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要有“度”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8689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硒要有“度”
  
  与铁、锌等微量元素不同,硒是有毒性的,但是功能也是无可替代的。人们应有意识科学补硒。
  
   富硒大米、富硒水果、甚至还有富硒螃蟹,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补硒食品,消费者感到一头雾水,听说过补碘、补铁,但是补硒又是怎么回事?如何科学补硒呢?2011年12月2日,“硒与人体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卫生部食品卫生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强调,要均衡营养补硒,盲目补硒后果严重。
  国人膳食硒摄入量偏低
   谈到对缺硒的研究,陈君石院士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缺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国家,并且得到了世界学术界公认。
   193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首先发现了一种地方性的新疾病,它起病非常急,病死率很高。由于这种病发生在克山县,现在也把这种病称之为克山病。陈君石院士曾经参与有关克山病的研究工作。
   陈君石所在的课题组调查发现,这一地区的人群中血液和头发,包括土壤里面的硒的含量非常低。专家组决定尝试通过补硒的方式来治疗克山病。在1974年和1975年连续两年,在克山县同一个地区,专家组进行了补硒的对照试验,有一些人吃亚硒酸钠片,每人一天一片,而另外一些人不服用。 通过对比试验,专家得出结论,补硒的人群克山病的得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克山病是缺硒的一种表现,而我国克山病的分布图显示,它从东北到西南,黑龙江到四川,一个狭长的地带,这个地带正好和我们的缺硒地带是完全重叠的。”陈君石院士说。
   相关全国营养调查揭示,我国城市人口中有70% 的人膳食硒摄入量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50微克的最低日推荐摄入量,而在农村这一比例达到79%。
   “对比一些欧美国家硒的每日摄入量在77微克到191微克,我国居民的硒摄入量比较低,每日仅有28微克到40微克。硒的缺乏,直接影响缺硒带范围内国民的健康水平。”陈君石院士强调。
   国内外的科学研究表明硒作为一种微量元素,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必需的,在保障人体方面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防衰老。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低下是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的重要原因。
   “适当补充硒有利于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也可以帮助人体抵抗急性传染病,例如流感。要发挥这些作用,硒的摄入量要高于推荐摄入量。”中国人普遍缺硒,仅靠膳食摄取是不够的,应有意识科学补硒,陈君石指出。
  缺硒会增加患癌症风险
   但是,缺硒是否一定会得病呢?陈君石院士表示,在中国的这些研究以前,科学家们就知道硒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比如,羊缺了硒以后,就会得白肌病,马也不能缺硒。但是没有证据证明人不能缺硒。
   英国细胞与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人类营养研究中心研究员、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院教授赫科斯指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硒摄入量低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性。
   “尽管硒与结肠癌的发病率还不能下肯定结论,但有很强的证据表明低硒与结肠息肉发生有关。”赫科斯教授认为。
   国内的临床专家也对硒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上海大学医学院营养系顾问史奎雄教授说,“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在胃癌病人的血清里硒的含量特别低,硒与胃癌的死亡率呈负相关。”
   同时,史奎雄教授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亚硒酸钠对胃癌、肠癌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在人群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到,癌变的肝病病人、胃癌的病人用了以后有良好的阻断作用。同时,硒对人体慢性病的防治有良好的作用。
   “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补硒对于进行放化疗的癌症病人至关重要,硒可以减低放化疗的副作用,使病人白细胞减少、脱发等症状减少,尤其是在放化疗前进行补硒效果更好。”史奎雄教授强调。
  均衡营养补硒要科学
   补硒对于人体这么重要,我们能不能在我国均衡营养补硒要科学普遍采用补硒措施呢?陈君石院士表示反对,“因为与铁、锌等微量元素不同,硒是有毒性的,它的安全性跟其他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一样,但是功能也是无可替代的,它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我们不会主张全民来补硒。”
   陈君石院士解释说,从硒的安全性研究看,硒的有效量和毒性量非常接近,我们称之为安全范围比较窄,容易造成过量。
   临床研究发现,过量的摄入硒可导致中毒,出现脱发、脱甲等。临床所见的硒过量而致的硒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最主要的中毒原因就是机体直接或间接地摄人、接触大量的硒,包括职业性、地域性原因,饮食习惯及滥用药物等。而近年来,一种纳米级的“红色单质硒”在补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上,都有新的突破,备受科学领域、医疗行业的关注。
   必须正确看待硒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硒对相当多的慢性疾病的预防和部分阻断方面有确定性作用,但是不能将硒的作用盲目扩大。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给硒赋予它不太应该承担的责任,否则就会将补硒变成神话。
其他文献
四问西门子“维权秀”  网络名人罗永浩抡起大锤砸问题冰箱的事件,再度上演了一场公众狂欢式的“维权秀”,但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维权问题,这是中国消费者的悲哀。      西门子冰箱的高管们肯定没有想到,一条不足140字的微博,竟会让自己的品牌陷入一场深刻的“信任危机”。   12月4日,西门子中国区总裁罗
期刊
体验波音787的“梦幻科技”    12月6日,笔者登上了这架即将开始为期6个月环球飞行巡演的787飞机,体验了这架梦想飞机在中国的首次飞行。     经历7年的漫长等待后,北京时间12月6日上午11:42,编号为003号的波音787梦想飞机测试机终于在北京首都机场完成其“职业生涯”的首次飞行展示。   为何叫梦想飞机?这架被波音寄予厚望的21世纪最新型点对点飞机究竟有怎样的“绝活”令世人侧目?
期刊
“心跳120”   的协和“女超人”  她自称文艺女青年一枚,因急诊室“女超人”、“女疯子”形象迅速蹿红微博。她用直率、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急诊室的惊心动魄,生活中的雷人囧事,彻底颠覆了作为一个大夫的严肃形象,以及人们对于江南女子温婉的印象。她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于莺。      在微博中,于莺用直率、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急诊室的惊心动魄,生活中的雷人囧事,彻底颠
期刊
“猛犸象的长牙是用来找老婆的;南极几乎不下雪,因为太干燥;狼追上的是笨羊,追上羊的是好狼。”听着这些简单明了的语言,你是不是有种惊愕的感觉?原来科学也可以这样讲,知识记起来也没那么难。   每到周日有时间,很多喜欢听“科学故事”的孩子们总会想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广东科学中心的“小谷围科学讲坛”,因为这里总会聚集着有趣的人,从他们嘴里能源源不断地讲出各种稀奇而又散发着科学道理的小故事,让人欲罢不能。
期刊
猴脑“遥控”机械手    “心电感应”技术是世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科学家致力于在大脑和外部设备(例如假肢)之间建立一条传输大脑指令的通道,以此帮助行动障碍的人重获独立生活的能力。  来自浙江大学研究组的科学家21日下午宣布,他们已在猴子身上实现了大脑信号“遥控”机械手做出抓、勾、握、捏等较精细的手势。据了解,这是国际“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其不仅为科学家进一步为残障人士研发精密假手带
期刊
人类能否冬眠?    瑞典男子彼得·斯盖尔博格去年12月在一条偏远的道路上被大雪围困,在大雪掩埋的汽车里待了长达2个月后竟然奇迹生还。   在斯盖尔博格从这种低温环境死里逃生的故事发生前,曾出现一系列男性、女性,甚至是儿童在原本死亡环境下幸存下来的事例。这些鲜活实例已经促使医生开始研究这种医学奇迹是如何发生的,他们的研究正在开启一个新的医学领域。极寒环境非但不会致人丧命,还有可能会为拯救那些遭遇
期刊
专家共议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策略   12月9日,第九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科委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中心等单位承办。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张薇先后致辞。论坛由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主持。   第九届北京科学传播与发展论坛以“网络时代的科学传播”为主题,邀请来自北京市经信委、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果壳网
期刊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是不是有些感同身受呢?定律中的定律——墨菲定律,是美国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作出的著名论断,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经过多年,这一定律的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   “我排的队总是最慢的;当我双手拿满东西时,鼻子开始发痒了;当我着急时,红绿灯总是红的;我们总是忘了快乐却记住痛苦……”
期刊
中美名人的“诚信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新闻研究员、科学媒介中心主任     看到硝烟散尽的方(舟子)李(开复)之争,一下子让人想到了眼下美国总统选举中的波澜起伏。这倒不是因为在方李之争中,方舟子指责过李开复与奥巴马套瓷,说自己与奥巴马在哥大政治系同学而实际上李开复离开政治系转学计算机时,奥巴马还没有转学过来;而是因为这几天2012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门人选之一、麻省前州长、共和党大佬罗姆尼
期刊
用照片交流心灵      在《定格生活中的美》(刊于本刊第43期)一文中我谈到,拍摄的第一要素是感情,这的确是我的感受。但这并非技术技巧不重要。近来,遇见两位朋友提着同样的全画幅相机,相约结伴拍摄同样的物景。结果,其中一位不无感慨地对另一位朋友说,“咋你拍摄的就像艺术品,我拍的就是张照片?”对方打趣地回答说,“你以为拿上个好相机就能成摄影家了?”   的确,有了好的相机,未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