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时光岸边盘点浪花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byc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届“天命”的瘦西鸿依然诗情恣肆、佳构迭出,要知其一个诗人的“所以然”,围观其为人为文两个基本面即可。我愿从一个老友的视角出发,侧重分享我对诗人瘦西鸿由来已久的一些观感和印象。
  也许是生为客家人,又出生在古风犹存、充满传奇的嘉陵江畔之故,才情四射、任侠好客、洒脱有趣不仅是瘦西鸿极富地缘痕迹的个性特征,也是朋友们多年来对他的集体识见。仅我和他的交往而言,我可以说瘦西鸿是个令人过目不忘的“非常”之人。想当年,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就相当地意外——虽然彼此同处嘉陵江流域,他居东岸南充市,我住西岸蓬溪县,相距不过一顿饭的功夫。直到21世纪初的一次戏剧性碰面,彼此才得以相识。大约15年前,我有幸参加《星星》诗刊在泸州举办的“川南乡土诗歌创作研讨会”,在酒店大厅报到时,忽见一个身材略显陡峭,长发飘宕,步态蹁跹的眼镜哥径直朝我走来,并激动地握着我的手大幅度摇晃:“老大你好,老大你好!”我直觉这眼镜哥肯定是认错了人:“请问你是?”“我是南充瘦西鸿……”“呵呵,我不是老大,我是蓬溪吕历……”就是从这次相见恨晚、喜出望外的“误会”开始,我才和西鸿成了“过得旧”的朋友。
  数十年过来,无论本土文友或是到过四川、路过南充的诗歌兄弟或姐妹,大多领受过西鸿“酒逢知已千杯少”“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盛情和豪放,亲历过有关他的许多趣事。记得“汶川大地震”后,诗人蒋雪峰陪高考后的女儿游历南充,西鸿照例设宴接风,并招呼了一大群本帮贤达作陪。由于赴宴者过于踊跃,一桌安顿不下,两桌也无虚席,以至于整个晚上西鸿都只能围绕两桌高朋跑来跑去,殷勤伺候,直到酩酊席散也没挤上桌子。追忆诗酒往事,朋友们对西鸿凡酒必“自带风险”的趣闻也是津津乐道——每逢酒酣脸热之时,西鸿往往会因宿命般的言语走火而致“险象环生”。其中最令西鸿胸臆难平的,要算那个“一席四改口”的故事——若干年前,一位美眉與平素口念心仪“瘦老师”乘兴对酌:开场——毕恭毕敬瘦老师;中场——长幼有序称瘦老;下半场——忘乎所以喊老瘦;终场——语重心长叫小瘦……这一落千丈的改口,把西鸿弄得一地鸡毛,相当凌乱,自我解嘲了好久。
  “瘦西鸿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写作激情,产量颇丰,不乏佳作。他的诗歌沉潜坚实,主题多元,语言洁净,将人生的况味和对世界的思考内敛而又不丧失锐气地融入其中。作为一个成熟的诗人,他的诗歌辨识度很大。”著名诗人张新泉先生道出了广大读者对瘦西鸿诗歌的一致评判,我个人对此亦高度认同。
  纵观西鸿的诗写之道,对生命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诗意提取和多维表达,是他诗写的根本取向和文本硬核。他近期创作的散文诗组章《自己与自己对弈》,便是对其“时间之书”及其诗歌语境的一次高度浓缩,值得深读。
  有人曾评说瘦西鸿是个“被词语照亮的人。”我对此并无异议。但通过长时间的人文对照,我更愿意说瘦西鸿其实是一个“坐在时光岸边盘点浪花的人。”
其他文献
岩画,时光的遗产  那时,石头是最好的纸,那时,画是最好的文字。  那时,生与活都是散养的,当雄鹰总用翅膀解释天空,马背上的先民已掌握,如何在石头上留下一部生活的备忘录。  那时,星星很大很亮,沧海尚未桑田。牛羊吃草,牧人围猎,连同星光明灭都是沧海桑田的前世。  只要我的沉思能拐入祖先们的笔法,只要在一幅岩画中认出海水浸泡过的陨星,只要能在莽莽苍苍的时间里活成石头内心的花期,就能看见:  牛羊还在
期刊
风吹沙湖  湖水中有蓝,一抹来自月氏、匈奴、鲜卑、乌孙的蓝。  湖水中有山河故国的倒影和琴音。  湖水中有白鹤、苍鹭,先于旅人去到情人码头。  湖水中有驼队和落日,爬到了沙山的高处。  此时,沙湖上醺风拂动,波光粼粼。芦苇、浮鸥、蒲草甚至长满苔藓的石头,它们在美妙的时辰里醒来,垂下古老而明亮的影子。新与旧,消逝与轮回,恒定与裂变,那宇宙持久的秩序里,美诞生着,叠生着。  群鸟齐飞和鱼虾跳跃,构成万
期刊
说书人  讲一个故事。  外面细雨蒙蒙,是她抱怨了无数次的天气。日子接踵而来,我们都没有时间回顾过去。  许多细碎的温暖,注定消逝。  穿过璀璨的街市,万家灯火将我屈打成招。我不是跟踪狂,只是个流浪汉。她每天从我面前经过,竟然是忙着生活。  我们之间只是两棵树的距离。  她最终撞上了那辆逆行的车。十字路口的人行灯没有停下。她也不会因此复活。  想起年幼的你,坐在门前石阶上。等雨后初晴,母亲从窗口喊
期刊
夏夜,沙湖像一盏灯。月夜下,它平静如海。  月光安详,拂照在它的脸上,吹皱的心情早已不知去向。鱼会在这样的夜晚,悄悄潜进水草,躲在水草下看星星、看月亮,聆听沙湖的心跳声。  這小女子的心声,比海还深。月听过,树上的鸟听过,沙湖边的马听过,连红柳也听过,唯鱼听得细致仔细,听得真切依然。但沙湖从未对鱼产生过任何念想,沙湖只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儿女。  而真正让沙湖动心的是那不远处的沙漠。沙漠环身而立,确切
期刊
五月,马兰花开,牛羊对话,一些青绿的草,填补着寒冬的空缺。  戈壁上,雄鹰掠过苍穹,发出一声辽远空旷的声响。没有被驯养,实属万幸。万物不知,若干年前,我们已经把天空还给飞鸟,把草场转嫁牛马羊。  诗歌从此多了一个家乡,人间少了一个假象。  转山转水,到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这里住着过去的西北,过去的岁月。先祖在这里繁衍,抵抗流寇,抵抗風沙,抵抗生命中卑微的痛处。浸淫在弥漫生活气息的城市,我们已经缺
期刊
沉静,低眉。  藤无序,蔓串连在一起。大地仰面吮吸,泻下的月光,有果实的圆润感。  贺兰山,一块巨大饱满的阴影——  葡萄架下,众神的对话,有蠱惑的气息,与果汁的清香。被夜色参与的枝叶,开始寒气弥漫。  月光穿过枝叶的缝隙,渗透,并抵达坚实的内核。仿佛幻影缠绕,露水结成它质地净美的发音。  泛光的表皮,不需要修饰和打磨。一串多汁的葡萄,是加冕这神秘土地的银饰。  骨节升腾,鼻息可辨。如果大地醒着,
期刊
起伏的贺兰山脉,装入奔腾的骏马,驰骋。  摩诘居士云:“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翠雀花、山丁香、麦瓶草星罗棋布,刀光剑影。  盘羊、马鹿、斑羚站在石头上激情赋诗。  麦如井、黑石茆、韭菜沟、大西峰,名词的筋骨,是历史的家园。  允许将身体迁移到岩石,用线条探索千古秘笈。  审视自我:理顺脉络,修整姿势,如飞鸟在岩石上不断顺从气流。做一名换了身份的符号。  沉默的情绪,掌控贺兰山走向,超越
期刊
逝去的光影可以仰望。岩石如层叠的胶片以矗立代替转动,放逐远古的剧情与生活的烟火。  历史的血肉可以触摸。雕刻或磨刻的技法让人兽、农具、肩膀上的日月,穿越时间的壁垒,于人间的凌空处,奔跑、开垦,普照的光芒为最初的扁担包了浆。  挑起历史的列阵,挑起峥嵘的贺兰山。  姜戎、月氏、匈奴、鲜卑、突厥、铁勒与党项民族,其游牧的蹄子着力于贺兰山的风骨。拓印、磨刻的密码与符号,镌刻于时光的肌理。千万年的谜团,蛊
期刊
一个个尖锐的山石像凸起的嘴唇,吻向天空熟睡的侧脸。  云朵是棉被,蓋在彼此的身上,远处观看的眼睛如同诗歌,正用同样的尖锐创造锋利的语言,用手掌中的乌云压向山石凸起的嘴唇。  青草是这里的一个梦,但从不构成遗憾,人生要允许有这样的失落,圆满里保留着绝对的空白。  一些石头和沙雕,正努力把自己的身躯垒成神的样子,仿佛有一千种确定的概念,在一种偌大的混沌中同时到达神的脚底。  影子是最大的深沉,它也具有
期刊
古琴台只是一个空信封。  倒出山谷里所有的琴声,我们也翻不出一个准确的地址。  一封永远寄不出的信。  月亮盖了许多章,太阳盖了许多章,却作废不了。  在琴台的山口,一朵朵小花拎着春色找了许久,也没能够把琴的碎片找回来,把琴声找回来。  知音不在,天上也是地狱。  在明长城,有一些东西,总是要我们面对的。正像夜色,如何阻挡还是渐渐逼近。  石头已经冰冷了,明朝也是。  历史发黄的皱褶里,守护长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