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口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来源 :泥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利津站1950-2003年长系列的水、沙实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研究了长系列及近期(1986-2003年)黄河入海口区水、沙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以及水、沙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河入海口区的水沙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中沙通量的变化更为显著;②丰水年很少连续出现,枯水年有75%以连续两年的形式出现;③多沙年有连续几年出现1次的,也有连续2年或3年都出现的,少沙年基本上以连续形式出现,最多可达7年;④水沙通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细颗粒泥沙通量与水通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其他文献
黄河口双导堤工程是继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完成后提出的黄河口治理的重大工程设想。本文利用河口海岸三维数学模型(HEM-3D)对黄河口双导堤工程实施
通过分析长期连续水下地形。发现上世纪60年代末治江缩窄以来,四十多年间钱塘江河口段净淤泥沙26.73亿矗,淤积还在继续向口外海滨段(杭州湾)发展。泥沙淤积白上而下推进,主要发生在
河道淤积问题在比降平缓的平原地区甚为普遍.河道的严重淤积,使其行洪、排涝、改碱和蓄水等功能严重降低,对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当地社会及经济进步的重要制
稳定主槽是当前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关键。调水调沙不仅是塑造中水河槽的需要,更是长期维持中水河槽的需要。只有不淤积的中水河槽,才是能够长期维持的,整治主槽、调整改善主槽形
将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和BP神经网络局部寻优的特点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解决了BP网络收敛速度慢和易于陷入极小值的问题,大大提高了BP网络的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并应用该模型,在
根际低分子量有机酸是一类活性的化感物质,具有促进污染物迁移、转化与累积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利用GC-MS技术,解析了黄菖蒲根际代谢物的组分特征与相对含量,通过模拟实
径流输沙模型对定量评价水沙的输出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盐亭县林山西沟小流域的径流、泥沙进行现场观测与分析,提出含沙量单位线的定
土壤侵蚀模型是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有效工具.本文将流域土壤侵蚀模型分为经验模型、理论模型和随机模型,并从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着重介绍了国内外流域土壤侵蚀经验模型
北港是长江河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对北港的研究甚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着重对北港中段(堡镇一团结沙水闸)近三十年来的河势变化进行分析。
利用安塞试验站1985—1992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野外坡度径流小区径流和土壤侵蚀量监测资料,评价了WEPP模型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坡度条件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径流量的模拟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