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健:中国非叙事摄影的探索者

来源 :东方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河南人固执地认为,脚下这片土地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并且不是之一,这里的艺术家也总是把作品中能够呈现历史文化的内涵看作自己的责任甚至是一种必须的担当.从河南摄影人走上中国摄影舞台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河南一群雄心勃勃的青年摄影人就一直专注于专题性的纪实摄影,“萨尔加多式”的宏大叙事成为潮流,而姜健就在这时候出现了.
其他文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发出的疑问至今仍是人类反思自我的重要命题.对中国古典舞而言,“什么是中国古典舞?它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而去?”显然也是中国舞者孜孜以求的叩问,其中对于中国古典舞核心内涵的认知显然又是重中之重.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中,洛阳歌舞剧院的《大河三彩》不仅凭借精湛的演绎,以98.85的最高分拔得头筹,而且从实践层面阐述了编导的思考.
期刊
2021年国庆档,7天时间共产出票房43.87亿,超过2020年国庆档39.67亿的成绩,但比2019年国庆档的44.66亿略低一些,整体上看,已经基本恢复疫情前的状态.rn今年国庆档,是一个特殊的档期,《长津湖》与《我和我的父辈》两部电影,合计拿下41.7亿的票房,占据大盘的95.05%,有绝对领先的地位与优势.有观点认为:只有主旋律大片,才能在这一仍有不确定性的档期里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期刊
数万年前,世界还在以一种原始的样貌运转着,万物尚未被各种概念分门别类.后来,人类开始为事物提供相应的指称,对世界的认识也逐渐仰赖于抽象的语言符号,并将语言视作日常交流使用的工具.在漫长的期间里,谁都不曾设想过这样一种情况:当个体陷入遍布荆棘的极端境遇中时,一门语言竟会成为这个生命所能抓住的唯一绳索.
期刊
期刊
一rn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与杭州君皓文化传媒联合出品的越剧电影《何文秀》于9月下旬在沪举办点映式,并在此后一个月内于长三角地区的21家影院放映.对一部戏曲艺术片来说,这样的放映规模已经很令人满意了.《何文秀》是越剧尹派保留剧目,此次搬上银幕,一是为纪念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尹桂芳,二是向中国电影史致敬——中国的第一部国产电影,正是100多年前的京剧影片《定军山》.由此笔者认为,借《何文秀》的沪上点映,还可将话题进一步延伸——戏曲电影曾为国产电影贡献了“第一部”,百余年后还会为中国电影带来什么样的收获?
期刊
一、情绪、语言与体验rn在生命的原始经验中,有一种特殊的经验,即“倾听”.善于“倾听”者,亦是善于“表达”者.人是多么需要倾听啊!——艺术家尤其如此——把大自然所有不同凡响的、神秘的、寂静的知识,神圣地放回水墨世界神奇的色调中.倾听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倾听他人,倾听世界,包括倾听自己的有限性.倾听也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倾听是一种情绪的孕育.
期刊
《努力餐》作为一部红色题材舞剧作品,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该剧在讲述革命故事的同时,紧紧植根于巴蜀文化,将巴蜀文化之精髓与红色基因有机结合,是一部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红色题材舞剧.本文从舞蹈形态、舞剧音乐、舞美设计三个方面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巴蜀文化元素,旨在探究舞剧的红色主题应如何与地域文化实现深度融合,以期为当下舞剧创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进入新时代,中国美术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主题性美术创作要求艺术创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现中国精神、树立大美情怀、强化精品意识的创作导向.美术创作的语言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创作观念要融合传统文化,体现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创作形式要多元,敢于破旧立新.在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应继续坚持艺术创作的人民性原则,写实性美术与写意性传统相结合、美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创作思想,释放出美术作品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期刊
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创意性转化,以综艺呈现出来的电视样态.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创作生产更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1].自2013年以来,央视聚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通过“文化+综艺”的模式,持续打造以汉字、成语、诗词、民歌、文物、文学、相声为主题的新型综艺节目,在获得较高收视率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与传播效力的提高.综观近十年央视传统文化类综艺
期刊
2021年河南春晚的众多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造成轰动全网的“出圈”效果,其中尤以舞剧《唐宫夜宴》最为广大观众推崇.制作方顺势在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相继推出了以《唐宫夜宴》中“唐小妹”为中心的《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系列节目,一再引爆网络,成为现代传播场域中的现象级事件.《唐宫夜宴》系列节目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赞誉,还受到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褒奖.在《不迎合、不媚俗,当潮不让你最中!》的评价文章中,新华社更是把该节目的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