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康助护养院院长 于安安:工作固然难过 奉献人间安详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安安
  女,1985年6月出生,北京市丰台区康助护养院院长。因做志愿者与临终关怀结下不解之缘的于安安,于2013年辞职创办了护养院,帮助近百位临终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2015年底她又创办了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支持丰台区两千多名困境老人进行癌症筛查、治疗等项目,还开展了向2016北京榜样范涛学习“生前预嘱”的普及活动。除此之外,她创办了康助社工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养老服务。

临终关怀是告别,亦是思考


  我们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驱车前往位于丰台的康助养老院,此时的于安安正在办公区,那是一座大门左侧简单的二层楼,对面也有一座同等高度的楼房,是临终关怀区域,这个区域十分安静,不方便让媒体进去拍摄。楼后便是一个小花园,院子中间有一些健身设备和一个小小的池塘。再往后就是只有一层高的养老院了。养老院大厅两侧的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锦旗,一些可以自理的老人在这个区域活动。
  于安安介绍说,目前养老院的老人大约有170人,其中有150多人都是失智(意识模糊)失能(失去生活能力)以及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老人,他们的日常起居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服务人员陪护。其中只有10多位老人可以自主地生活。
  “实际上,思维认知比较好的老人是抵触养老院的,现在我们依然提倡居家养老,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老人失能失智,或是危重症没有地方可以做专业护理的情况,我们是倡导专业机构养老的。”
  于安安最初接触养老产业是在一个很偶然的场合。在成为康助养老院院长之前,她拥有一份国企的稳定工作,一个美满安稳的家庭,生活安稳无忧。在接触志愿工作后,她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去照料一对年迈夫妇。这对夫妇中的老爷爷是失能老人,老奶奶失智。不久,老爷爷便离开人世,奶奶陷入了极度抑郁暴躁中,但每次于安安和她的同事过去探望时,老奶奶的情绪都会有轻微的好转。在发现这个情况后,她决定常去看望奶奶,看到奶奶逐渐恢复了笑容,作为志愿者的于安安心中总是暖暖的。
  随着这些志愿者日复一日的坚持探望,奶奶的病情恢复了很多,最终回归家庭,与儿女可以正常相处了。“这个情况可能在科学上面是解释不通的,但我觉得,很大原因是陪伴的力量,当有人时常陪着老人,去关爱她,情绪就会治愈身体。”
  正是与这对老夫妇的接触,让于安安感受到对老年人的呵护原来可以从这么简单的陪伴开始,以后她便开始打算继续了解现在的养老服务。
  2012年,卫生部下发文件鼓励民营资本创办老年护理机构,这对于安安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于是,她决定辞职创办康助养老院,更加专注在养老产业。
  “2013年左右,我们最开始先创办了护理院,护理院是医疗机构,主要做的是术后康复、晚期姑息和临终关怀。”那个时候,临终关怀还十分罕见,彼时的于安安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自然受到家人的不理解。但于她自己而言,这件事情是势在必行的。
  在百度百科上,临终关怀的释义为:对将要死亡的病人给予心理和生理上的关心照顾,使其减轻痛苦,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時间。“如果生命周期低于6个月,我们就会有团队进行评估,了解家属和本人的意愿,做一些工作的安排。在得到家属的授权后,为病人或是老人进行姑息治疗、临终关怀。”
  2016年春天,一位年仅45岁的脑胶质瘤患者住进了康助护养院,他经过两次手术与绝症顽强抗争了7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就是2016年北京榜样获得者——范涛。范涛作为临终患者有意识地开展生前预嘱,并采取了姑息治疗的方式。
  2016年8月26日早晨,范涛昏迷不醒,于安安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悲伤,安抚着范涛八旬老父亲的情绪,联系范涛远在外地的姐姐,马上启动院里早已制定的应急预案。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范涛顺利地到达了人民医院并进行了紧急安置。经过一天的评估及协调,范涛于当日晚9时完成了器官捐献并成功救治了5位患者。
  “范涛的离世让我想了很多,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用他存在的时间去衡量吗?他(范涛)成功救助了5个人,使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那范涛就没有真正的死亡。”
  从事临终关怀至今,于安安送走了200多人平静离世,这份工作固然是会难过,但她对死亡的认知却更加清晰。



  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他的处女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中写道:死亡是一桩很奇怪的事情,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们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的最大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的时间认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有多美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扰,在它宣布到来之前早早地坐进等候室。我们害怕它,但我们更害怕它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在于它与我们擦肩而过,留下我们独自一人。
  这一段话引起很多人对于死亡的思考,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思考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于安安说:
  “很多人对死亡的认知不正确,中国没有死亡教育,但‘死亡’是任何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而临终关怀这个阶段需要被人认知并给予支持。”
  采访当天上午,于安安忽然接到一通电话,那是她送走的第一位老人的儿子打来的,对方看到媒体对于安安的报道,特意打来电话问候。这个电话让于安安不禁回想起她送走的那位老人,悲伤的情绪又让她稍有哽咽。   这份处理离别的工作对于安安来说无疑是难过的,但她更加愿意相信生存的力量,也更加珍惜可以陪伴康助养老院的老人度过的时光。

为5万老人一年服务近60万人次


  在于安安的邀请下,我们参与了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定时探望一部分自理老人。老人们一见到她便围过来,亲切地叫她“小安安”,老人们希望摄影师给他们一起拍合照,最后还不忘记叮嘱,一定要把照片给他们邮寄过来。

  我一直感觉自己是误打误撞进入养老领域的,但随着接触很多的老人,与他们一起生活、聊天,7解他们的需求,尽力为他们服务,我发现自己真的喜欢这件事儿,并且我愿意一直努力做下去。

  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先来到了老人们的多媒体活动厅,这里有三位老奶奶准备一起看电视,电视画面投影到墙面的巨大荧幕上,方便老人们观看。其中一位薛奶奶迎面走过来,告诉我们遥控器没办法操作了,需要找工作人员来调节。于安安马上安排,找技术人员过来查看电视。这位薛奶奶穿着碎花的棉布上衣,一头白色短发,说话底气十足。于安安说,这位薛奶奶是老党员,思想觉悟特别高,平常看的都是《前线》杂志(中共北京市委主管主办的党刊),有一次,区委书记来调研,她过去给书记“演讲”,还获得书记的赞美肯定。“还有一位比较爱美的林阿姨和她的室友张阿姨,她们两个总会穿着好看的衣服,每天都打扮一下。”对这些老人的情况,于安安如数家珍地向我们讲述。其中,我注意到有一位老爷爷十分活跃,一路跟着我们挨个房间看望老人。我不免心生好奇,跟于安安聊起了这位老人的故事。
  这位爷爷姓胡,是老航天人,年轻时从事通信工作,他是第一批入住到养老院的老人之一。2015年2月,康助护养院刚刚成立不久,胡爷爷的儿子前来咨询。当时的胡爷爷脑梗住院,出院后的他情绪很低落,在日常生活上也需要专业的康复和生活照料。
  了解到情况后,于安安亲自看望胡爷爷,“当时胡爷爷还没办法下床,明显可以感觉他心情不好,因为他觉得自己没办法再回到之前的生活了。但实际上,老人家的个性还是很开朗的,只是因为疾病的困扰让他情绪很低落。后来,我们陆续过去看望他,陪他聊天。一直告诉他可以恢复生活能力,重拾他康复的信心。”
  胡爷爷算是“空巢老人”,他在养老院生活初期有些不适应。但随着他自理能力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慢慢变好,胡爷爷终于可以在这边交到朋友了。
  作为第一批入住的老人,胡爷爷已经在这个大家庭居住了近5年时间,于安安说,“随着老人住的时间久了,他们会慢慢失去能力或是离开。第一批入住的老人都已经陆续离开了我们。”
  2014年,北京市政府及多个部门更加关注养老等热点问题,鼓励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北京康助护养院作为首批养老照料中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5年开始,我们正式形成医养结合的模式,对医疗和养老并没有明确界定,现在基本上形成医疗救治后的恢复期、长期照护期、最后临终关怀时期这样的模式。主要针对的也是大养老中的刚需人群、失智老人等,我们会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
  目前,康助养老院已经在北京丰台的社区中设置7个服务站给老年人提供服务,一年服务的老年人大概有5万多,一年的服务量近60万人次。这个仅有200多人的80后团队在近5年的时间中,逐步让老年人的生活得到更大的保障。
  “我一直感覺自己是误打误撞进入养老领域的,但随着接触很多的老人,与他们一起生活、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力为他们服务,我发现自己真的喜欢这件事儿,并且我愿意一直努力做下去。”于安安如是说。
  当天的采访我和于安安就坐在养老院的小花园中,植物周围爬满了藤条,绿油油的,旺盛地成长。那天,于安安推着自己91岁的姥姥在植物拱门前拍了一张照片,老奶奶笑得很好看,于安安也是。



  现在国家支持养老产业,丰台区是北京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我们是改革试点区。现在备方面都很不错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前行。我感觉,没有什么不能逾越的困难。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于安安
  “让老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舒适”
  Q在做养老工作前后,你对“老年人”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A原来对老人服务的认知很宏观,感觉让老年人吃饱穿暖,做好临终关怀这些服务就可以了,但慢慢发现,这些工作做起来很难。比如说,细节到临终关怀的尺度把控,有很多老人有时代背景,他们口中一直反复在诉说的事情你需要去了解,要很讲究谈话的切入点和技巧,关怀得更加有质量。
  Q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你觉得要如何做到优质的关怀呢?
  A经过5年的实践,我才知道怎么去给老年人做生活照料,这个过程真的很漫长,而且是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去研究。很多同行业的人也在做这件事,也有一些说是从欧美、日本等国家引进的护理方法。但是,当他们直接借鉴过来发现根本用不了。日本的自动化水平很高,整个护理体系对人员要求很高,有很多员工根本不能操作机器设备,这在无形中增添了很多风险。在当下中国的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从被动老龄化到主动老龄化的过程,做养老服务是必须要脚踏实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不能直接借鉴。   Q与老人的聊天也十分讲究方式方法吧?
  A是的,我刚刚推着的那位奶奶,是家人给的眼药水不对症导致失明,这是她的心结,我们绝对是闭口不提的。还有那位坐轮椅的“猴哥”,因为我们一开始都管他叫侯叔,但他更喜欢我们叫他猴哥,后来大家就都这么叫他了。他一直让我们工作人员给他女儿打电话,他现在是前列腺癌,只能是哄着他,告诉他女儿过几天就过来。还有很多老人告诉我们很多人要害他之类的,这些老人的情况真的是复杂多样的。一般在老人入院之前我们都要家访,对老人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状况都要详细了解。对待老人的态度一定是接纳不评论,就是顺着他说,这样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很多老人的家庭情况也是很复杂,一定不能站在伦理角度去擅自评论。我们基本上都掌握了老人们的痛点,还有一些家庭关系有问题的,我们也都会避开。
  Q目前一位护理人员会照顾多少老人呢?
  A一位护理人员同时对接五六位老人,仅限于老人的生活照料这一部分,协助老人的生活起居、洗浴、洗头、口腔护理等。
  Q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吗?
  A是的。目前,我们有200多名员工,都是80后的康复团队,大概分为居家养老服务部、社会工作、办公室部门、社工部等等,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他们陪着我从养老院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到现在200多人,也陪伴着我从一个小平房,到现在陆续新楼、花园这些设施的建立,而且也有越来越多90后的新人在加入我们的大集体。我真的很欣慰也很幸运有这么多人一起陪着我。
  Q你觉得目前的养老服务推广有怎样的困难呢?
  A现在国家支持养老产业,丰台区是北京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我们是改革试点区。现在各方面都很不错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前行。我感覺,没有什么不能逾越的困难。
  Q目前对养老院有怎样的短期规划呢?
  A我们2018年已经成立了集团,除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还有其他行业,比如说旅游行业、家政、餐饮等,未来最大的目标就是把这个集团做得更加厚实,服务更多老年人。
  Q做这个行业会让你更多地思考“死亡”的意义吗?
  A我会想一些活着的价值吧,我觉得,一个人即使活了一百岁,他对社会一点贡献也没有,甚至产生负面影响,那他的生命价值就等同于零。有些人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不长,却不能用生命衡量。就像是北京榜样范涛,虽然他只有45岁,但他去世后将器官捐献,救了5个人的生命,改变了5个家庭的现状。所以,并不能用存活时间来衡量生命价值。
  Q祖国70年华诞之时,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是怎样见证的?感受如何?
  A我可能见证的时间比较短,就我自己工作的领域来说,养老行业从前段时间粗犷的“建床位”到现在的“精细化”,可见咱们祖国发展越来越好,也从原来的粗线条到精细化,让老人的幸福感提升的幅度越来越大。现在这个阶段,国家给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所以,真的是国家强大了,我们这个行业也逐步地提升了。
  Q祖国70岁生日,你要送给祖国什么祝福?
  A希望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各方面都越来越好。其实可以看到,近几年,随着我们服务对象观念的变化,大家口中对祖国的赞美是越来越多的,当然大家都是希望自己的母亲越来越强大。
  Q我们都是追梦人,那你的中国梦是什么呢?
  A希望能把养老服务做得越来越好,不是通过养老服务把事业做得有多大,而是让老人对养老的方式越来越喜欢。不像原来的一些情况,入住养老院大家会眉头紧皱,而是大家都可以接受并且喜欢这个养老服务,让更多老人的老年生活更加美好舒适。这个就是我的最终目标。
  Q在你追梦的过程中,你认为激励你的是什么?
  A以前有可能会有很多居家养老的老人找不到接受服务的地方,现在的情况就是,不管老人想找什么类型的养老服务,都会有养老服务驿站可以去满足他。这是很好的,养老机构的老人从排斥到接受,自己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Q当你认为自己取得成功时,你对荣誉感和自豪感如何体会?
  A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压力特别大,每一次获得表彰和荣誉的时候,看到身边的年轻人还有获奖者的事迹都很震撼,有很多人身体残疾却不屈不挠,以及大国工匠这些优秀的人,自己跟他们还差很远。我就会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其他文献
2019年6月25日是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逝世10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的粉丝纷纷自发举办10周年歌迷纪念活动,现场摆满了鲜花与照片。很多杰克逊的粉丝专程从世界各地飞赴洛杉矶,前往位于“森林草坪”公墓的杰克逊墓碑前献上一束鲜花。  10年前的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突然离世,全世界歌迷震惊且心碎,很难简单地理解世界流行文化在那天遭受的冲击。10年后的2019年6月25日,世界各地掀
期刊
田牧  出生于1985年的田牧,毕业于切尔西艺术学院和中央圣马丁纯艺术专业,现就读于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目前工作生活于伦敦。英国皇家雕塑协会成员《2018)。最近的项目包括Broomhill英国国家雕塑奖(2019),Dirty House个展(伦敦,2019),ZK/U艺术家驻留项目,(柏林,2019)。  坚硬冷峻的大理石被艺术家用来雕琢成细胞组织与人体器官的形状;经过反复的抛光与打磨,大理石
期刊
1.王晋《叩门—美元上的总统》被用作《新周刊》杂志1999年第14期(总第69期)封面  一间平平常常的屋,几位忙忙碌碌的人,一本热热闹闹的书,有意人间指南,无奈人各东西……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部由金炎、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一经播出便成为“爆款”,在信息传播远不如当今便利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部小成本室内剧参与到了整个社会的大变革中。  这一时期,知识界和社会个体均在经济驱动力的影响下,
期刊
复古连体半遮半掩高阶优雅  连体泳衣就像是属于夏日海滩复古的代名词,趁着logo回潮热的爆发,logo图案连体泳衣也变得更加复古。Balmain和Vetements都采用了纯粹的纯色结合简单粗暴的logo印花,Vetements则采用了反印logo的效果为泳衣融入戏谑街头感。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创意的爆发,也为连体泳衣家族注入了“叛逆”的新鲜成员。保留了传统的优雅与复古元素之外,更多了几分设计感与
期刊
60年代飞天茅台酒(美国固流)会讲故事的白酒  踏入升级版的收藏馆,整面墙的陈列,配上柔和的灯光,每一瓶白酒带着自己的故事期待着欣赏者的到来:这是60年代的茅台,你看上面还标注了3块的价格;这是曾经出口日本的茅台,上面还有关税税签;这是葵花商标,出现的时间很短,基本出现在1970-1975年,都用在外销上;这是中国民航为客人准备的小瓶装茅台;这是遵义茅台机场通航的纪念酒;这是世界唯一的孤品,市场价
期刊
近日,Dior迪奧2019年下半年香氛、彩妆及护肤新品鉴赏会开幕。Dior迪奥环境与科技传讯总监爱德华·马万·贾万(Edouara Mauvais-Jarvis)亲临现场,浪漫呈献了Dior迪奥梦幻美肌系列臻品,从专业的角度分享了Dior迪奥卓越的美颜新科技。同时,他还特别为现场来宾推介了Dior迪奥花秘瑰萃系列的高端护肤新品,揭示格兰维尔玫瑰背后的传奇故事。  此次Dior迪奥新品鉴赏会发布了多
期刊
和谐星球的主机害怕了。  人类害怕的时候会手心出汗,嘴巴變干,连胃肠也揪成一团,可是主机没有这些体会——它只是一台不会动的机器。它的能量来自太阳,它的数据来自卫星信号、内存以及五亿人的思维活动。不过此时此刻主机还是感到了某种恐惧,这是一种失控的感觉,因为它发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渐趋式微了。  一言以蔽之,它其实是害怕死亡。别误会,它并不是害怕自己的灭亡,主机并没有“自我”的概念,所以它根本不在
期刊
前不久,備受瞩目的权威性福布斯榜单再次“发言”,这一次登上热门的明星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小天后Rihanna(蕾哈娜),她的上榜原因与她的歌曲和舞台风格一样霸气外露——凭借6亿美元资产荣登全球最富有女性音乐人宝座!  出生于美丽的巴巴多斯的Rihanna,集美貌、才华、品位于一身,她是舞台上的流行天后,是Louis Vuitton的座上宾,是众多品牌镜头下的出色模特,拥有自己的时装美妆品牌,她是横跨歌
期刊
头皮抗氧化 今夏你一定要做的事  头皮不健康不仅导致发际线后退、脱发,更会造成容颜的衰老。  Q为什么要头皮抗氧化?  我们先从“自由基”讲起,这是个讲到皮肤抗氧化时必须提到的名词。人体在每天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由于自由基非常不稳定,所以导致自由基很容易和周边分子产生化学反应,进而衍生更多的自由基。这些带电的“自由基”在人体内部横冲直撞,随时都会和周围的细胞组织发生反应,损伤D
期刊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5月16日,知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身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标志性人物,他的优秀作品遍布世界,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赞赏,成为华人的骄傲。与此同时,2019年是法国卢浮宫前的经典现代建筑——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这座建筑的设计者正是贝聿铭。  金字塔入口的诞生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市陆续发起包含卢浮宫扩建在内的一系列工程。由于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