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连贯的深层次教学活动,从而使所教的知识有深度、思维训练有深度、师生评价有深度、教学方式有深度、教学效果有深度等,让课前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地完成。而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是作者在实施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寻找到的一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深度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确实欣喜地发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我们也发现有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浮躁,学生在有些课堂上学习到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缺乏完整知识体系的建构。而深度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会知识的同时能够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关注教学方法的深层次的运用,关注对学生的深层次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思维的深层次训练。
一、巧设情境,引入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前提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情境,课堂上利用这些情境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需要注意:1.设计的问题具有探究性,引发学生进行思考。2.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3.设计的问题具有有序性,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活动一:模仿秀——播放一段小视频,视频中呈现的是高铁快速行驶、电梯缓慢向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同时了解社会的快速发展,渗透爱国情怀。
问题探究:1.从视频中你能观察到什么?2.你能用手势模仿一下这些物体的运动吗?3.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你知道物体的这种运动方式的名称吗?4.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平移现象?通过一段小视频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这些物体的运动特点。然后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精心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链,进而采取层层递进的办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质疑释疑,生成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根本
想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课堂,让他们变成名副其实的课堂小主人,把提问的权力还给他们。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敢问”;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参与,追源溯根,让学生“想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信息,进而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会问”。
活动二: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总结物体平移的特点:物体的平移不仅和它平移的方向有关,还和它平移的距离有关。本环节在学生总结归纳出物体平移的特点之后,我设计了在方格图中将一枚黑子从位置“1”平移到位置“2”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环节。此活动刚布置下去,就有同学提出:往什么方向平移呢?平移几次呢?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并没有即时给出任何答案,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清晰题目并没有说明平移的方向和次数,那么只要我们经过合理的平移,将黑色棋子从位置“l”平移到位置“2”即可,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三、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基础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活动三:自学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旋转。三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该适当地放手,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物体运动方式一平移的学习经验,经过知识之间的迁移完全可以自主学习物体的另一种运动方式——旋转。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要发挥好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即可。
问题探究:1.你能模仿物体的旋转吗?2.物体的旋转有什么特点?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旋转现象?
问题的设计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问题的探究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迁移中建构知识体系,把知识进行联系和内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活动评价,迁移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保证
深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意义的转化,让知识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加工之后进行自我建构,最终形成具有學生个性化的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深度学习方式的养成与教师的培养密不可分,其中教师的评价方式尤为重要。
首先,评价的内容要是多样的。可对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行为习惯、语言表达进行合理、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合作意识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评价的方式要是多样的。从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通过反思,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同伴评价有监督和促进作用。教师的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以此引导学生持续地进行深度学习。
以上教学四部曲是我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下中的一些尝试,呈现出来的是每个阶段中较为主要的操作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依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一些变化。“问题导向”让我的课堂有方向、有目标、有追求,让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有方法、有个性。
参考文献:
[1]张敏.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17).
(责编 侯芳)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深度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确实欣喜地发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我们也发现有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浮躁,学生在有些课堂上学习到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缺乏完整知识体系的建构。而深度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教会知识的同时能够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关注教学方法的深层次的运用,关注对学生的深层次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思维的深层次训练。
一、巧设情境,引入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前提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情境,课堂上利用这些情境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需要注意:1.设计的问题具有探究性,引发学生进行思考。2.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3.设计的问题具有有序性,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活动一:模仿秀——播放一段小视频,视频中呈现的是高铁快速行驶、电梯缓慢向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同时了解社会的快速发展,渗透爱国情怀。
问题探究:1.从视频中你能观察到什么?2.你能用手势模仿一下这些物体的运动吗?3.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你知道物体的这种运动方式的名称吗?4.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平移现象?通过一段小视频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这些物体的运动特点。然后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精心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链,进而采取层层递进的办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质疑释疑,生成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根本
想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课堂,让他们变成名副其实的课堂小主人,把提问的权力还给他们。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敢问”;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参与,追源溯根,让学生“想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信息,进而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会问”。
活动二: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总结物体平移的特点:物体的平移不仅和它平移的方向有关,还和它平移的距离有关。本环节在学生总结归纳出物体平移的特点之后,我设计了在方格图中将一枚黑子从位置“1”平移到位置“2”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环节。此活动刚布置下去,就有同学提出:往什么方向平移呢?平移几次呢?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并没有即时给出任何答案,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清晰题目并没有说明平移的方向和次数,那么只要我们经过合理的平移,将黑色棋子从位置“l”平移到位置“2”即可,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三、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基础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活动三:自学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旋转。三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该适当地放手,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物体运动方式一平移的学习经验,经过知识之间的迁移完全可以自主学习物体的另一种运动方式——旋转。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要发挥好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即可。
问题探究:1.你能模仿物体的旋转吗?2.物体的旋转有什么特点?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旋转现象?
问题的设计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问题的探究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迁移中建构知识体系,把知识进行联系和内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活动评价,迁移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保证
深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实现知识意义的转化,让知识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加工之后进行自我建构,最终形成具有學生个性化的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深度学习方式的养成与教师的培养密不可分,其中教师的评价方式尤为重要。
首先,评价的内容要是多样的。可对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行为习惯、语言表达进行合理、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合作意识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评价的方式要是多样的。从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通过反思,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同伴评价有监督和促进作用。教师的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以此引导学生持续地进行深度学习。
以上教学四部曲是我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下中的一些尝试,呈现出来的是每个阶段中较为主要的操作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依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一些变化。“问题导向”让我的课堂有方向、有目标、有追求,让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有方法、有个性。
参考文献:
[1]张敏.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17).
(责编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