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kev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课程改革搞得如火如荼,从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满堂灌模式已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当前形式。它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效应,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中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呢?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我认为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要让学生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多进行语言、思想、情感的沟通,就更需要教师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和幽默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改变古板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换之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的比方法更重要的激情,会令课堂效率成倍增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来进行有效教学呢?
  本人结合二十几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现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师在精讲中进行“有效”指导
  首先,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先指明学习目标,讲清重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做到有的放矢,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带动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讲清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把难点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健环节。
  再次,讲解疑点要点,协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对于学生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拿不准的问题以及存在疑虑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讲解,讲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让学生有豁然开朗、拨开乌云见太阳的感觉。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有效”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就是学生的重要的认知过程。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经过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体会领悟,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内化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寻找、创造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新鲜化。历史教学中不缺图片与视频资料,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图文并茂的材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利用高中学生求新好奇的特点,让学生多参与且主动参与到历史的教学和学习中,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去合作学习。
  比如,讲西周时的政治制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宗法制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家族内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分析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在西周,自己会处于的地位,这样结合现实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课堂提问——巧设疑,轻点破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如何提问,让哪些学生回答等,这都是我们在上课前要设计好的。如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问题设置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层层分解,深入浅出。
  如在总结讲授“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时,可以引导学生逐个回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再分别从“赔款数额攀升”“割地面积扩大”“开埠通商地域深入变化”及“各个帝国主义从经济进而政治上的要求几个方面”逐条比较它们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是一步一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
  为了锻炼学生全面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时,可能通过提出争论性的问题来诱导学生争论,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论证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授完辛亥革命后,提出设问有人说“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是怎么认为的?”这一问题一提出,马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在让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争论中形成统一,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从不同角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说成功了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说失败了是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这个结论的得出绝不同于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答案,因为这是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会令他们终生难忘,并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教学有些微的帮助。但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因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探寻出更多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以期达到让学生乐学、学好的目的。今后我还会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一、教学方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最大课题。素质教育主张中小学教育应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的教育。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又尊重个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特别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必须探索一条完全适合地理教学的教学方法。因此,我尝试着总结构建了适合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但是,由于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语言思维习惯有了巨大改变,加上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认识不足,对其真是“想说声爱你却是那么不容易。”为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有效做法。  
期刊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其它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
期刊
仲尼有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内容还需精美的形式来表达,对于在高中作文中占了大半壁江山的议论文来说,观点的正确性、结构的合理性、论据的丰富性固然重要,精彩的语言同样也是抓住读者眼球的关键点。但当前的议论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大部分教师认为“语言本天成”,很难通过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所提高。在怀有这种思想的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议论文语言上经常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抽象议论过多,只是滔滔不绝
期刊
古人曾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形容人的博学。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地理学被广泛应用于科学与社会的各个领域,诸如气象气候、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国际交往等都需要运用地理学的视角与工具。要让学生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掌握丰富的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思维的知识基础更广阔,联系渠道更畅通,思维方式更灵活多样。  开放的时代呼唤开放的课堂教学,开放的地理课堂应该散发着以下几点学科魅力。  一、设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阐述基于数学学习的教学情景创设的重要性,分析情景创设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同时提出创设动态的教学情景的原则、方法与案例。  关键词:情景教学 原则方法 构建    一、情景教学的原则  1.情景问题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数学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熟习的、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态度。例如,在锐角比的意义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了这样一个
期刊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长,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中学,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造成中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消极、渐行渐远的现状。  在推行新课程理念的大环境下,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换教师角色搞“活”课堂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历史性转换。  1.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为平等对话者。老师要以开放的胸
期刊
初高中地理出现严重脱节现象,这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很难适应高中的地理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驾驭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个问题摆在了每一位地理教师的面前。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掌握调控策略,知道如何驾驭课堂。而教师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准确定位  新课程倡导让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探索。数学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谈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写作的前提。它既能训练思维、发展能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阅读习惯,形成一种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质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有效
期刊