差。但是在切削圆弧或切削圆锥面时,因为车刀刀尖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半径值,如果不进行刀尖半径补偿就会产生欠切现象,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所以,为了实现精密切削和简化程序,在数控车削加工中同样要运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所以刀具半径补偿非常重要。本文将会对车削加工中对过切现象进行分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
期刊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
期刊
学生对学习要有兴趣,才会有求知欲,有探索的积极性,而缺乏兴趣的课,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主动性,犹如一潭死水,只剩下枯燥的讲解和单调的练习。激发和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而创设一个轻松、愉快、高效,并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本文就本人对如何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为背
期刊
在中国传统器乐中,没有哪一种乐器能像琵琶这样富于戏剧性,他的音色、韵味都有着戏剧的情节性和内在的张力,其他民族乐器更注重于一种抽象情绪的铺张和延续,而在琵琶这里,描述情节的细水长流细致入微,刻画人物的张扬尽致,都是其他民族乐器不能比拟的,所以在琵琶乐曲中,出现大量的、风格迥异的叙事性作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霸王卸甲》就是其中的一首,它是著名的琵琶大型武套叙事性作品。这首作品取材于《十面埋伏》一
期刊
摘要:笔者在多年的乡镇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发现我国乡镇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乡镇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做好乡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乡镇;初中政治;教学  我国十分注重教育,这些年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在国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倾向于对初中学生的教学,乡镇中的初中学生教学是重中之
期刊
一、好奇心理——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青少年特别容易被新异,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是学生质疑之源。在实验教学中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好奇心理。抓住这一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其学习兴趣,更要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讲盐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投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之中激起他们活跃的思维提高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降低新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优化学习效果。因此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所以作为教师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